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開門香的正确方法?在一些古裝電視劇裡,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台詞“給你一炷香的時間”“還有一炷香的時間”等等那麼這一炷香的時間到底是多長時間呢?為什麼不說别的東西,非要說一炷香的時間呢?今天朝運萊傳統文化的易文老師就來給同學們講一下,一炷香到底是多長時間?這種說法是怎麼來的,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道家開門香的正确方法?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在一些古裝電視劇裡,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台詞“給你一炷香的時間。”“還有一炷香的時間。”等等。那麼這一炷香的時間到底是多長時間呢?為什麼不說别的東西,非要說一炷香的時間呢?今天朝運萊傳統文化的易文老師就來給同學們講一下,一炷香到底是多長時間?這種說法是怎麼來的。
“一炷香”的時間是古代的一種計時方法。
“一炷香”的時間這個概念起源于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燒為計時方法,如僧人“打禅七”時一天要打11炷香,中間休息約20分鐘。仔細想想,在當時,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了,因為香這種東西,不受白天黑夜影響,攜帶方便,制作簡單,且能營造氣氛。
那麼“一炷香”的時間到底是多久呢?這裡有很多種說法,易文老師一一給大家講解。
根據北京鼓樓的相關資料,一炷香的時間是一個時辰,一個時辰等于現在兩個小時。為了區分時辰裡的更點,還要在香的上面畫上刻度(标線)。古代晚間打更的更夫也用香來确定時間,所以也叫“更香”。
因為古時候的香都是手工制作的,香的粗細長短、原料加工方法都有所不同。同時受到幹濕程度以及焚香的環境、風力的不同所影響,所以嚴格來說每炷香的燃燒時間都不一樣。但是,古人經過多次測量,把“一炷香”的時間約略規定為半個時辰,也就是現在的一個小時。所以一般來講,大部分情況下“一炷香”的時間通常指的是一個小時。
但是這個時間到了唐代,就開始産生了一些變化。因為從唐代起出現了各種形狀的“香篆”,專門用以計時。在香篆上制有刻度,将一晝夜分為一百等分,稱為“百刻香”,每一刻接近十五分鐘,也就是現在常說的“一刻鐘”的由來。
所以說,“一炷香的時間”可以指的是一刻鐘,也可以指的是一個小時。因為古人并沒有現代鐘表之類精确計量時間的工具,隻能用生活中的物品來粗略計時,所以并沒有一個詳細的準确的說法來規定“一炷香”到底是指的多久,隻能說是一個大概的計時範圍。
還有的同學會問了,是一炷香,還是一柱香呢?這裡也是一個很值得詳細講解的點,同學們看好。
我們先來看“柱”字。
“柱”在商務印書館第6版《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柱子”或“像柱子的東西”,第11版的《新華字典》對“柱子”的解釋為“建築物中直立的起支撐作用的構件,多用木、石等制成”,常見詞為“偷梁換柱”“頂梁柱”“擎天柱”等,成語“膠柱鼓瑟”中的“柱”為“樂器瑟上調節聲音的短木”,還是起到支撐的木構件,可見“柱”并無量詞之用。 所以一炷香的說法肯定是不正确的。
我們再看“炷”字。
“炷”字在上述兩部字詞典中都有三個字義,一為“燈芯”,二專指“燒香”,三作為量詞,用于點燃的線香,如唐詩人韓偓的《秋村》:“絕粒看經香一炷,心知無事即長生”;宋代蘇轼的《書雙竹湛師房二首》有“羨師此室才方丈,一炷清香盡日留”,都是此用法。唐詩人許渾的《秋夕宴李侍禦宅》中的“燭換三條燼,香銷十炷灰”則是表示時間的長短。
由此判斷,正确的說法是“一炷香”,而非“一柱香”。
同理,還有“一盞茶”的時間,大概說的是十到十五分鐘,一頓飯的時間指的是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
中國古人的文明就是這樣有趣又實用,想要學習更多的傳統文明嗎?關注朝運萊傳統文化,關注易文老師,中華文明海洋任你遨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