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幹旱時期三峽水庫

幹旱時期三峽水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6 01:58:14

今年情況實在是太罕見了!

原本應該是汛期的長江,反倒出現了水位下降,其中多個站點的水位打破曆史最低記錄。

比如:8月16日早上,長江蕪湖段水位隻有5.17米,是1960年有實測記錄以來長江蕪湖段水位的曆史同期最低值。

8月13日,長江漢口站水位17.55米,是長江武漢段水位有水文記錄以來曆史同期最低。

幹旱時期三峽水庫(三峽水庫快要無水可放)1

其實,每年5-9月是長江的汛期,其中7-8月是長江主汛期,也就是全年降雨最多的時候,每年這個時候咱們基本上都會聽到“長江1号洪水形成”“三峽水庫洩洪”等類似的新聞。

幹旱時期三峽水庫(三峽水庫快要無水可放)2

但是今年迎來的卻是持續的無雨天氣,據了解,長江流域部分地區已經連續無雨日超過20天,導緻長江水位降低,汛期反而面臨枯水。

而且目前也沒有緩解的氣象,反而高溫天氣繼續,每天最高氣溫突破40℃已經非常常見,極端高溫又導緻水分蒸發速度加快,有可能導緻長江流域旱情持續發展。

幹旱時期三峽水庫(三峽水庫快要無水可放)3

在長江流域面臨幹旱的情況下,各大水庫也面臨着快要“無水可放”的局面,咱們用三峽水庫舉例好了,三峽水庫設計防汛水位是145米,庫容171.5億立方米。現如今三峽水庫的水位隻有146.71米,非常逼近設計防汛水位,除非特殊情況,一般三峽水庫的水位不會低于145米。

幹旱時期三峽水庫(三峽水庫快要無水可放)4

咱們還是多說一句,其實這段時間長江幹旱,三峽水庫也一直在出力,8月1日到15日,三峽水庫向下遊補水10.9億立方米;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16日發布調度令,未來5天将為長江中下遊補水約5億立方米。

要知道的是,三峽水庫在旱季時最高水位可達175米,可現如今水位隻有146.71米,将近221億立方米的水都去哪兒啦?為啥現如今會面臨即将“無水可放”的局面呢?

幹旱時期三峽水庫(三峽水庫快要無水可放)5

三峽水庫的水

想要看懂三峽水庫為啥會無水可用,必須要了解三峽水庫的水位。

事實上,三峽水庫的主要功能是防汛,其次是發電,緊接着是航運,漁業,旅遊以及預防幹旱等。

根據以往經驗來看,長江5-9月是汛期,其中7-8月是主汛期,汛期降雨量大且集中,而且長江流域幾乎位于同一緯度下,會出現長江中下遊一起降雨的現象,所以長江在汛期時防汛壓力非常大。

為了緩解汛期的防汛壓力,三峽水庫會在汛期來臨之前慢慢放掉一部分水,也就是将水位從旱季的175米慢慢降落到145米,如此一來就會騰出221億立方米的庫容,這部分的庫容就可以攔截洪水。

幹旱時期三峽水庫(三峽水庫快要無水可放)6

比如:2021年,長江2021年第1号洪水進入三峽水庫,其中入庫水量達到了54000立方米每秒,如果三峽水庫不攔截洪水,該水流量将會對下遊造成嚴重的防汛壓力,甚至造成下遊遭受洪災。

三峽水庫有了221億立方米的庫容後,就可以将這些洪水攔截在水庫内,然後慢慢下洩到下遊,确保不會對下遊造成防汛壓力,三峽水庫又能夠騰出庫容攔截下一波洪水。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好了,如果四川龍槽溝發生山洪的上遊有一個水庫,當洪水來臨時将水攔截在水庫中,然後慢慢釋放到下遊,那就不會爆發山洪,但前提是這個水庫要提前騰出庫容,不能等到洪水近在眼前,自己卻沒有庫容攔截洪水。

所以在汛期來臨之前,三峽水庫的水位要消落到防汛水位,也就是145米,今年6月9日三峽水庫的水位就已經消落到汛限水位。

幹旱時期三峽水庫(三峽水庫快要無水可放)7

原計劃騰出221億立方米的庫容來迎接長江汛期降水,可沒想到今年長江降雨非常少,長江流域非但沒有出現預想中的“強降雨”,反而出現了幹旱,從國家氣候中心發布的全國幹旱綜合檢測圖可以看出,長江流域多個地區都缺水。

幹旱時期三峽水庫(三峽水庫快要無水可放)8

也就是說,三峽水庫原本騰庫容是為了防汛,可如今卻面臨着抗旱的局面。三峽水庫上遊的來水非常少,以至于三峽水庫面臨“無水可用”的場面。

可能會有人說,為啥三峽水庫不能留點兒水位,根據後期長江流域的情況靈活調度水資源?這樣不就可以有足夠多的水來向下遊補水了嗎?

