導讀:古人常說:"書中自有顔如玉,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籍是我們的智慧的源泉、精神的力量,如一盞明燈一樣,照亮我們前進的路程,指引我們着陸于知識海洋的彼岸。說到書籍,不得不提一下書籍是需要裝幀的,我國線裝書以打孔穿線作為我國傳統書籍的設計典範,對我國書籍的裝幀發展也有着深刻的影響。線裝書裝幀形式始于唐末五代之初,繁盛于明朝中期的萬曆年間,一直延續至今。
線裝書作為我國的文化價值符号,以煥發着中華民族傳統特色被大衆所知。不過,在這發展飛速的時代中,電子書的出現,沖擊着我國的傳統書籍的發展。那麼本期話題:從線裝書的裝幀結構開始,聊一聊它在現代中的發展以及在電子書的沖擊下該如何改變,原來它反映了文化繼承時創新的重要性。
線裝書裝幀書籍
一、線裝書裝幀的結構形式線裝書裝幀形式,就如它的字面意思——用撚線将封面和書頁裝訂成冊,其訂線外露,封面上貼有标簽顯示其書券氣息。線裝書起源于包背裝裝幀形式,不過不同于包背裝的是,線裝書在裝訂時将書頁和封面大小裁切一緻,對齊,固定好之後打孔、穿雙絲線,然後在書頁右側打眼,以撚線裝訂,這便是線裝書。
1、訂眼。線裝書的訂眼一般為偶數,如四眼訂法,也有六眼訂法、八眼訂法。而用線将訂眼連接起來的方法有麻葉式和龜甲式等。
2、書衣。線裝書的書衣(因為它是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又稱"書皮")一般為折頁,折的部分處于書口,單頁之處用線将其鎖住。也可以用單頁做書皮,其紙張厚而硬。常見的線裝書的書皮為深藍色,用白紙或绫子做标簽貼在書皮的左邊,之後簽上書名(有手寫字和印刷的宋體字),加上方框文武線(内細外粗兩條線),氣質典雅,古樸。古代文人雅士的書卷氣息也顯示在線裝書上。
瓷青紙書衣
3、目錄。即書的綱目。
4、行格。直者為行(唐人稱"邊準"、宋人稱"解行"),加橫為格。書的四周的線叫"欄"(匡郭),分為"單欄"和"雙欄",單欄是一條粗線,雙欄是内細外粗兩條線,亦稱"文武線"。有的抄本沒有欄就叫素紙抄本。
5、角與根。書頁的左邊為口,右邊及上下兩角為"角"。貴重的書會用藍色或湖色的绫包住角,可以護書,但缺點是易被蟲咬。根處于書的地頭切齊處,在交隅線的左邊寫書名和類别,右邊寫冊數,以方便整理與檢查。
6、腦。書名頁用來鑽孔穿線的空白處叫"腦",在書頁的右側。腦際有孔,穿線的書最少有四個孔,在護頁之外,封面之内另有兩個孔作裝訂用處。在修補書時,修接口是最容易的,而書腦是最難修補的部分,所以不能傷着書腦。用來穿線的孔越小越好,否則易傷腦。
7、口。版口即将文字印在一整張紙的一面,把紙對稱折疊形成前後兩個半頁,折疊的這條縫就叫"口"(版口)。折縫上有黑線的叫"黑口",反之為"白口",另外,刻有文字的被稱為"花口"。其目的是為了折頁整齊。
8、鼻。版口上下端的界格叫鼻(即象鼻),鼻的是否有線決定為黑口或白口。
9、頭。書頁上下的空白稱為天頭和地頭。天頭又稱"眉",大多比地頭大一倍,與地頭均等的較少。
10、尾。魚尾處于版心的上端,兩角向上稱為上魚尾,反之為下魚尾,上下都有魚尾稱雙魚尾。
11、面。在封面與頁面之間的空白頁為護頁(即副頁),由簡冊制度的"簡"發展而來,又叫"頁"。
12、耳。耳在下半頁版外左上角,用來辨識篇名,多見于經傳者。傳聞始于宋嶽珂刻的《九經三傳》。
13、版心。版心是兩頁交界處的空隙,頁數、字數、魚尾、刻工姓名都在版心。
線裝書走線細節
二、線裝書裝訂形式在現代中的發展。1、打眼數量的增減。
傳統線裝書的打孔數量在現代的書籍裝訂的發展中,打破了所謂的四眼、六眼、八眼的局限,現代的設計師們會依據需要,在書籍上打超過8個或低于4個的孔,針對性的增加、減少了打眼的數量,從而豐富了美的體驗以及視覺的感受。
2、訂眼位置的改變。
