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給你寫範文——高中議論文系列
話題作文《謙讓》寫作技巧
《謙之死》
例文/劉雷生 河南學生投稿
同學開頭原文
一人渡河,而一個牽馬人也渡河,然舟小隻可載兩人,牽馬者曰:“家有急事,請仁兄謙讓一下。”另一人曰:“吾家亦有急事,汝可謙讓我。”于是二人相持,待日暮,撐舟之人歎曰:“若二者皆謙讓,你二人早已過河,怎麼可能争論至今?”說罷,撐舟之人自乃去,隻剩下兩個人,一匹馬了。
劉老師開頭批注
使用寓言故事作為議論文的主題,然後将論據嵌入其中,不失為一種好的寫法,可是,你若是想使用文言文,那麼自當全然使用,切不可半文言,其中再夾雜現代語,如此隻會顯得不倫不類。
劉老師開頭例文
一人渡河,而一人執馬亦渡河,然舟小隻可載兩人,執馬者曰:“家有急事,請仁兄謙之。”另一人曰:“吾家亦有急,汝可謙之。”二人相持,待日暮,撐舟之人歎曰:“若二者皆謙之,你二人早已過河,怎奈争論至今?”說罷,撐舟之人自去,空留兩人一馬也。
同學第二至三段原文
二人無奈,隻得在河邊野住,單身的人氣不過,又來争論,牽馬人曰:“汝上過學嗎?難道不知融四歲,能讓梨,汝難道不如小孩邪?”單身人笑着曰:“汝敢和我論文化?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有幾人懂得謙讓?”牽馬人氣憤不已曰:“汝安敢看不起我?汝既說春秋戰國,那吾問汝,可知孔子還以儀禮為本呢,汝為讀書人,怎會這樣無知?”單身人怒而起:“汝敢罵我先聖?”于是二人扭打在一起,白馬吓得啼叫,引來山中猛虎,将二人吃掉。
劉老師第二至三段批注
同學,以後劉老師建議你先不要使用文言文寫作了,先學好文言文再嘗試着用,其次,雖然是寓言故事,但是它還是要依附于議論文才行,畢竟,作文要求是議論文,既然是議論文,那麼這兩段中,我們應該通過兩人對話,引用各種論據,才行。
劉老師第二至三段例文
二人無奈,隻得荒野留宿,獨身人胸氣不暢,又來争論,執馬人盤腿閉目曰:“汝不讀書乎?豈不知北海孔融,四歲便可讓梨,汝緣何不如稚子邪?”獨身人扶掌而笑:“執馬者牧為生,安敢與我論才學?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如此雄楚,又有何人觀鼎而不問?遇路而讓行邪?”執馬人怒目圓睜:“豎子安敢輕吾乎?子不聞三人行,必有我師。汝提春秋戰國,當知孔子以禮儀立身,墨子以平等待人。汝今此言,兩夫子皆氣活也!”獨身人聽言辱聖賢,亦怒曰:“項羽謙于劉邦,則楚國滅頂,劉禅謙于曹魏,則川蜀易主。曹孟德官渡征于袁紹,唐太宗玄武親弑兄弟,方有萬世留名。吾今讓與汝,豈不與項羽、劉禅邪?”
執馬人見對手健談,論不過,以牽馬來襲,獨身人為馬掌擊于前胸,倒地殘喘,執馬人曰:“若以子之言,武力勝于雄辯,吾便是孟德太宗也。“語畢,大笑。獨身人憤然擊石于執馬人左目,血流不止,白馬驚恐啼鳴,引得山中大蟲,二人皆不能逃,被大蟲盡食。
同學結尾原文
第二日,撐舟人又來,吓了一跳,歎息曰:“若你二人懂得謙讓,又怎麼會有今日之禍?鹬蚌相争漁翁得利,今日,我又掙了一匹馬也。”說罷,下船牽馬離去也。
謙讓為國家重禮,不懂得謙讓,如何生存?希望列位看官謹記。
劉老師結尾批注
結尾的總結太倉促了,劉老師看你字數還不夠,為何如此倉促的結尾呢?需知,前面的故事就是為了引出後文論點的,若不重點寫論點,如何體現出強調?
劉老師結尾例文
翌日,撐舟人又來,此見二人屍骸,歎曰:“可歎,若懂得謙讓之禮,又何至今日之禍哉?”遂下船牽馬乃去。
二人所遇,贻笑大方,謙為國之重禮,自堯舜,善讓于能者,張英修書謙于鄰。優秀之傳統,流傳至古今,可歎二人葉以障目,一則求霸業,二則求虛面,全然忘記先人之教誨,我輩自當以此為鑒。
近期私聊劉老師修改作文者頗多,恕不一一回複,感謝各位!
修改作文,請聯系劉老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