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裡,熱騰騰的火鍋要頻頻上桌。廣東人管火鍋叫“打邊爐”,“打邊爐”少不了脆脆甜甜的莴筍。
莴筍為菊科莴苣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莴苣的莖葉,别名莴苣筍、香烏筍、莴苣、生筍、白筍、千金菜。
莴筍在《本草綱目》中叫莴苣,味苦甘,性涼;歸胃、小腸經。莴筍具有較高的食療價值,據《本草拾遺》記載:“利五髒,通經脈,開胸膈。”《日用本草》謂其:“補筋骨……去口氣,白齒牙,明眼目。”《本草綱目》又言其:“通乳汁,利小便,殺蟲蛇毒”。可用于小便不利,尿血,乳汁不通,蟲蛇咬傷,瘡癰腫毒等。
莴筍功能利尿,通乳,清熱解毒。莴筍能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促進食欲;改善肝髒功能,有助于抵禦風濕性疾病和痛風。
莴筍的食療功效:
1. 用于産後無乳:莴筍3條,研作泥,用好酒調開服。
2. 用于小便不利:莴筍搗泥做餅食之。
食療禁忌:脾胃虛弱者慎食。莴筍中的某種物質對視神經有刺激作用,因此有眼疾特别是夜盲症的人不宜多食。
膳食推薦:
莴筍豆芽鲫魚湯
食材:莴筍1根(約300克),綠豆芽250克,白鲫魚2條(約750克),生姜、香蔥少許。
做法:先将莴筍削皮,洗淨,切絲;綠豆芽洗幹淨;白鲫魚宰殺,去除内髒及鱗、腮,洗淨,放進加了生姜片的油鍋中慢火煎至兩面金黃(煎時灑點白酒),接着加入清水1500毫升,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煮10分鐘,加入備好的莴筍絲、綠豆芽,再煮沸5分鐘,放入蔥粒,精鹽調味,即可。
功用:莴筍性味苦甘涼,善于清熱利尿、清熱解毒、通乳;綠豆芽性味甘涼,長于清熱消暑、解毒利尿;搭配性味甘平,功擅健脾和胃、利水消腫、通利血脈的白鲫魚。
諸物合用,湯性清涼,味鮮可口,有良好的健脾開胃、清熱解毒、消暑祛濕等作用,實為炎夏酷暑天食療養生佳馔,适宜于一般人群服食(脾胃虛寒者不宜),尤宜于夏季哺乳婦服食。也可用于脾胃虛弱或暑濕熱毒所緻諸症的輔助治療。■
【來源: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學指導:藍森麟教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