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複旦大學跟北大的差距在哪裡

複旦大學跟北大的差距在哪裡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5 19:15:08

“我将帶領大家走進上海這座城市的思政大課堂,身臨其境感受上海的紅色基因。”10月29日,複旦大學博士生講師團講師、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夏繁,登上一輛“學思踐悟二十大”紅色巴士。從《共産黨宣言》展示館到楊浦濱江,從陸家嘴金融城黨群服務中心到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主題展,紅色巴士成為複旦博講團“行走的黨課”新載體。

複旦大學跟北大的差距在哪裡(複旦這一現象級的存在)1

紅色巴士。戚心茹 攝

20年來,從14個人到370人的講師隊伍,從早年的40門課程到350門課程,複旦博講團累計培養1200餘名講師,開展了3300多場宣講,覆蓋受衆約50萬人次。

“這是一個現象級的存在,不僅僅是數字上的增長,重要的是一代新人在成長。”複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說,博講團打造了一支理論普及工作的青年生力軍。

【“宣講結束後,當地許多幹部主動找到我”】

“青春好景君須記,最是複旦博講時”,就職于上海市發改委的劉瀚斌,曾是博講團的明星講師,他一直銘記着這段經曆。

第一次看到博講團的“招新帖”時,劉瀚斌就被其“學以緻用雙向增進,宣傳理論服務社會”的宗旨所打動。恰逢當時,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綠色發展”理念,就讀于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的他,主要宣講“綠色發展的内涵和路徑選擇”。由于是第一次宣講,起初他心裡沒底。後來參加了博講團的3次集體備課,以及多次“一對一”輔導,課件、講稿、儀态被一一打磨。“經過這番訓練,我不僅變得敢于表達,也變得更善于表達。”劉瀚斌說。

複旦大學跟北大的差距在哪裡(複旦這一現象級的存在)2

在校期間,劉瀚斌先後在四川、福建、浙江等地宣講。一次次近距離地行走在基層,他越來越接地氣,更多地考慮“如何解決問題”。2016年暑期,他在四川雅安市寶山縣宣講我國的綠色經濟,并結合當地的白玉石加工生産和原生态旅遊,提出了打造川西旅遊範本的具體建議。“宣講結束後,當地許多幹部主動找到我,探讨生态農業和河湖治理。”

博講團的這段經曆,也影響了劉瀚斌的職業選擇。畢業後,他相繼參加了長三角生态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崇明生态島建設、上海的碳達峰碳中和等工作,為建設生态之城貢獻力量。

【一門宣講了45次的課程,修改近40次】

160餘場理論宣講,聽衆超過1.5萬人次,其中“回頭客”超過30%。由于上述“業績”,經濟學院2019級博士生楊潔萌,被複旦博講團的小夥伴稱為“宣講勞模”。

在她看來,最好的講師一定先是最好的學生。哪怕是一門已經成型的課程,也要常講常學、常講常新。《中美經貿摩擦的本質與中國應對》這一熱門課程最早形成于2018年10月,至今已宣講45次,她為此進行了近40次的修改,根據事态進展不斷地更新調整。

楊潔萌結合自己的畢業論文研究,開設了《數字人民币ABC》的科普課程。她在授課過程中發現,人們非常期待能盡快體驗數字人民币的方便快捷。于是,她和小夥伴組建了社會實踐團隊,通過線上問卷和線下走訪,對以蘇州為代表的數字人民币試點地區開展了調研,并給上海市政府提交了《關于進一步推動數字人民币擴大試點的建議》,促成了五五購物節數字人民币紅包活動,獲得2021年度優秀人民建議

許多熱心聽衆會主動加楊潔萌的微信,在課後繼續互動。一家單位還送來緻謝獎杯,上面寫着:用心傳播思想盡情展現作為,“這讓我的心裡升騰出濃濃的、被需要的暖意。”楊潔萌說。

【用青年人的話語體系,讓理論宣講“活”起來】

回望來時路,看清未來路。

“如何概括博講團的20年?大家讨論後覺得,‘堅守本色、銳意進取’最為合适。”複旦博講團團長、材料科學系2021級博士生左宗正說。

本色是價值取向,是使命擔當。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本色始終不變,堅持面向基層,講好黨的創新理論;從群衆中來、到群衆中去的服務本色從未改變,2004年從複旦走向社會,2014年從上海邁向全國;立德樹人、教學相長的育人本色從未改變。

複旦大學跟北大的差距在哪裡(複旦這一現象級的存在)3

課程講稿總是布滿修改

博講團講師、馬克思主義學院2019級博士生蔣捷的課程講稿總是布滿修改筆記,集體備課、反複修改是博講團的常态。“《共産黨宣言》是一本常讀常新的真理之書,隻有先把書讀‘厚’才能越讀越‘薄’。” 蔣捷把《共産黨宣言》當作枕邊書,翻看了不知道多少次,裡面密密麻麻的批注,記錄着他不同階段的思考。

先當學生,再當先生。每年寒暑假,博講團組織大家學習參訪、田野調查和案例收集。脫貧攻堅主題宣講團的20多名講師,曾深入各貧困村,和老鄉聊、和幹部談,了解國情民情。

如何用青年人的話語體系讓理論宣講“活”起來?博講團鼓勵課程情景化、網絡化和互動式。比如,《跟着“劇本”去旅行——上海的紅色地标與傳奇黨史》,用“劇本殺”的形式,帶領聽衆沉浸式感受風起雲湧的革命歲月。再如,不久前在“學習強國”上線的系列視頻《研讀新時代》,正是從“青年視角”來講述,單集點擊量已超過200萬。

複旦大學跟北大的差距在哪裡(複旦這一現象級的存在)4

博講團如今已在15個院系建立了分團,涵蓋文、社、理、工、醫各學科。很多分團探索出了一些好的機制,比如法學院分團為講師1:1配備專業教師作指導。

作為國内最早成立的大學生理論宣講團體之一,複旦博講團已經從一個學生社團組織,發展為全校性青年理論宣傳工作網絡。

20年弦歌不辍、春風化雨。正如這輛紅色巴士寓意的新征程,為了下一個更加精彩的20年,再出發。

欄目主編:徐瑞哲 題圖來源:黃海華 攝

内圖除署名外,由複旦大學提供

來源:作者:黃海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