其實,三峽水庫騰庫容并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需要長達好幾個月的時間。因為221億立方米的庫容如果在短期内下洩,也會造成下遊出現洪澇災害。

今年三峽水庫的水位雖然是6月份消落到145米的防汛水位,但其實三峽水庫是從去年11月份就開始慢慢消落,消落期間三峽水庫出庫流量不小于每秒6000立方米,當時還是長江的旱季,三峽水庫消落水位期間既可以為下遊生态補水,又可以開展生态調度試驗,為魚類創造适宜繁殖條件;還要确保發電,航運等需求。

因為三峽水庫的水位從11月就開始消落,我們無法在11月就預測到今年8月會出現旱情,事實上,即便預測到了8月會出現旱情,也要放水。

為啥?

萬一6-7月有洪災呢?

幹旱時期三峽水庫(三峽水庫快要無水可放)9

水庫真的是旱季蓄水,雨季放水嗎?

很多人對三峽水庫有誤解,截取了一個網友的評論說“下遊澇災,我放水,下遊旱災,我蓄水”。

幹旱時期三峽水庫(三峽水庫快要無水可放)10

其實這句話就是對三峽水庫最大的誤解。

首先咱們要說的是,三峽水庫做的事情恰恰與這名網友說得相反,下遊發生澇災時,三峽水庫一定會攔截部分上遊來水。

比如:2020年南方出現水患,而“長江2020年第1号洪水”又在長江上遊形成,如果放任1号洪水流向下遊,必定加劇下遊洪澇災害。在當時三峽水庫攔截了這部分洪水,大大緩解了下遊的防汛壓力。

幹旱時期三峽水庫(三峽水庫快要無水可放)11

宜昌是三峽水庫下遊城市,宜昌一名出租車司機表示:三峽大壩建成之後,宜昌就免于長江洪水災害,遇到的水災基本都是内澇。

至于下遊出現旱災時,三峽大壩并沒有像網友說的那樣蓄水,而是放水,比如:現如今長江流域幹旱,三峽大壩就多次向下遊補水。

2011年,長江也面臨幹旱的局面,當時三峽水庫2天内向下遊放水6億多立方米,緩解了沿江城鄉供水,澆灌飲水,航運壓力等。

幹旱時期三峽水庫(三峽水庫快要無水可放)12

為啥三峽水庫旱季不能洩洪呢?

原因很簡單,洩洪是指不經過水輪發電機發電,直接向下遊排水。可問題是旱季本來降雨就稀少,上遊來水也稀少,沒有防汛壓力,此時反倒會出現發電量不足,所以沒必要浪費水去洩洪,經過水輪發電機發電後再排向下遊,對下遊沒啥影響。

汛期為啥要洩洪?

原因是上遊來水量多,降雨又多,防汛壓力大,水庫攔截了洪水之後要在确保下遊安全的同時,慢慢向下遊洩洪。此時如果水全部經過水輪發電機發電,可能會來不及,所以會有一部分水不用經過水輪發電機發電,直接流向下遊。騰出庫容之後可以攔截下一輪洪水,确保水庫和下遊地區的安全。

幹旱時期三峽水庫(三峽水庫快要無水可放)13

其實,三峽水庫的水位會在汛期即将結束時,開始慢慢蓄水。比如:2021年9月10日到10月31日,三峽水庫水位從162米蓄水到175米。

在175米蓄水工作啟動之前,三峽水庫還攔截了汛末的雨水,讓水位從145米上升到162米。

從這方面來看,三峽水庫并不是“下遊澇災,我放水,下遊旱災,我蓄水”,做的事情恰恰相反。

隻是今年情況實在是太特殊了,原本騰庫容是為了攔截汛期洪水,沒想到今年竟然雨水少得可憐,汛期反而變成枯水期。

#中央氣象台繼續發布高溫紅色預警##三峽水庫向長江中下遊補水##三峽水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