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法國畫家安格爾作品欣賞

法國畫家安格爾作品欣賞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2 16:24:53

“美術的誕生:從太陽王到拿破侖——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珍藏展”11月4日在上海博物館對外展出後一直備受關注。此次展覽展出85件來自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收藏的藝術珍品,澎湃新聞特選發其中的部分精品進行介紹,其中,《墨丘利, 赫爾斯和亞格勞洛斯》展現了普桑對古代藝術的理解,而作為“歐洲第一位畫如其人的畫家”,裡戈的《夏爾·勒·布倫肖像》則見證了他開創了一種新的繪畫體裁——禮服肖像畫,摘得1721年羅馬獎桂冠的夏爾·約瑟夫·納托爾的《為神獻祭》則反映出畫家對拉斐爾藝術的熟知。

此次展覽分為九個主題單元:“文藝複興運動:法國藝術的起源”、“現代藝術家的誕生”、“太陽王的皇家繪畫與雕塑學院”、“貴族階層的藝術繁榮”、“人體美學:藝術與科學的對峙”、“啟蒙運動時期英雄主義繪畫的革新”、“藝術與革命:從大衛到安格爾”、“考古學與廢墟的詩意美學”、“從皇家學院到學院派”。展品包括繪畫、雕塑、書籍、模型等,來自在世界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凡盧、普桑、弗拉貢納爾、大衛、安格爾、烏東、呂德等藝術大師。

法國畫家安格爾作品欣賞(賞析巴黎高美)1

展覽現場

從路易十四(被尊稱為“太陽王”)到拿破侖時期,法國藝術通過美術得到體現并發展至頂峰。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坐落于波拿巴街和瑪拉蓋堤岸之間,這裡也是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時期的第一座博物館——法國古迹博物館的舊址,在那個動蕩的革命年代,該博物館奠定了法國藝術史的基礎。從19世紀初到現在,在幾代教師和學子的更叠中,巴黎高美承襲了法國古迹博物館遺址以及皇家繪畫與雕塑學院的部分藏品,其作品收藏在歐洲乃至全世界都具有獨特的連續性。

《墨丘利, 赫爾斯和亞格勞洛斯》

法國畫家安格爾作品欣賞(賞析巴黎高美)2

《墨丘利, 赫爾斯和亞格勞洛斯》,尼古拉·普桑(1594—1665),1624-1626年 / 布面油畫 / 53.5 x 77.5 厘米,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藏

普桑被視為法國皇家繪畫和雕塑學院的創始人。這件作品創作時間可追溯到他首次到羅馬的時期。其主題取自奧維德《變形記》。墨丘利愛上了赫爾斯,希望能與她重逢,然而此時雅典娜使赫爾斯的妹妹亞格勞洛斯心生嫉妒并從中幹預,墨丘利便将亞格勞洛斯變成了石頭。

作品的簡單構圖展現了普桑對古代藝術的理解,通過精确展示每個人物的情感狀态,昭示出畫家後來所創造的一個非常有說服力和文學性的繪畫概念,即選擇展現人物情緒達到頂峰的最戲劇性時刻。

《夏爾·勒·布倫肖像》

法國畫家安格爾作品欣賞(賞析巴黎高美)3

《夏爾·勒·布倫肖像》,尼古拉·德·拉吉利埃(1656—1746),1683年 / 布面油畫 /75 x 59 厘米,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藏

拉吉利埃是路易十四統治末期至路易十五初期法國肖像畫主要代表人物。他曾求學于彼得·萊利爵士的畫室,習得了凡·戴克的藝術手法。

勒布倫的事業與成就可謂是太陽王宮廷榮耀最完滿的藝術表現。然而1683年由于權力更叠,他失去了國王首席畫家和皇家繪畫與雕塑學院院長之職。在這幅肖像畫中,拉吉利埃隻呈現了勒布倫的上半身,以賦予它更多私密性,使人們在厚厚的脂粉、筆挺的服飾和莊嚴的姿态下,看到勒布倫那凝滞的面容和失意的神情,見證一位權傾一時之人令人動容的沒落。

《藝術家在他母親的畫稿前》

法國畫家安格爾作品欣賞(賞析巴黎高美)4

《藝術家在他母親的畫稿前》,亞森特·裡戈(1659—1743) ,1730年 /布面油畫 /83 x 66 厘米,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藏

作為“歐洲第一位畫如其人的畫家”,裡戈開創了一種新的繪畫體裁——禮服肖像畫,并名噪一時,後來被尼古拉·德·拉吉利埃繼承。其畫風細膩寫實,借鑒了凡·戴克處理面料質感的技法,來凸顯模特的高貴身份。

裡戈這幅自畫像,集中展現了畫家的高超技巧,揭示了肖像畫在路易十四時代的重要性,同時反映了畫家所取得的地位。此外,背景中的母親形象體現了畫家的孺慕之情。畫像中嵌入畫像,亦為裡戈常用的手法。

《于貝爾·羅伯特半身像》

法國畫家安格爾作品欣賞(賞析巴黎高美)5

《于貝爾·羅伯特半身像》,奧古斯丁·帕茹(1730—1809),1787年 /陶土 /56 x 52 x 33 厘米,1789年于沙龍展出,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藏

奧古斯丁·帕茹師從路易十五的專屬肖像畫家兼雕塑家讓-巴蒂斯特·勒穆瓦納。作為路易十五寵妃杜巴裡夫人專屬的雕塑家,他和烏東一樣熱衷于為啟蒙思想家塑像。在裡戈開創禮服肖像畫一個世紀後,帕茹為肖像藝術貢獻了一套用于表現偉人形象的新規範。

