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初讀這本書時,特别羨慕小豆豆能遇到小林宗作這樣的校長,夢想自己也能到巴學園這樣的學校上學。20多年後再次讀這本書時,已身為母親的我更加感歎: 小豆豆何其有幸,能在小林先生的教育理念下自由生長!
作者黑柳徹子就是書中的小豆豆。她是日本的著名作家及電視節目主持人,其主持的NHK電視台節目《徹子的小屋》被評為日本電視史上最長壽的節目。
1984年2月,黑柳徹子被任命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她所著的《窗邊的小豆豆》在全球也引起了廣泛的影響。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人們眼中的成功人士,在小時候卻是一個“行為怪異”,被學校退學的孩子。但是,徹子的母親沒有因此責罰她,而是想盡辦法為她另找一所“能夠理解這個孩子的性格的學校”。
不得不說,母親的包容和勇氣實在令人佩服。幸運的是,她們最終找到了這樣一所小學一一巴學園。可以想見,如果沒有小林校長(原名金子宗作)和母親(黑柳朝)的呵護和支持,那個有着天馬行空的想法,好奇又膽大的“小豆豆”,恐怕真的會變成一個“問題兒童”吧!
那麼,巴學園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學校呢?它到底有着什麼樣的魅力呢?
01 不可思議的電車教室
當小豆豆來到巴學園,眼前的景象大大出乎她和媽媽的意料之外。和其他的小學不同的是,這裡即沒有高高的圍牆,也沒有精緻的教學樓,甚至連個像樣的大門都沒有。
但是小豆豆很快就被整整齊齊排列的六輛電車吸引了,原來這些電車就是學校的教室,而且不分班級,高年級和低年級的孩子們都在一起上課。
更有意思的是,每天老師都會把當天課程表上所有需要學習的問題都寫在黑闆上,然後由孩子們自行選擇先從哪門學科開始學習。
這樣教學的好處就是:老師能清楚地了解到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思考方式以及他們的個性、特點。而學生們也因為可以自由選擇喜歡的學科,而引起了學習上的極大興趣。即使是不喜歡的科目,隻要在放學前完成就可以了。這是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啊!所以孩子們在巴學園都學得很開心,就連放學了也依依不舍,不想離開學校。
想想現在我們身邊,有哪個學校能對孩子産生那麼大的吸引力呢?整天被課業和校園紀律管束的學生們,像圈在高牆裡的羊羔一樣,總是恨不得早點放學回家。
02 小林校長的教育理念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環境的影響,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并讓他們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
正因為有着這樣的教育理念,小林校長才會和小豆豆第一次見面時就能耐心地聽她講了四個小時;而當知道泰明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時,向來溫和的小林校長卻一反常态地跟老師發了很大的脾氣。
“小豆豆,真是一個好孩子!”
小豆豆在巴學園的日子裡,小林先生不斷地對她說着這句話。
記得從前曾看過一個有趣的實驗:實驗者把同一個地方同一時間采取的水裝入不同的兩個碗裡,再把它們放入無菌的冷凍室儲存。每天,實驗者都對着其中一碗水說“你真美啊!你多漂亮啊!”而對另一碗水卻說“你真難看!你好醜啊!”如此重複地過了一個禮拜以後,猜猜看發生了什麼?
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一直被稱贊的那碗冰水,真的結出了美麗動人的花紋;而另一碗每天被批評的冰水,結出的花紋卻相對醜陋很多。
你看! 所有的生命都是天生喜歡被贊揚,被肯定的。即使沉默如水,也喜歡聽好話,更何況是一個天真可愛的孩童呢?
小林先生真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也許小豆豆在别人眼裡并不算是”一個好孩子”,但在小林先生看來,孩子天生是沒有好壞的區别的,有的隻是一顆幼稚單純的心靈。對待孩子有時犯的“無心小錯”,不要過早地批評和下結論,他們需要給予肯定與引導。就如那一碗純淨天然的水,你每天給他輸入什麼樣的能量,天長日久地,就會導緻出完全不同的結果。
03 質樸的校歌實際上,那首簡單的校歌,包含着校長先生“熱愛學校,熱愛孩子們”的感情,能把這種感情如此簡練地表達出來的校歌,應該沒有第二首了吧。可惜的是,孩子們還不能理解這些。後來孩子們也都忘記了校歌的事。先生好像也覺得不需要了吧,因為他用黑闆擦把校歌擦掉了。結果巴學園始終沒有校歌。
小時候初讀到這一段,也覺得十分遺憾:為什麼校長先生不寫一首長一點的,精緻一點的校歌呢?事隔多年,已邁入中年的我,再重新看這段描寫時,卻似乎明白了校長先生寫校歌的初心。
在校長先生的心裡,巴學園是孩子們的精神樂園,它以最大的誠意接受并尊重這裡的每一位學生。即使那些在其它學校被認為“行為怪異”,“不合群”的特殊孩子也在這裡重新拾起了自信和快樂。
校長先生把對孩子們所有的愛都注入了巴學園,孩子們也對巴學園有着深厚的感情。這樣充滿愛的校園,也許無法用一般的語言來描述吧!經過一個夜晚冥想苦想的校長,最後終于決定把所有的感情都濃縮為簡單的一句歌詞:“巴學園,巴學園,巴一一學一一園。”
這是不是就是所謂的“大道至簡”呢?
雖然後來巴學園在戰火中被燒毀了,小林先生卻已經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了“愛”的種子。這粒種子即使經曆了戰争與生活的磨難,也能頑強地生根發芽,結出美麗的花朵。正如本書“後記”部分所提到的那樣,曾在巴學園待過的孩子們,大部分長大以後都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巴學園的孩子們從未忘記過小林先生與他的巴學園,小林先生的教育理念也漸漸為人所知并敬佩。
寫在文末也許每個看過《窗邊的小豆豆》的讀者,都會非常羨慕巴學園的孩子們,在有生之年能遇到小林宗作這樣偉大的教育者。雖然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巴學園仍然隻是一個夢想,但是小林先生的教育理念卻值得作為父母的我們好好學習。
孩子初生時如同一塊璞玉,而我們就如那鑿玉的工匠。笨拙的工匠将璞玉毀壞,隻有心思靈巧的工匠才能雕刻出美玉。願我們都做那心思細膩,善于發現美玉原有品質的能工巧匠!
你好!我是湯圓MAMA,兩個寶貝的媽媽,相信不斷學習,提升自我價值,就是最好的教育陪伴。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後續會有更多精彩呈現。
(文中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