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應該早點來醫院的,現在太後悔了。”
胡先生今年48歲,早在幾年前,他被診斷為高尿酸血症,不過當時不把它當回事,沒有進行正規治療,而是找到當地的“知名中醫”,開了一些降尿酸藥草吃。
可想而知,吃了藥草後胡先生的病情不僅沒緩解,反而關節疼痛更厲害,尤其膝關節,已經不能伸直了。
“實在是痛得受不了了,隻能來醫院了。”前兩年,胡先生被家人用輪椅推着到醫院就診。
經醫生診斷,胡先生的痛風程度嚴重,吃藥、打針等保守治療手段已無作用,隻能考慮手術治療。
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當醫生切開胡先生的膝關節時,所有醫護人員仿佛受到了一萬點暴擊——一眼望去,膝關節全是滿滿當當的“石灰”,完全看不到應有的軟骨、滑膜、韌帶。
最終,醫生從他的關節裡取出近一斤痛風石,用了10000毫升生理鹽水來沖洗。
簡直令人瑟瑟發抖!
一、痛風石到底是什麼?痛風石是突出人體皮膚表面,如芝麻或雞蛋大小的黃白色結節,質地堅硬。結石表面叫“薄”,破潰後會排出白色糊狀物(尿酸鹽結晶)。這種“小石頭”數目多少不等,一般一個關節可存在1-10個不等。
不是所有痛風石都能用肉眼看到,處于體内的痛風石需借助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呈白色的針狀晶體。除了中樞神經系統,幾乎所有人體組織均可形成痛風石。
圖源網絡
痛風石可以沉積在關節處,吞噬白細胞,釋放炎症因子,誘發痛風性關節炎,破壞關節軟骨和骨質,導緻慢性關節腫痛、僵直和畸形,甚至骨折。還有些痛風石可沉積在腎髒,堆積成腎結石,誘發腎絞痛。
痛風石這麼“可怕”,患者應如何控制和預防?我們分幾點來看。
1、飲食控制
降低尿酸最有效的非藥物治療就是控制飲食,建議患者以低嘌呤飲食為主,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酒精、飲料攝入,平時多喝水,保證尿量充足,增加尿酸排洩。
2、堿化尿液治療
多吃堿性食物和合理應用堿性藥物,如碳酸氫鈉、枸橼酸鹽制劑等,有利于尿酸鹽的溶解和排洩。
3、規範的藥物治療
選擇降尿酸藥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馬隆等,降低尿酸水平。
二、治病要治根,痛風該如何治?“我也不喝酒啊,怎麼就中風了呢?”
不少痛風患者在發作前,仍不知道為何發病。中山醫科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黃建林主任表示,高尿酸血症是引起痛風的罪魁禍首,而高嘌呤飲食會直接導緻尿酸增高。
痛風最開始是無症狀高尿酸血症,這時患者往往不知道自己高尿酸了,在多因素作用下,單鈉尿酸鹽結晶析出,沉積于關節及其周圍,日積月累就形成痛風石。
急性間歇性痛風發作時,患者的關節會出現紅腫痛,常見于大腳趾關節,疼痛劇烈,影響行走。
黃建林主任表示,高尿酸血症是痛風最重要的生化基礎,日常定期檢查。
痛風患者一定要進行降尿酸管理,讓尿酸降到達标水平。一般患者需長期尿酸控制在360umol/L以下,有痛風石的患者需控制在300umol/L以下,并維持很長一段時間,讓痛風不再發作。
如果尿酸超出标準值不多,首選生活幹預,牢記3個字:
戒:戒糖、戒嘌呤、戒酒、減肥等方式,直到停藥後仍可維持正常血尿酸;
水:注意多飲水,比正常人多30%,甚至50%,保持每天尿量在2.5L以上;
動:适當運動,汗液可幫助加快尿酸代謝,降低尿酸值。
當然,大部分人需要終生服用降尿酸藥物,控制血尿酸。
三、痛風了該怎麼吃?對于痛風患者而言,飲食管理十分重要。嘌呤是存在于細胞核中的物質,任何食物或多或少都含有嘌呤。
對于痛風和高尿酸人群,應完全避免超高嘌呤食物,嚴格限量中高嘌呤食物,常吃低嘌呤食物。
低嘌呤:每100g食物含嘌呤<25mg;
中嘌呤:每100g食物含嘌呤25mg~150mg;
高嘌呤:每100g食物含嘌呤150mg~1000mg;
這裡,小九附上廣東省人民醫院營養科總結的《食物嘌呤含量表》,痛風病友可以查詢放心的食材。
關于痛風的一些常見問題,北京協和醫院曾小峰教授也一一給出答複。
原發性痛風由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緻病,具有一定的家族易感性,95%的痛風發生于男性,一般在40歲後起病,且随年齡增長逐漸增加。
痛風無法根治,它分為發作期和不發作期,不發作不代表痊愈。如果平時不注重控制,仍可能造成腎衰、骨關節破壞等,因此患者一定要進行規範化診治。
高尿酸血症發病率非常高,但隻有10%左右的病人會發展成痛風。
治療痛風不是“短期工程”,它需要長時間的飲食調整、生活作息改變及藥物配合,患者日常可以多活動關節,有利于減少結晶在關節處沉積。
參考資料:
[1]什麼是痛風石?有了痛風石該怎麼辦?. 廣東省中醫院. 2018-07-02
[2]春節痛風急性發作怎麼辦?大牌專家來支招!.健康時報.2021-02-0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