這尊半身像表現的是他的好友畫家于貝爾·羅貝爾。羅貝爾當時正值職業生涯的巅峰,穿着随意的藝術家裝束,這樣的形式凸顯了其身份的社會價值。帕茹盡量簡省地運用修飾技法,使作品呈現出令人戰栗的強烈生命力。

《金羊毛的征服》

法國畫家安格爾作品欣賞(賞析巴黎高美)6

《金羊毛的征服》,皮埃爾·莫尼耶(1641—1703),1664年 /布面油畫 /133.7 x 218.5 厘米,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藏

莫尼耶出生在法國布盧瓦一個藝術世家。他的父親與普桑相交甚笃,普桑亦為莫尼耶的啟蒙老師。

作品主題取自古希臘神話:傳說中的正統皇室始祖伊阿宋,為了向篡奪王位的叔叔讨回王位,必須要從希臘拿回科爾喀斯國王埃厄忒斯看守的金羊毛。他帶領着五十多個人,在女神赫拉和雅典娜的幫助下,乘着神奇的“阿爾戈”号船沿海行駛了四個月,最終聯合國王埃厄忒斯的女兒美狄亞共同完成了任務。将各種動态人物平鋪描繪在同一處時間和空間的這種全景式布局,反映出了作品明顯的故事性傾向,以及藝術家令人驚詫的雄心壯志。

《赫拉克勒斯在伊奧拉斯的幫助下殺死海德拉 》

法國畫家安格爾作品欣賞(賞析巴黎高美)7

《赫拉克勒斯在伊奧拉斯的幫助下殺死海德拉》,勒内·安托萬·胡安斯(約1645—1710),1673年 /布面油畫 /149 x 195 厘米,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藏

勒内·安托萬·胡安斯師從夏爾·勒布倫,同時是其家族姻親和重要合作者。

胡安斯這件作品,用赫拉克勒斯擊敗九頭蛇(海德拉)的故事,寓意國王在法荷戰争初期的勝利。在此被歌頌的赫拉克勒斯形象,暗示着國王不僅擁有力量,也極具智慧,因為赫拉克勒斯請求他的侄子伊俄拉俄斯,在他每砍掉一個蛇頭的時候,就用火烙住斷痕處,防止蛇頭重新長出來,從而成功擊敗九頭蛇。

《阿比蓋爾給大衛帶來禮物》

法國畫家安格爾作品欣賞(賞析巴黎高美)8

《阿比蓋爾給大衛帶來禮物》,路易·利施海·德·博歇(1629—1687),1679年 /布面油畫 /140 x 215 厘米,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藏

利施海先後師從路易·德·布洛涅與夏爾·勒布倫。這件作品在被審核的當日,即讓他被預錄取并直接加入皇家學院。此畫面源自《舊約聖經》的一個篇章:阿比蓋爾給大衛王以及他的部隊獻上了糧食。這一場景當時鮮有藝術家會去選擇,而且歌頌國王豐功偉績的方式太過隐晦。這件作品很明顯構圖上尊崇普桑的風格,也采用了和勒布倫名作《大流士三世的營帳》幾乎相同的元素。

《赫拉克勒斯殺死卡西烏斯》

法國畫家安格爾作品欣賞(賞析巴黎高美)9

《赫拉克勒斯殺死卡西烏斯》,弗朗索瓦·勒穆瓦納(1688-1737),1718年 /布面油畫 /160 x 199 厘米,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藏

弗朗索瓦·勒穆瓦納是法國藝術十八世紀初向更加細緻、輕盈、多色繪畫風格轉變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憑借這件作品,即由時任院長安托萬·誇佩爾指定的關于赫拉克勒斯功勳主題的創作,而順利加入皇家學院。畫家選擇表現的章節是赫拉克勒斯手持狼牙棒,正要擊打吞食了幾頭他從革呂翁處奪來的牛的巨怪卡庫斯,這便是第十樁功勳。

《為神獻祭》

法國畫家安格爾作品欣賞(賞析巴黎高美)10

《為神獻祭》,夏爾·約瑟夫·納托爾(1700—1777),1721年 /布面油畫 /97 x 121 厘米,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藏

納托爾先後師從路易·伽萊克和弗朗索瓦·勒穆瓦納,并與弗朗索瓦·布歇的風格十分相近。這件作品的主題取材于聖經的故事:瑪挪亞向上帝獻祭,以此祈求生育子嗣,後得一子參孫。

此作摘得1721年羅馬獎桂冠,反映出畫家對拉斐爾藝術的熟知,更是因為反映出他的老師勒穆瓦納所創立的活潑構圖、動态人物以及明快色彩的新表達方式。納托爾自己的風格,則體現在男性人物的柔和表達、人物的秀長化和高山風景的清楚描繪上。

《在阿波羅的命令下馬西亞斯被剝皮》

法國畫家安格爾作品欣賞(賞析巴黎高美)11

《在阿波羅的命令下馬西亞斯被剝皮》,卡爾·凡·路(1705—1765),1735年 /布面油畫 /130 x 163 厘米,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藏

卡爾·凡·路來自于最為聲名顯赫的一個佛拉芒藝術世家,他先後師從巴洛克畫家貝内德托·路提以及雕塑家皮埃爾·雷格羅斯。這件入院作品,主題取材于奧維德《變形記》,即阿波羅下令對馬西亞斯剝皮的故事。這件作品的完美诠釋離不開畫家對于古典藝術範例的深層了解:阿波羅的形象完全參考了觀景樓的阿波羅像,而馬西亞斯扭曲身體的靈感來源,則是著名的群體雕塑拉奧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