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說文解字第127課

說文解字第127課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8 07:09:39

接着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最後兩個漢字“蹸”和“跂”。兩個字的詳情如下:

1、蹸。讀音有兩個:

(一)lìn。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标注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蹸,轹也。從足,粦聲。”形聲字。本義是車輪輾過。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車部》曰:‘轹,車所踐也’”。

說文解字第127課(說文解字第357課足)1

(車輪輾過)

其實,“粦”字本來也包含有行走的意義,其本字為“㷠”,從火,從雙足,會意火光可行之意。因此,往複雜了說,“蹸”字也有會意字的成分。

宋代陳亮《祭張師古司戶文》:“肯明允其有無,但甘心于轹蹸。”用的就是蹸的本義。

本義之外,蹸還同“躏”,踐踏。錢坫《說文解字校诠》:“蹸,此蹂躏字。”《後漢書·班彪傳附班固》:“蹂蹸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這一句在新本的《西都賦》裡寫作“蹂躏”。李善注:“躏與蹸同。”蘇東坡《代書答梁先》:“魯人豈獨不知丘,藉蹸夫子無罪尤。”用的也是這個意義。

蹸還指行走的樣子,義出《集韻·準釋》:“蹸,行貌。”

(二)lín。這個讀音也出自《集韻》,用于專用詞“蹸蹸”,指行走的樣子。《集韻·真韻》:“蹸,蹸蹸,行貌。”注意這不是“辚辚”。

蹸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27課(說文解字第357課足)2

(蹸的小篆寫法)

2、跂。讀音有五個:

(一)qí。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标注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跂,足多指也。從足,支聲。”形聲字。本義是多出的腳趾。

(注:這個跂字我們就不再上圖了,因為圖片會引起極度不适)。

其實,“支”是“枝”的本字,仔細想,跂,腳上多出了分枝,是不是就是跂的本義啊,所以,“跂”也有會意的成分。

《莊子·骈拇》:“故合者不為骈,而枝者不為跂。”王先謙《莊子集解》:“跂,歧同原來就是相合的,不算是連并;原來就是有枝杈,不能算是分歧。

此外,在這個讀音之下,跂還有其他用法:

(1)緩走。《集韻·支韻》:“跂,緩走也。”典籍中未有應用實例。

(2)行。《類篇·足部》:“跂,行也。”典籍中未有應用實例。

(3)通“蚑”。蟲爬行的樣子。也泛指爬行。《集韻·支韻》:“蚑,蟲行,或作跂。”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解部》:“跂,假借為蚑。”比如《史記·匈奴列傳》:“跂行喙息蠕動之類,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司馬貞《史記索隐》:“言蟲豸之類,或企踵而行,或以喙而息,皆得其安也。”爬行的蟲子,有着尖喙的禽鳥等所有的生物,都是趨利避害的。也就是說,凡是有足而行走的蟲類,都可以稱為“跂行”。

說文解字第127課(說文解字第357課足)3

(爬行動物)

(二)qǐ。這個讀音出自《廣韻》,用法有三:

(1)登。這是方言用法。《方言》卷一:“跂,登也。梁益之間或曰跂。”

(2)通“企”。踮起腳跟。《集韻·紙韻》:“企,舉踵也。或作跂。”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解部》:“跂,假借為企。”比如《詩·衛風·河廣》:“誰謂宋遠,跂予望之。”誰說宋國很遙遠,踮起腳跟就能望得見。又比如《荀子·勸學》:“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我曾經踮起腳跟瞭望,但不如登上高處所見之廣闊。

說文解字第127課(說文解字第357課足)4

(登高望遠)

(3)不正。比如《詩·小雅·大東》:“跂彼織女,終日七襄。”不端正的織女星(織女星三足鼎立),一天七次移位忙。

(三)qì。這個讀音出自《廣韻》。垂足坐。《廣韻·寘韻》:“跂,垂足坐。”《南史·王敬則傳》:“敬則橫刀跂坐。”

(四)jī。這個讀音出自《集韻》。有兩個用法:

(1)腳。《集韻·陌韻》:“跂,足也。《莊子》‘闉跂、支離’”即撇裂腳、畸形。

(2)同“屐”。指木底有齒鞋。比如《莊子·天下》:“使後世之墨者,多以裘褐為衣,以跂蹻為服。”使後世信從他的墨者,都要穿粗布衣,穿木屐、草鞋。

說文解字第127課(說文解字第357課足)5

(木屐)

(五)zhī。這個讀音出自《集韻》。用于專用詞“踶跂”,用心力的樣子。《集韻·支韻》:“跂,踶跂,用心力貌。崔譔說。”比如《莊子·馬蹄》:“及至聖人,蹩躠(bié xiè)為仁,踶跂為義,而天下始疑矣。”到後來有了聖人,他們勞勞碌碌地施行仁德,兢兢業業地施行正義,因而天下就開始迷惑了。

跂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27課(說文解字第357課足)6

(跂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357,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