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初學者在提到吉他練習時,第一個想到的問題都是:我要多久才能學會啊?然而學會這個定義其實是完全因人而異的。
有人認為學會一首完整的曲子,叫作學會;有人認為能夠跟别人合奏,可以自由運用指闆上的每個音才叫學會;有些人認為會掃基本和弦就叫學會。
有些人認為能夠即興演奏,可以自己創作叫學會。
因此,在被問到這個問題時,我們必須反問:那你想學會的是什麼呢?
當我們先建立明确的練習目标後,我們可以根據以下的四個原則來制定我們練習的步驟、方法和時間。
一、正确的練習方法可以讓你事倍功半。
二、練習時間不會背叛你。
三、溫故與知新的重要性。
四、學樂器的重點在于享受音樂。
當你碰到所謂的瓶頸期,按照以下兩個基本原則,來順利完成你的學習目标。
A、吉他練習:每天都碰琴
進步的關鍵在于【規律】和【持續】。不論是吉他初學或是吉他老手,每天練琴30分鐘,效果都會遠勝于一個禮拜找一天練習八個小時。
B、吉他練習:慢即是快
學會一個新節奏、新SOLO、新吉他和弦的最快方法,就是放慢你的節奏到你可以彈出來的程度,然後再慢慢加快,這樣你的肌肉會逐漸記憶你所彈的東西,你會在無意識中,有效率地提升穩定度和熟練度。
P.S.别忘了記得要開節拍器練習喔!
你聽過一萬小時定律嗎?
「一萬小時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的定律。他認為 「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一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由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而他将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
針對這個定律,我們作出如下的範例表格。這個表格的好處在于,這可以讓你看清楚自己的練習目的與方向,并且「量化」你的學習進程,不再隻是靠「感覺」來感受自己的進步。你可以試着拟一份自己專屬的練習目标表出來,并根據平日的生活狀況,來設定、調整每天的練習時間以及預期目标。
一萬個小時時間表
比如說,你是一個吉他已經稍有程度的大學生。你每天有兩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可以練吉他,那麼預計花兩年的時間,你可以獲得【中級】的程度。
又或者說,你是一個忙碌的上班族。喜歡音樂但每天隻有三十分鐘的練習時間,這樣持續練習下來,預計在十個月後你可以達到【認識】的等級。
成功的學習者知道有任何目标都比沒有目标好,沒有目标的人很難穩定地前進。因此不論是初學吉他和弦、練習藍調節奏、或是學習各式音階的你,都可以利用「吉他練習時間」當作量化目标的指标。
隻要根據自己的日常行程安排每日練習時數,并具體規劃練習項目後,相信我,練習量絕對不會背叛你,當你突然迷失練習方向,想着「我是誰?我在這裡做什麼?」的時候,千萬不要放棄,别忘了回頭看看你的練習目标表格,說不定再練習一天,你就能成為大師中的大師啊!!
筆者的小叮咛在正确的練習方法下,理論上練習時間當然是越長,效果越好;但練習時間一旦過長,還是會産生邊際效益的(即每增加一單位的練習時間,效果卻越來越有限的狀況),如果你的手部肌肉已經開始嚴重痠痛、手指頭刺痛,這時候千萬别逼自己再練下去了喔。
三、溫故而知新的重要性許多吉他手會一直碰壁的原因,就在于練習時間一直在彈「本來就會的東西」,雖然溫故非常重要,但持續的知新則可增加我們彈奏的能力和風格。
在一開始什麼都不會的時候,全部的練習目的都歸屬于「接觸新知識」的範圍,但随着你所認識的知識越多,每天需要去一一熟悉的時間就越多。假設原本預計每天利用三十分鐘的時間練習,練到一定程度後,可能會隻夠複習。在這個情況下,你或許可以考慮增加你的日常練習時間,重新調整你的練習時間,「溫故」與「知新 」都是十分重要的喔。
盡管這一個區域非常短,但根據筆者經驗,許多花了大把時間卻一直停滞的吉他手,大多栽在這一點上,才會特别挑出來提醒大家喔。
四、學樂器的重點在于享受音樂一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但是不管程度如何,相同的是,我們都有享受音樂的能力。
不論是初學還是老手,用什麼方法、什麼工具來協助我們練習,回歸本心都是為了可以诠釋更複雜的樂曲、能更自由自在地享受音樂。
「變強」「進步」是練習的目标 但不是學音樂的核心。
「一萬小時定律」并不能保證我們成為大師,而是提供一個更有效率的學習方針。因此,當我們的練習效果不如預期的時候,難免會感到失落、挫折,這時不妨回想當初練習的初衷,學音樂本來就不是一場人生競賽,用心感受音樂帶來的美好,才是音樂真正的真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