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香港,一個叫做淘大花園的小區,總計有331名患者感染非典,死亡42人,是全球著名的非典重災區。
而在這個社區中,有一座毒樓:淘大花園E座。在2003年4月15日前的321名患者中,有41%的患者居住在E座,最終的42名死難者中,也有22名是出現在這個樓。
究竟是什麼,讓這棟樓成為了傳播病毒的毒樓?
在疫病面前,你的家安全嗎?面臨着被同樓其他住戶傳染的風險嗎?
即使足不出戶,疫情能夠在同一個小區傳染嗎
2003年的SARS在淘大花園的傳播給出了結論:可以,甚至相鄰社區都有風險。
通過淘大花園的總平圖我們可以看到,淘大花園總計分為4期19棟。根據4月15日321名患者的分布比:有15棟的住戶出現了SARS病症。
這15棟患者的分布具有明顯的規律性。其中E棟占患者總數的41%,位列第一。C棟占總數的15%,B棟占總數的13%,D棟占總數的13%,剩餘18%的患者散布在11棟當中。
同一個社區出現一棟毒樓,而在社區特定區位的建築也出現疫情的爆發,顯然證明了疫情是按照某種規律在樓與樓之間傳播的。
牛津大學出版的《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臨床傳染病》雜志在2013年12月刊登的一篇論文中,病毒甚至會在相鄰社區傳播。
研究小組同時統計了淘大花園居民、周邊社區居民、以及觀塘區其他區域的發病率,分析了當初SARS在社區間的傳播規律。
在3月14日至19日,該區域首例病源患者來到淘大花園E座的弟弟家居住。3月31日,疫情嚴重的E座就被封樓。
這其中,3月24日至29日,是淘大花園E座疫情的集中爆發期。根據研究小組的調查,這個時期内發病人數與該區域總發病人數的占比分别是:淘大花園76.4%,周邊社區55.3%,其他區域16.2%。
同時,淘大花園西部和北部的臨近社區病例,遠高于東部和南部。而疫情明顯的B、C、D三棟,恰好也在毒樓E座的西部和北部。
數據在說話:疫情能夠通過氣流長距離傳播,甚至能夠影響到距離源頭超過200米的其他社區。
1月27日晚間,湖北日報一則“停止開窗唱國歌”的消息被大批官媒轉發,其中引用了協和呼吸科範醫生的建議:開窗唱歌會導緻樓層間的飛沫飛散,具有危險性。
随後,這條信息也被大批網友質疑,認為是荒謬的謠言,并且指出說協和醫院呼吸科并沒有範醫生。雙極分析師在朋友圈也見到了一些媒體朋友類似的質疑。
協和有沒有範醫生我不了解,但疫情的遠距離傳播跨樓層傳播是有前車之鑒的。
又一個問題來了,全國的患者那麼多,為何偏偏淘大花園E座成為了毒樓呢?
這個就與淘大花園E座自身的情況相關了。從樓層平面圖可以看到,淘大花園每層分為8戶,總計樓高33層。
在當時,E座編号為8号的住戶有73%都患上了肺炎,7号有42%的住戶中招。同時10層以上的單位比例尤其之高。
為什麼患者發病不按樓層按門牌号呢?
根據事後的調查,淘大花園每棟建築都有8條直立式污水管,用于收集整棟樓同一編号的污水。這條直通整樓的排污管,将同一編号住戶的命運串聯在一起。
當時淘大花園的首名源頭病人就曾經出現了明顯的腹瀉症狀,而根據衛生署進行的問卷調查,除了發燒、發冷和呼吸急促等常見病症外,淘大花園約66%的患者都出現了腹瀉的症狀。遠高于我們在其他數據看到的6-10%。
大量的非典病毒順着腹瀉排入了E座的污水渠。
難不成,樓上患者的腹瀉還能夠把肺炎傳染給我?
目前來說,有兩種比較主要的推測。
一個是污水管連接了馬桶、洗手盆、浴缸和浴室的地台排水口,這些裝置都有U型的聚水器,防止污水管的臭味和昆蟲進入廁所。
可是,由于大部分住戶是用拖把而非沖水清洗地面,所以地台的U型聚水器幹涸,未能夠發揮隔氣作用。
混着非典病毒的臭氣順着污水管流入了整樓居民的家中。
你家地漏有臭味嗎?要小心了。
在那一期間,香港政府曾經一度呼籲住戶采用稀釋的消毒水注入地台,補充聚水器的存水。
這個推測,一定程度上解答了為什麼某些編号的房屋出現大規模疫情的狀況。
但同時,香港絕大多數住房采取的都是這種U型聚水器,淘大花園的龐大毒性,必然是有存在其他原因的。
這就涉及到第二個推測,調查隊發現了E座4樓污水排氣管有一道裂縫。
污水排氣管主要作用是平衡主污水管和分支污水管之間的氣壓。洩露後,含有病毒的污水點滴就被噴出了天井,在氣壓的作用下形成了煙霧效應,數分鐘内便攀升到大廈高層并向周邊擴散。
雖然并沒有病毒量的論證,但這大概率是淘大花園E座成為毒樓的核心原因。
這個也是雙極分析師心存憂慮的一個問題。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有探讨過,中國的社區已經開始邁入一個買得起房,修不起房的時代。
我們所居住的社區中,樓内的管道有得到良好的維修和養護嗎?看着那些物業已經失靈的老舊小區,我們的心中畫起了問号。
這次的病毒會因此而傳播嗎?
就在2月2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和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近日聯合研究發現,在新型肺炎患者的大便和肛拭子中也發現病毒核酸。也就是說新型冠狀病毒存在糞口傳播。
不得不防!
作為一個房地産研究者,我們最終還是要回歸一個地産問題:如果一個社區出現大規模疫情,究竟會對房價産生怎樣的影響?
回顧過去30年淘大花園的交易價格記錄。在2001年,淘大花園E座建築面積462平方英尺的标準戶型,價格最高能達到132萬港币,整體價格也都在100萬港币以上。
在2003年的SARS疫情當中,淘大花園房子幾乎是無法出手的。相鄰區位,即使是疫情較弱的F座,跟E座也沒有區别。
目前數據可查的2003-2004年E、F座的4筆交易記錄中,價格全都被困在了80-96萬港币之間。
直到2005年,淘大花園的房價才重回百萬行列。
現如今呢?根據過去一年的交易數據,淘大花園F座同樣戶型的價格已經普遍突破了600萬港币,最高的達到了658萬港币每套。
E座或許是由于當初的兇名赫赫,雖然價格同樣暴漲,但仍然低于F座,停留在了500-600萬港币之間。
相差近百萬,這就是記憶的結果。
這次的疫情保衛戰,很可能成為你所在社區的房價保衛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