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與養老院的區别?有個難得的投資機會,要不要參與?老家鎮上一親戚電話問我他介紹,鎮上新開發區裡有塊空地,規劃了鎮衛生院新址,建成後把醫院搬遷過來,擴大規模,說不定還會升級醫院級别新醫院旁多出塊空地,原計劃建成養老院,醫院和養老院挨着,配套實測,那塊空地面積有些小,比養老院項目預期的床位數少了近一半有人提議改建成鎮中心小學,把現有的中心小學翻新改造成養老院置換後雙赢,再合适不過親戚說,養老院的股權準許民間資本持有一定的比例,問我感興趣不?我們就相關事宜聊開了,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學校與養老院的區别?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有個難得的投資機會,要不要參與?老家鎮上一親戚電話問我。他介紹,鎮上新開發區裡有塊空地,規劃了鎮衛生院新址,建成後把醫院搬遷過來,擴大規模,說不定還會升級醫院級别。新醫院旁多出塊空地,原計劃建成養老院,醫院和養老院挨着,配套。實測,那塊空地面積有些小,比養老院項目預期的床位數少了近一半。有人提議改建成鎮中心小學,把現有的中心小學翻新改造成養老院。置換後雙赢,再合适不過。親戚說,養老院的股權準許民間資本持有一定的比例,問我感興趣不?我們就相關事宜聊開了。
鎮衛生院建築老舊,醫療設施不能滿足時代發展所需,各村的赤腳醫生日漸式微,老人身體疾病越來越多,就醫随診的需求缺口越來越大。當地衛生部門早就有重新選址擴建鎮衛生院的打算,如今看來項目的推進有較大進展了。緊挨新醫院的這塊空地,建個養老院,一牆之隔,這種便捷真是天作之合。建設養老院考慮引進民間資本,一起開發這個項目。整備好土地後進行測算,占地面積偏小,規模小的養老院别說盈利,持平都成問題,虧損的養老院很難持久維持下去。于是有人提出,與醫院之間隔出一條内部馬路,建成鎮中心小學,把原來占地面積較大的中心小學改造成養老院,從面積和環境上來說,各得其所,互惠互利。
鎮中心小學當年是按照每個年級十個班,建設而成。高峰期一個班六十多名學生,才能滿足當地适齡兒童的入學需求。可近十年來,學生人數一年不如一年。今年秋開學,一年級隻有兩個班,每個班不到四十人,六年級僅剩一個班。學生邊讀邊被在全國各地安家落戶的父母接走,陸續轉學,離開了。闊大的操場,籃球羽毛球乒乓球場規劃有序,一圈一千多米的校園跑道。綠蔭環繞的校園,如今鳥鳴聲大于讀書聲。有些牆體出現滲水留下的“地圖”。大部分教室空出,門鎖鏽迹斑斑,裡面蛛網遍布,講台上還殘留着不能正常使用的教學投影儀器,教室後面的黑闆報停留在多年前的六一兒童節。老師對學生們的安全教育中,有一項就是告誡他們不要去貼了封條的“老教室”。
我們老家鎮上隻有一家公立醫院,長湖鎮衛生院。當年各村鎮的赤腳醫生,老去的老去,随子女進城的進城。附近的老人們卻似乎越來越多,鎮醫院人滿為患,就診的隊伍越排越長。子女在身邊的,開車直接送去市裡的大醫院,更多的留守老人和孩子們還得忍着病痛等着就醫。時常會有市裡的名醫下基層過來坐診,可檢測儀器和診療設備落後,有些病理還要帶樣去市裡大醫院化驗,或安排患者過去市醫院檢查。遠水難解近渴,鎮醫院擴大規模的計劃,在提到議事日程多年後,終于進入實質性階段了。
鎮上的中學早已由兩所合并成一所。唯一的中心小學規模更在急劇壓縮。以前是逐漸空心化的鄉村,而今是逐漸空心化的鄉鎮。家鄉很多人都在五湖四海安家落戶,帶着老人小孩一起過去安居樂業,把異鄉當第二故鄉。一二線城市吸納三四線城市的人才,三四線城市吸納五六線城市的人力。那些不習慣離開故土的老人,他們最大的需求是醫院。城鎮化的另一面是鄉鎮的空心化,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擴大醫院和縮小學校。進養老院,這批老人們會習慣這種養老模式嗎?他們的生活經曆和傳統觀念,決定了他們更習慣家庭式養老,可孩子們都散落各地,互助養老可能是他們最能接受的方式。
這一波老人去世後,鄉鎮的空心化程度可能還會升高。幽靜的環境,甜美的空氣,把為當地人服務的養老院,改成吸引城裡人(原本農村移民進城的人)來休養身心的療養院,會不會更加适合呢?
(作者:周家兵,系深圳東方華策企業管理咨詢公司總經理)
本報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特此說明。
來源: 證券時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