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真正的君子似竹有節

真正的君子似竹有節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07 04:55:04

中國被譽為“竹子文明的國度”。在長期生産實踐和文化活動中,中國人把竹子形态特征總結成一種做人的精神風貌,如虛心、氣節等,其内涵已形成中華民族品格、禀賦和精神象征。

種竹

一日不可無此君

竹子原産于中國,我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産竹國,素有“竹子王國”之稱。竹文化也是最具中國特色的文化之一,是五千年華夏文明的象征。早在原始社會時期,竹子便在人們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良渚文化、浙江吳興錢山漾文化等遺址都發現了竹的遺迹。竹筍在4000多年前就是席上珍馐,至今仍是中華民族的桌上名菜。在春秋戰國時代,竹器手工業已有相當規模;秦漢時代有竹笠、竹冠、竹衣、竹鞋;唐代,竹布是重要貢品。

竹子在冷兵器時代一直是重要的戰略物質,唐代設有專管竹子生産的司竹監,南宋出現了行業組織竹作。現代,竹纖維能制成服裝、毛巾、床上用品等。我們從箪、簋、箸、筐、籃、笥、箱、籠等衆多竹字頭的漢字中,都能看到古代中國人與竹器的緊密聯系。蘇東坡說:“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者竹筏 ,㸑者竹薪 ,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 ,真可謂一日不可無此君也。”

真正的君子似竹有節(賞竹不賞花做人當如竹)1

竹子有高有矮。最高的竹種,其杆高達40米以上;而最矮小的竹種,其杆高卻隻有10至15厘米。竹一生隻開花結籽一次。《山海經》中記載:“竹六十年一易根,而根必生花,生花必結實,結實必枯死,實落又複生。”

作為竹資源大省,四川的種竹曆史源遠流長,從生活中的竹席、竹籬、竹筷,到生産中的竹筐、竹籃、竹筏,再到裝點生活的竹雕、竹畫、竹編,竹文化在四川留下深深的烙印。生活在金沙的古蜀先民修築房屋先打上地基,插上圓木、竹子作為骨架,外面抹上草,混上泥巴、牛糞。如今人們維修杜甫草堂的茅屋,竹子依舊是主要的材料。

真正的君子似竹有節(賞竹不賞花做人當如竹)2

圖據杜甫草堂博物館

詠竹

竹有節 人有品

竹與梅、蘭、菊并稱為“四君子”,與梅、松并稱為“歲寒三友”。然而中國人對竹的欣賞不在于其花,而是竹枝幹清脆挺拔,風姿出衆,傲雪淩霜,四時長茂的品格。中國人對竹的喜愛,不是因為美,而是因為有品。竹高節長青的自然屬性在曆代詩人畫家眼中,成為高潔清傲的人文象征,被賦予忠貞不二的品格,成為人格的象征。這種看重品的美學思想,是中國精神價值的表現。

先秦時期的遠古民歌《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僅僅八個字描述了砍伐野竹,連接野竹,打出泥彈,追捕獵物,呈現的是竹的實用價值以及用于打獵的過程。《詩經》中大名鼎鼎的《衛風·淇奧》寫道:“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谖兮。”詩人以比興手法,贊美了當時衛武公的政德,将他比作了淇水岸邊那茂盛的翠竹。屈原在《九歌·山鬼》中也專門寫到了竹:“餘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後來”,作者所處的艱難環境一目了然。從先秦開始,竹雖然主要承擔的是起興的作用,但已經作為意向意境和頌詠對象,進入了詩歌領域。

魏晉南北朝的竹文化與竹詩歌與人相得益彰,曆史上著名的竹林七賢形象就建構在這一時期。這個時代戰亂頻繁,生靈塗炭,士人隻得隐居山林,遠離喧嚣。隐逸文學異峰突起,竹也就此拟人化,寫竹也是在寫人的境遇,比如鮑照的《中興歌》:“梅花一時豔,竹葉千年色。願君松柏心,采照無窮極。”

真正的君子似竹有節(賞竹不賞花做人當如竹)3

唐代是竹文化的興盛時期,文人更是尚竹,以竹入題成為新的文學創作取向,被賦予了浩然之氣魄,悠然之風度。此時詠竹詩數量大增,竹常與泉水、小徑、寺廟、人物等組合,勾畫出幽靜恬然、淡泊甯靜的獨特竹之意境。“初唐四傑”楊炯的《竹》“俗物不到眼,好書還上心。底事忘羁旅,此君同此襟。”以情懷取勝。白居易在《養竹記》中總結了竹的品格為本固、竹直、心虛、節貞。張九齡的《和黃門盧仕郎詠竹》“高節人相重,貞心世所知。鳳凰佳可食,一去一來儀。”将竹與高貴品格做了相應比照。王維《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的浩然悠然,将翠竹推到文學頂峰。

宋代蘇轼等文人崇尚“甯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黃庭堅的《詠竹》雲:“竹筍才生黃犢角,蕨芽處長小兒拳。試尋野菜炊香飯,便是江南二月天。”将竹完全融入日常生活。楊萬裡的《新竹》“東風弄巧補殘山,一夜吹添玉數竿。半脫錦衣猶半著,龍未信怯春寒。”情景交融。竹在詩歌中不是是贊美對象,更是說理的假托和媒介。蘇轼名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理趣橫生。

明清時期,竹文化的特點是詩畫聯動。清代“揚州八怪”中的鄭闆橋一生詠竹畫竹,《石竹》雲:“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将竹子不畏逆境、頑強執着的秉性上升為人格品德象征。

真正的君子似竹有節(賞竹不賞花做人當如竹)4

賞竹

川西平原的生活美學

在川西平原上,一籠翠竹不僅與人們生活聯系緊密,也成為人們生活美學的取向。成都市區内的賞竹去處也頗多,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望江樓公園。望江樓公園收集保護竹的種類約500種,成為我國重要的竹子收集保護地,持續開展竹子的引種收集保護,已成為竹類專類公園。唐代女詩人薛濤的《酬人雨後玩竹》雲:“南天春雨時,那鑒雪霜姿。衆類亦雲茂,虛心甯自持。多留晉賢醉,早伴舜妃悲。晚歲君能賞,蒼蒼勁節奇。”詩歌與詩人融為一體,讀此詩如見其人,所以後世也将此詩看成她的自我寫照。

崇州道明鎮也是網紅打卡地。道明竹編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已經有2000多年的悠久曆史。經過世代的傳承及發展,在村中數名非遺傳承人及其相關村民等的延續下,道明竹編已形成了平面竹編、立體竹編、瓷胎竹編三大體系,以及其中的各式篼、籃、盤等數十個大類,上千多個花色品種,尤其以奇巧多姿、造型新穎别緻、工藝精美、種類繁多而傳承于世。

邛崃平樂鎮的蘆溝竹海有“川西竹海”美譽,森林、竹子的覆蓋面積1.6 萬多畝,是離成都市區最近的竹海。徜徉其中,茫茫的竹林直直地沖向天空,站在成都首座玻璃棧道上,郁郁蔥蔥的竹海盡收眼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