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讀書不二法,一段時間内專心緻志地隻讀一本書。清朝政治家曾國藩就是這樣讀書的:“諸子百家,汗牛充棟,或欲閱之,但當讀一人之書集,不當東翻西閱。”這種讀書方法,最适合那些想練好基本功,打下紮實治學功底的讀書人。
2、波浪漸進法,一次讀一本書,但不強求一氣呵成,可以過一段時間再讀。時間不充裕,或讀一些“難啃”的大部頭時,不妨采取這種方法。
3、比較品讀法,此法是說一次讀幾本書,用比較對照的方法讀書。寫《魏書》的史學家夏侯谌聽别人稱贊陳壽寫的《三國志》,心裡不大服氣,便找來細讀,這才知道《三國志》卻比自己《魏書》好,于是當即燒掉了自己的書稿。搞研究或者做論文時,用這種方法可以讓你大受裨益。
4、垂直閱讀法,看書一目十行,從上往下讀,像下樓梯一樣。因為有些書含金量太少,隻用浏覽。更快的方法也稱之為“跳讀”,就是抓住文章梗概,剪除背景、補叙等内容,跳過去不讀。垂直閱讀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閱讀效率,用于讀一般的小說或快速浏覽資料都不錯。
5、字斟句酌法,此法講究讀書要一字一句,細細品讀。好的作品信息量大,含金量高,大段速讀難免消化不良,必須邊讀邊思考。散文家秦牧,讀書先是“鲸吞”,大體看一遍,然後是“牛嚼”,像牛反刍一樣,仔細研究品味。用眼睛來讀書隻有眼見,用心去讀書才有心得。字斟句酌法特别适合讀經典。
6、精華提煉法,對于一些作品,不僅要精讀,還要總結歸納,提煉出其中的精華。曆史學家吳晗就特别擅長做讀書卡片。他讀書時,見到有用的句子就抄在一張卡片上。他讀了幾十年書,做了幾十萬張卡片。讀完一本書,如果真能夠提煉出幾句有用的話來,就算沒有白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