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稱為是華語樂壇的情歌王子。
歌唱者的夢,還在中學時期就開啟了。
1967年,張信哲出生于台灣的雲林縣。
他的父親是一名牧師,從小張信哲對于教會的唱詩班很熟悉。
每周不但能聽到很多教會的音樂,漸漸地他自己也能歌唱。
在他三四歲的年紀裡,就會跟着唱詩班唱很多歌曲了。
這在很大程度上,培養張信哲對音樂的熱愛。
而真正的音樂夢,則起步于中學階段。
中學伊始,張信哲的成績并不好,為此他還一度消沉。
不過他沒有打算就此放棄學業,成績差,那就努力彌補不足。
在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經過努力之後,進入高中階段的成績拿到了最高分。
相對開放的學習環境,讓他有很多時間思考音樂和藝術。
這是張信哲快要成年之後,對音樂的一種系統認知。
張信哲的大學,讀的是英文系,此時音樂夢想已經生根發芽。
課業之外,學校的音樂社團活動,他是常客。
他還跟喜歡音樂的同學一起組建合唱團,并且還自發舉行一些小型的音樂比賽。
可以說大學期間,他絕對是學生群體中的風雲人物。
還在上大二的時候,張信哲就參加了校外專業的音樂歌唱比賽。
一首英文歌《Understanding Heart》,讓他在比賽中奪冠。
這在張信哲的音樂生涯中,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當時,參與歌唱比賽的評委都是著名的音樂人。
張信哲的歌聲,赢得了丁曉雯和鄭華娟的青睐。
作為台灣樂壇上知名的詞曲創作人,比賽之後,鄭華娟直接把張信哲推薦給了滾石。
用張信哲自己的話來形容,他上大學的時候,正值校園民歌興盛的時期。
彼時一個大學生,如果不會唱兩首歌,用吉他彈奏一些曲子,都不好意思出去交朋友。
這種氛圍下,正好和張信哲自己的音樂夢契合。
也正是趁着這股東風,他最終獲得了屬于自己的機會。
不過,作為學生的他,還不知道,
被伯樂相中推薦給唱片公司,到真正能出自己的唱片,中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更何況,可能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波折。
彼時,所有的唱片公司都在瘋狂擴張,瘋狂搶新人。
隻要是各類比賽中潛力比較好的歌手,各大唱片公司都會争搶着要人。
這對唱片公司來說,屬于有形的資源。
至于會不會馬上給新人發行專輯,還要看具體的情況。
而張信哲在當時,就屬于這種典型的情況。
他有幸進入了滾石的大門,但是張信哲感覺到,公司不太可能馬上給他出唱片。
于是他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辦法。
他要求跟老闆直接面談,而後開門見山就要向滾石的老闆要工作。
張信哲毛遂自薦,自己對于音樂很有興趣,能不能先從助理做起呢?
于是,這成了張信哲大學期間的第一份工作。
雖然隻是在公司裡打雜,但是通過了解唱片的整個制作流程,張信哲學到了很多東西。
他知道了一首歌最開始是怎麼制作的,看到了歌手是如何錄音的。
對于唱片的設計、包裝和發行等方面,他都有了粗淺的認識。
張信哲多年以後回想起來,仍舊覺得那段日子對于自己真正走上音樂的道路,幫助很大。
有趣的是,剛剛進入滾石的時候,李宗盛跟他見過後,不知道該如何包裝他。
用張信哲自己的話來形容,李宗盛似乎更擅長包裝那種男人味十足的歌手,
自己的形象和演唱風格,恰恰不是這一類型。
于是,走出李宗盛的辦公室,公司裡的其他音樂制作人,也都沒有接手張信哲。
不過,滾石的老總又不想白白浪費一個新人,就把張信哲丢給了滾石下面的分公司巨石。
