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為什麼沒有高山流水

為什麼沒有高山流水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7 10:11:09

  為什麼沒有高山流水(原來高山流水是這麼來的)(1)

  當時的楚國有個讀書人,姓伯,名牙。他很喜歡彈琴,從小跟一位名叫連城的先生學琴。伯牙天資聰穎,琴藝大進,但卻很難捕捉到樂曲的神韻。 [12]

  一日,老師對伯牙說:“我帶你去尋一個仙師點化點化,好嗎?

  伯牙一口答應,高高興興地背着琴随老師乘船來到東海蓬萊山,老師讓他坐地休息,自己去找老師去了。

  伯牙在這巍峨蒼郁的山野之中,久等不見老師歸來,便沿一條山路尋去。繞過一個山頭之後,不想卻有一幅奇景挂在眼前:真是雲中飛瀑,霧中清泉,水花四濺如珍珠,激音回蕩如仙樂。伯牙頓感天眼大開,靈感湧起,便席地而坐,撫琴而成妙曲。突然,他的身後傳來老師的聲音:“哈哈,哈哈……仙師被你找到了。”

  伯牙恍然大悟,原來老師所說的仙師就是大自然啊。相傳《水仙操》和《高山流水》這兩首古琴曲都是伯牙當時成就的。從此,他的琴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但卻始終沒能找到一個知音。

  後來,伯牙到晉國做了大夫。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國。因遇大風,隻好在漢陽江口停留。待風平之後,一輪仲秋之月便從浮雲中漫步而出。伯牙站立船頭,仰視明月,俯視江面水波,琴興大發,便撫琴而彈。一曲即終,忽從草叢中跳出一個樵夫來,此人對伯牙的琴藝贊歎不已。

  伯牙大驚,便問道:“你會聽琴,你能識琴之優劣嗎?”

  為什麼沒有高山流水(原來高山流水是這麼來的)(2)

  樵夫接琴觀之,答道:“此琴叫瑤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樹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其樹必高三丈三尺,截為三段,上段聲音太清,下段聲音太濁,隻有中段,清濁相濟,輕重相兼。後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擇吉日良時,鑿成樂器。最初,此琴有五條弦,外按金、木、水、火、土,内按宮、商、角、徵、羽。後來,周文王添弦一根,稱為文弦,周武王又添弦一根,稱為武弦。因此,這琴又稱文武七弦琴。”

  伯牙聽罷,心悅誠服,便又調弦撫琴,時而雄壯、高亢,時而舒暢、流利。樵夫時而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時而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大喜,推琴而起,使禮而問道:“天下賢士,請教高名雅姓?”樵夫還禮,說:“在下姓鐘,賤字子期。”伯牙歎曰:“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即命童子焚香,燃燭,與子期結為兄弟。并相約來年中秋再在此地相會。

  第二年中秋時節,伯牙如期而至,誰料想此時已是與好友陰陽相隔,子期已離他而去。伯牙在子期的墳前,撫琴而哭,彈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終,以刀斷弦。并仰天而歎:“知己不在,我鼓琴為誰?”說畢,琴擊祭台,琴破弦絕。 後人感其事,就在漢陽龜山尾部,月湖側畔築一琴台,以資紀念。

  據記載,伯牙台建于北宋,清代重修,後破敗,解放後修複。碑廊門額上有“琴台”二字,相傳為北宋書法家手筆。今天,曆經風雨的伯牙台已成為漢陽的一個重要風景點,殿堂裡金碧輝煌,殿堂前是相傳為伯牙撫琴的漢白玉築成的琴台。當你在稍遠處駐足默立的時候,在那湖光山色,濃蔭繁花當中,你會看到碑廊門額上的那四個字:高山流水。它成了一個召喚,永遠回響在我們的耳邊!

  琴曲釋義。

  古代琴曲。戰國時已有關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傳,故亦傳《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樂譜最早見于明代《神奇秘譜(朱權成書于1425年)》,此譜之《高山》、《流水》解題有:“《高山》、《流水》二曲,本隻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後志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至來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兩千多年來,《高山》、《流水》這兩首著名的古琴曲與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間廣泛流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