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664件永久禁止出國

664件永久禁止出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3 19:52:34

頭條達人--今抖雲西西整理編輯

今天我們接着看第一批的64件之中的第46件到第54件,件件國之重器,精美絕倫,氣勢磅礴。

四十六、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

664件永久禁止出國(664件永久禁止出國)1

唐代,1987年陝西寶雞法門寺地宮出土。

錫杖由唐懿宗供養,長196厘米,重2.39公斤,用金2兩,銀58兩。

杖身4輪套12個環,中飾柿蒂狀忍冬花結座,上托流雲仰蓮,5钴杵及智慧珠。

錫杖尊體由複蓮八瓣組成,錫杖下端有三欄團花紋飾,欄之間以珠紋為界,極為精細,杖身中空,通體襯以纏枝蔓草,上面錾刻圓覺十二僧,手持法鈴立于蓮花台之上,個個憨憨可掬,神情動人,錫杖下端綴飾蔓草、雲氣和團花。

664件永久禁止出國(664件永久禁止出國)2

杖首用銀絲盤曲成雙桃形兩輪,輪頂有仰蓮流雲束腰座,上托智慧珠一枚。

其中四個大環象征四谛:苦、集、滅、道;

十二小環則代表十二部經。

杖頭為雙輪四股十二環,四股以銀條盤曲而成,每股套裝雕花金環3枚,股側銘刻:“文思院準鹹通十四年三月二十三日敕令造迎真身銀金花十二環錫杖一枚,并金共重六十兩,内金重 二兩,五十八兩銀,打造匠臣安淑鄖,判官賜紫金魚袋臣王全護,副使小供奉官臣虔詣,使左監門衛将軍弘悫”。

這枚錫杖是佛教世界的權威,為佛門法器中的至 寶,屬佛祖釋迦牟尼,是世界錫杖之王。

《錫杖經》雲,佛告諸比丘:“持此杖即持佛身,萬行盡在其中”。1987年4月,封閉一千多年的法門寺地宮神秘之門 被打開,此錫杖随着被發現。

現藏法門寺博物館。

四十七、八重寶函

664件永久禁止出國(664件永久禁止出國)3

664件永久禁止出國(664件永久禁止出國)4

唐代,1987年四月初八佛誕日法門寺地宮出土。

八重寶函的最外一重,是一個三十厘米立方的銀棱盝頂檀香木寶函,由于是檀香木所造,難抵年月侵蝕,發現時已朽腐殘破,僅餘下的盒壁四周,有釋迦牟尼說法圖、阿彌陀佛淨土圖及禮佛圖等描金加彩浮雕。

第七重寶函以銀鑄成,四壁以平雕刀法刻有“護世四大天王”像,頂面有行龍兩條,為流雲所圍。四天王形相栩栩如生,持弓執箭,各有神将、夜叉多人侍立,極其威嚴,使人肅然而敬。

