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字文》中有言道:寒來暑往,秋收冬藏。意思是寒暑季節不斷變化,秋天收獲,冬天就要好好儲藏。這不僅是大自然的規律,也是人體的規律。《黃帝内經》中也寫到: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一直被人們奉為冬季養生的技巧,廣為流傳。
俗話說: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是什麼意思?這句話主要分為2個部分,前者是提醒人們在冬季養生應該遵循“藏”的奧秘,通過“收斂”、“收藏”人體的“精”起到保養身體的目的。而後者就是一種警告,如果不能做到冬季藏精,哪怕是在溫暖的春天,也可能出現“病溫”,包括春困、複發呼吸道舊病等。
由此可見,如何在冬季做好“藏精”是很重要的一個養生方法。
這裡可以将“藏精”再詳細地劃分為“腎精”、“精神”等。主要當這些精氣收斂在人體内,“藏”好了,才能避免在冬季損傷人體,增加不必要的消耗和患病風險。
藏腎精,可以從作息習慣入手。順應時節的變化來調整作息,對藏腎精有較好的幫助。在冬季自然界中的陽氣收斂,陰氣日盛,建議人們通過“早睡晚起”的方式來養精蓄銳。
如果你總是出現腰背酸軟、渾身乏力等問題,也可能是腎精不太充足,可以通過曬背來養腎精。在中醫看來,腹為陰,背為陽。讓背部多接觸太陽,也能因此通過曬太陽來刺激背部的穴位和經脈,從而起到促進循環,增強免疫的作用。
藏精氣,應該避免在冬季大量的出汗。這一點尤其要提醒北方有暖氣的地區。不少北方地區的人喜歡在暖氣房裡吃雪糕、冰水果,有一種在夏天的感覺。但這樣的做法反而會讓人體内的精氣逐漸流散,尤其是因為熱到出汗而在冬天吃冰棍的做法。其實這種熱隻是浮于表面的,人體内的精氣随着出汗不斷流走,再受到冰棍、生冷水果帶來的陰氣的刺激,更容易發生陽氣受損,在春天到來後也更容易發生“病溫”。
在這幾點上能夠堅持做到“藏精”的人,或許才能更好地順應季節的變化養生。人體内的能量始終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态中,而在冬季更應該保住身體内的陽氣,避免精氣外洩,影響健康。
南方适合桂皮、大料等辛溫食物
在我國的廣西、貴州等地,冬季溫度低,但是濕氣也重,在這種情況下,更适合多用桂皮、大料等辛溫的食材烹饪食物,能夠起到活化氣血的作用,也能因此提高身體的禦寒能力。當地的人或許比較喜歡吃辣椒,但不建議吃麻辣的味道,這種味道發散性比較強,身體可能因此出汗、陽氣外洩,對養生反而不利。
北方适合吃銀耳、木耳等滋陰食物
北方人受到地域的限制,對暖氣、空調等取暖設備的依賴比較深。但在這種幹燥、悶熱的環境中,人體也可能不斷地損失津液,容易出現口幹舌燥、上火等問題。而吃銀耳、木耳等滋陰的食材,也能較好地改善這種幹燥、上火的問題。多吃一些清淡的、生津的食物,更适合北方幹燥的氣候,冬瓜、白菜、蘿蔔都可以适當多吃。
養腎适合以黑為主,食療進補
正所謂“冬日進補,來年打虎”。在冬天适當地進補一些養腎的食材,也能對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有一定的幫助。而中醫看來,黑入腎。在冬季吃一些黑色的食物,對養腎補腎有好處,比如木耳、黑米、黑豆、黑芝麻、海參等。用這些食材搭配後煮粥,也能因此起到溫補、養腎精的作用。
并不是所有的進補食療都一定是大魚大肉,在冬季經常吃葷腥油膩的食物,反而會增加人們腎髒代謝的負擔。而且在冬季運動量減少後,過多的熱量攝入其實對“藏精”“收斂”的養生方法也是不利的,也會增加身體發生肥胖等風險。
冬季不“藏精”,來年可能會面臨“病溫”。但是如果你能堅持做到前面提到的這幾點,并且吃一些有助于養腎、養精的食物,健康更能受益。
參考資料:
1、今日大雪,“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此時保健重在“藏精”·中醫健康養生雜志·2021-12-7
2、冬日養生重在“藏”,到底“藏”什麼?該怎麼“藏”?快來看看·上觀新聞·2021-12-23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