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熟知的潘仁美是在楊家将的襯托下認識的,在電視劇和戲曲《楊家将》中,潘仁美是一個反面角色。他公報私仇,處處陷害楊門忠将,緻使楊繼業戰死沙場。潘仁美絕對是一個大奸大佞。随着楊家将的故事在民間的廣泛流傳,潘仁美的形象更是破壞怠盡,怎麼看都如那天下的烏鴉一般,橫豎都成了黑的了。但是真正的曆史上真如此嗎?
潘仁美
潘仁美,曆史原型是潘美。我們看一下史書記載的潘仁美:潘美(925~991)[2]中國宋朝名将。字仲詢,大名(今屬河北)人。行伍出身,官至宣徽北院使。參與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稱帝。宋朝建立後,屢立戰功。開寶三年(970年),以行營諸軍都部署率軍攻南漢。九月,圍賀州(今廣西賀縣東南)。
堂堂的一代名将,為何就成了人人厭惡痛覺的“惡人”、“奸臣”、“小人”呢?那麼,很多人從小說、評書中知道的,北宋名将楊業之死,真相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小說中描寫的活靈活現,說是因為潘仁美和楊業不和,嫉妒楊業,公報私仇,最後導緻楊業撞死在李陵碑前還暗中殺害了楊七郎和楊三郎。但根據《宋史》記載,事情的真相其實是這樣的。導緻楊業之死的罪魁禍首,其實是監軍使王侁(shēn)。
智審潘仁美
部隊剛剛出發,就遇到了遼軍主力,結果曹彬、崔彥的兩路大軍潰敗,隻有潘美單軍攻下了燕雲十六州寰州(今山西朔州東)、朔州、雲州(今山西大同)、應州(今山西應縣)。由于曹彬所率領的東路軍失利,緻使潘、楊的西路軍須掩護邊民後撤。
當楊業提出避開遼軍鋒芒,采取一種穩妥的撤退方略時,遭到了王侁的激烈反對,而且王侁出言不遜,他說出了導緻楊業後來悲劇性的一句話:“楊将軍不是号稱楊無敵嗎,怎麼在敵人面前卻畏縮不前了,是不是另有打算呀?”楊業是北漢降将,這句話,幾乎是在污蔑他的忠心,暗示他會投降于敵國。他迫使楊業不得不以戰死沙場以示清白。
潘美愛惜楊業,一直認為他是個難得的将才,本來不同意他打頭陣送死,由于王诜從中作梗,隻得點頭同意。
楊業和他們說好,他引兵至陳家峪,他們帶兵接應,卻沒想到,他引兵至谷口的時候,沒有一個宋軍在。原來,潘美本将人馬帶到了陳家峪等候楊業,等了一天,楊業還沒來,王诜以為遼兵退了,他怕楊業搶了頭功,就催促潘美把伏兵撤離了陳家峪。後來的結果,就是如同戲文中說的一般,楊業寡不敵衆,兵敗被俘,在遼營絕食三天而死。
後來皇帝處置了王诜,把他發配為役,又把潘美連降三級,潘美還因為這次戰敗,抑郁而終……
但是小說家們并不買賬,把潘美塑造成了《楊家将》中的奸佞之輩!和秦桧一樣中槍了……
問題:如何确定自己看清了事物的本質?
寄語: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壘土;千裡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相關文獻:
1《宋史》
2《契丹國志》
3《遼史》
我做不到盡善盡美,接受您寶貴意見後或許可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