巨石的老總風格更寬一些,對于張信哲的聲音還比較欣賞,答應給他出唱片。
于是,張信哲就一邊在公司裡打雜,一邊靜靜等待着機會。
不久,公司裡要發行一張專輯叫《男歡女愛》。
不是一個人的專輯,需要很多歌手。
公司裡把能用的男歌手都叫來了,但最後還是有空缺。
于是,張信哲這個打雜的助理,成了最後的一個角色。
這張唱片,是張信哲的歌聲第一次被大衆知道。
随後,公司開始不間斷地給他出一些單曲。
到1988年底,1989年初的時候,公司開始着手制作他的第一張專輯。
之所以要給他制作專輯,就是因為此前推出的幾首單曲反響都還不錯。
專輯的包裝和宣傳,都是巨石的母公司滾石來制作的。
但那時候企劃對于張信哲的包裝和封面的設計,一直沒有拿出好的方案來。
以至于拍攝專輯封面的時候,張信哲穿的黃顔色的襯衫,
就是他随手在公司樓下的服裝店裡買的。
拍照的時候,企劃團隊對張信哲也感到很無奈。
他們覺得這個人連擺拍的姿勢都做不好,最終頂個下來的一張照片,
還是他在獨自坐着發呆的時候,攝影師抓拍的。
專輯包裝期間,張信哲告訴父親,他也不抱什麼希望,應該不會紅,發行之後可能就算了。
不過讓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是,專輯出來後卻火了。
電視台各種節目紛紛找來,詢問這個新人是誰。
滾石眼看着第一張專輯賣得不錯,于是就趕緊準備第二張專輯的推出。
相比于第一張制作時企劃團隊的不得力,
第二張專輯制作的時候,滾石的老大、李宗盛、齊秦、小蟲和馬兆駿等人齊上陣。
于是僅僅四個月後,就推出了第二張專輯《憂郁》。
又過了五個月,第三張專輯《忘記》又推出。
有一天,李宗盛又把張信哲叫去了辦公室。
他說自己正在寫一首新歌,而且就是專門為他量身定做的。
李宗盛在辦公室,還專門彈着吉他給他聽了一下。
不過,等這首歌寫出來後,張信哲因為年齡的因素就去服兵役了。
這首歌後來被李宗盛給了别的歌手。
1992年,他才再一次回歸樂壇。
而如果嚴格來說,這時候才算是他第一次真正進入樂壇。
公司依舊十分看重他,并迅速推出了新的專輯《知道》。
其中,《難以抗拒你容顔》是主打歌曲。
雖然專輯依然暢銷,但是張信哲此時卻感受到了危機感。
第一個原因是,在他離開樂壇短暫的兩年時間内,香港的四大天王橫空出世。
他們的歌不但在華語樂壇流行,甚至風靡整個亞洲。
如何能夠在激烈的競争中獲取自己的一席之地,成了張信哲接下來必須要面對的事。
第二個原因是,這之前發行的四五張專輯,延續的都還是他在大學校園時期的風格。
如今他早已離開學校多年,如果風格繼續局限于校園類型的話,是根本走不長遠的。
所以,張信哲自覺遇到了瓶頸。
未來要怎麼走,向什麼方向和風格上發展,必須要有一個清晰的思路。
所以,他主動讓自己的工作節奏停了下來。
一年多時間,他沒有發專輯,沒有接演出,
每天除了聽音樂和思考,其餘的時間他都在沉澱和尋找。
那段日子裡,他感覺過得很苦,甚至比之前當助理的時候還要累。
不過在張信哲看來,這一年的沉澱是值得的。
1993年,經過打磨和曆練之後,推出了新專輯《心事》。
其中的那首《愛如潮水》,讓張信哲火遍兩岸三地。
不過,這首帶有滄桑感的情歌在推出之時,并不是為他量身打造的。
有人覺得,隻有一個曆經滄桑的人,唱這首歌才能體現出那種味道。
但李宗盛覺得,這首歌就得給張信哲,因為他沒談過戀愛,他的聲音很空很純淨。
雖然此時的張信哲,還是涉世未深的奶油小子,但歌曲最後卻起到了一種反差的效果。
《心事》之後,張信哲感到自己的風格有了一個清晰的方向。
緊接着又推出了新的專輯《等待》。
其中那首《别怕我傷心》,原本就是李宗盛寫給他的。
不過後來有其他歌手唱過了。
因此在發行《等待》的時候,張信哲又跟李宗盛商量,能不能再把這首歌拿出來唱一遍。
而正是這一唱,又把這首歌唱成了經典之作。