在唐本式綴訂法與宋本式綴訂法中可以看出,傳統的線裝書打眼位置都具有高要求的規矩與方法,唐宋兩種方法都是垂直排列、多以4訂眼為主。而現代中的線裝書,打眼位置要求并沒有如此之高,也打破了框框本本的規矩。有些書籍的打眼方式采用了不對稱法則,位置也是交錯而排,也形成了不規則的的布局結構。還有些書籍為了美化、增加地域文化特色,不再去隻滿足裝訂的需求,更加的去滿足了設計形式上的需求。
3、走線方式的創新。
若訂眼位置和數量産生變化,裝訂過程中的鎖線也會随着變化。傳統的線裝書的走線方式都是固定、有規律的,大多垂直或者平行于書脊。雖然傳統的麻頁式和龜甲式為繞過書脊、天頭、地腳,更容易訂牢紙張,方便存放。但是如今的紙張更優質、制作工藝也更先進,書籍的裝訂在新的材料和技術的支持下,産生了更加靈活的走線路徑。不同于傳統的橫平豎直的鎖線模式,而是增加了交叉、對角、傾斜等變化,形成了多元化的特點和風格,增加了書的表現力和藝術張力,給這還未介入美學的領域帶來了審美的新天地。
走線的創新
4、裝訂材料的挑選。
傳統線裝書的設計較為素雅和簡潔,最常見的裝訂線為白色的絲線、棉線和麻線,棕色和藍色也有,但較少。到了現代,書籍設計發展迅速,多元化的設計成為主流,人們在裝訂線上的設計上做出了很多嘗試,使用毛線、皮線、金屬絲或塑料線等材質來做裝訂線;根據書的内容和風格,采用黃、紅、綠、多彩線等作為裝訂線。在現代書籍設計的觀念中,裝訂線不止有将書頁訂聯在一起的作用,更有着塑造書籍整體形象的重要作用,它給書籍的設計注入了更強烈的風格。
5、訂眼功能的轉變
訂眼是為了方便走線,提前打好的孔,它的功能主要是裝訂紙張。由于藝術觀念的更新,審美水平的提升,現代設計對于藝術表現力的提倡,使得訂眼在部分書籍設計中,其功能轉變為了裝飾作用。硬質的書皮在其切口處采用現裝的形式,然而并沒有真正的打孔穿線,隻是将彩色的線鑲在訂口處,"僞裝"成線裝書。這種形式主要是為内容服務,與書籍的精神相契合,承擔起襯托書籍的設計理念和強化書籍的承載信息的作用。
現代創意線裝書
三、深受電子書沖擊的傳統書籍。現代随着科技的進步和數字化的飛速發展,帶來了新的書籍形式——電子書,它的盛行給紙質書籍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同樣作為知識的載體,其便捷性、環保性、可以兼具圖文聲、可以直接搜索等性質完勝紙質書。
雖然還有一些的讀者仍購買傳統書籍,但是電子的發現甚是兇猛,它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現代人們的閱讀習慣使得傳統的印刷出版市場漸漸萎縮,一些規模不大的企業面臨的破産的危險。
在這種沖擊下就不得不要求紙質書在新時期必須做出改變,對書籍的設計有更高的審美和藝術要求,更加注重裝幀形式的美學發展,才能滿足現代人們的審美,不被時代所抛棄。日本著名的設計家原研哉曾說:"數字媒體的發展把以傳達圖文為主要功能的紙張解放出來。而書将成為書本身,以獨立的藝術而存在。"
現代創意線裝書
四、結語:反映了文化繼承時創新的重要性。我認為,線裝書裝幀形式是我國極具特色的傳統裝幀形式,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作為我國的傳統文化藝術形式,應與時代需求相結合,将我國的傳統文化氣息與現代的設計理念相結合,同時也可利用新材料、新工藝進行發展與創新。唯有如此,線裝書才不會被時代淘汰。當然,我國不止有裝幀文化,還有各式各樣的傳統文化需要繼承與弘揚。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繼承時的創新是必不可少的,創新不僅使我國文化得以傳承,更是弘揚我國文化的基本要求。
文|結
圖片來源:網絡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書籍裝幀》楊永德
《中國古代書籍史話》李緻忠
《線裝書裝訂方式的擴展性研究》李湘媛
《古籍線裝書的裝幀和修補術語考》蘭台世界
《手工書籍裝幀形式探讨——書籍設計的一種再探索》南京藝術學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