1995年,張信哲和自己的老東家合約到期。
他開始籌劃着成立了自己的音樂工作室。
之所以會有這種想法,是他希望能夠對自己的每一首作品,都有一個很好的把控。
除此之外,他還在這一年簽約了種子音樂。
這一年,張信哲推出了自己的新專輯《寬容》。
對音樂的把控已經很成熟,這張專輯裡的幾首歌曲,在此後幾乎都成為了經典。
而憑借這張專輯,他也拿到了許多重量級的音樂獎項。
對28歲的張信哲而言,他的事業又攀上了一個新的高峰。
緊接着在1996年,張信哲一連推出了四張專輯。
産量高,歌曲的質量也有保證,很多歌曲都成為了暢銷歌曲。
随後在1997年,張信哲又推出了新專輯《摯愛》。
其中的歌曲《用情》,再次成為了他的經典之作。
彼時的張信哲,所發行的專輯無一不是暢銷,他幾乎成為唱片公司的銷量保障。
從1997年開始,除了轉換了新唱片公司之外,他試圖再一次對自己的風格進行轉型。
在他看來,長時間保持一種風格,更像是在原地踏步。
所以,他再次嘗試進行突破。
這一年,他推出了新的專輯《直覺》。
在制作期間,張信哲甚至表示,這張專輯不去考慮銷量,隻做自己喜歡的風格。
随後在1998年,他登上了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
這之後,他又發行了新專輯《回來》。
其中的那首《愛就一個字》,成為了他在内地的最重要的作品。
多年以後,張信哲也表示,那一時期他在音樂上,又在進行着探索和自我成長。
因此在專輯制作的時候,他說自己甚至不惜成本。
這也導緻,他和新簽約的東家在随後鬧了不少矛盾。
最後,張信哲幹脆提前解除了合約。
解約之後,張信哲再次停歇了一段時間。
2004年,張信哲唱完《白月光》後,卻突然銷聲匿迹了。
之後,沒有推出任何專輯,甚至沒有在任何娛樂場所出現。
其實,這些年随着網絡帶來的沖擊,唱片公司的日子很不好過。
張信哲的内心也非常氣餒,便決定離開唱片公司。
離開公司後,張信哲也沒别的事兒,就開始收藏古董。
誰承想,張信哲這一玩還真玩出了些名堂。
他舉辦過好幾次個人藏品拍賣會。
在北京的一場拍賣會上,他收藏的幾十件明清時代的織繡,拍出了1600多萬。
雖然唱了一輩子的情歌,但是多年以來,張信哲自己的感情,一直隐藏在迷霧之後。
歌迷們想知道他談過幾次戀愛,結婚了沒有。
但是這些信息都像謎一樣,從來沒有确切的答案。
甚至于網上有傳言,說張信哲多年來感情保持神秘。
不過張信哲卻回應,自己的感情并不神秘,年輕的時候,戀愛和分手都經曆過。
隻不過年紀越大,父母也就慢慢不再催婚。
他坦言,自己并不是拒絕婚姻,隻是對婚姻的認識有自己的看法。
張信哲說,自己不認同先組建家庭生子的這種模式。
他所渴望的幸福,是先了解彼此,在這個基礎上,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除了對待感情和婚姻有自己的獨到認知外,對于生活,他也更渴望真實。
在外界眼裡,他已經是歌壇的巨星。
不過在張信哲自己看來,這種被環繞的生活,會讓自己迷失。
所以,每年裡有一段日子,他會讓自己走向遠方。
有一年,他選擇去丹麥度假,他感覺當地的華人不多,所以沒人能把他認出來。
他覺得,隻有不被關注,一個人才能真正的接觸到地氣。
所以張信哲形容,自己去度假,就是讓自己重新活過來,不用再在鏡頭前去演繹。
他說,隻有在平常的生活中,才能真實地去觀察生活。
有了對真實生活的理解,也才能創作出真實的歌曲。
否則的話,就會有一種很空洞的感覺。
而對于未來的期待,張信哲近幾年談到最多的,就是音樂人的個性。
有自己的辨識度,才能自成一家,也最終才能被觀衆記住。
文|二十二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