凝目而視,彷佛誘人追随函壁的 畫像馳騁三界,遨遊九重天。

第六重寶函為素面盝頂銀寶函,是八個寶函中最特别的一個,寶函通體素淨,不加絲毫雕刻繪描而渾然生輝,出土時有绛黃色绫帶封系。

第五重名為鎏金如來說法盝頂銀寶函,第四重寶函則為六臂觀音盝頂純金寶函,外型均與第七重寶函相近。

外壁鑿有如來及觀音畫像,或飾以雙鳳飛翔,配以蔓草紋,或刻上金剛沙彌合什禮佛的圖景,造型逼真而細膩。

兩個寶函的場景豐富生動,人物衆多,工藝精湛。

第三重寶函為金筐寶钿珍珠裝純金寶函,第二重寶函是金筐寶钿珍珠裝武夫石寶函。

兩函外形近似,通體以珍珠、寶石嵌飾,并雕上花瓣圖案,極其華麗精美。

不同之處,是前者以金鑄成,後者則以武夫石磨制而成。

第一重寶函即佛指舍利所藏立之所——寶珠頂單檐四門純金塔,塔頂為寶珠型,四面檐角翹起,閣額及檐下均飾菱紋。

塔四面開門,門周布魚子紋,門下部有象征性飛梯至塔座,小巧玲珑,金碧輝煌。塔座中立一小銀柱,用以套置佛指舍利。

八重寶函精雕細琢,美不勝收,但它的價值,不僅在平雕刀法、寶钿珍珠裝及盝頂這些古 代工藝,還在于刻鑿在四周壁面上的文殊、如來造型,正是佛教密宗内蘊的深刻表現,是密宗文化藝術史的一幅剪影。

現藏法門寺博物館。

四十八、銅浮屠

664件永久禁止出國(664件永久禁止出國)5

唐代,1987年陝西寶雞法門寺地宮出土。

塔内盛放鎏金伽陵頻迦鳥紋銀棺一枚,第四枚佛指舍利就在鎏金伽陵頻迦鳥紋銀棺的棺蓋内。

現藏法門寺博物館。

四十九、銅錯金銀四龍四鳳方案

664件永久禁止出國(664件永久禁止出國)6

屬戰國時期,1974年河北平山縣出土。

通高36.2厘米,上框邊長47.5厘米,環座徑31.8厘米,重18.65公斤。

此案周身飾錯金銀花紋,下部有兩牡兩牝四隻側卧的梅花鹿環列,四肢蜷曲,馱一圓環形底座。

中間部分于環座的弧面上,立有四條神龍,分向四方。

四龍獨首雙尾。

龍身蟠環糾結之間四面各有一鳳,引頸長鳴,展翅欲飛。

上部龍頂鬥拱承一方形案框,鬥拱和案框飾勾連雲紋。

這件方案案面原為漆闆,已腐朽不存,僅留銅案座。它的 造型内收而外敞,動靜結合,疏密得當,一幅龍飛鳳舞圖躍然眼前,突破了商、周以來青銅器動物造型以浮雕或圓雕為主的傳統手法。另外,四條龍頭上各有一個鬥 拱,第一次以實物面貌生動再現出戰國時期的鬥拱造型。

現藏河北省博物館。

五十、“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護膊

664件永久禁止出國(664件永久禁止出國)7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是指“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膊(護臂),蜀錦。該織錦的年代為漢代,來自古蜀國。

現在收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考古研究所,為國家一級文物,位列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之首。

1995年10月在尼雅遺址發掘出土了大量精美絕倫的漢朝絲綢,其色彩之斑斓,織工之精細,實為罕見。

其中一塊織錦護膊,尤為光輝燦爛、耀人眼目,青底白色赫然織就八個漢隸文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令世人震驚,被定為國寶級文物。

看寶地點:新疆考古研究所

五十一、中山王鐵足銅鼎

664件永久禁止出國(664件永久禁止出國)8

屬戰國時期,1977年河北平山縣中山國王墓出土。

通高51.5厘米,最大直徑65.8厘米。

鼎為子口内斂,上有雲形鈕圜頂蓋,兩側有一對附耳,腹部稍鼓,中部有凸弦紋一道,平底,下為蹄形鐵足,此器銅體鐵足的鑄造技法在國内十分罕見。鼎壁與蓋部雲鈕以下、足部以上,刻銘文77行,每行6 字(蓋上二字,腹部凸弦紋以上三字,以下一字),唯末行1字,共469字,是已發現刻銘戰國銅器中字數最多的。

内容記述了該鼎為王十四年所制,斥責燕王哙讓位相邦子之,遭緻國破身亡,頌揚自己的相邦司馬,輔佐少君謙恭忠信,以及率師征燕,奪城數十座,擴大疆土數百裡的功績。告誡嗣子汲取吳國吞并越國、越國覆滅吳國的教訓,要警惕周圍敵國等。内容可補史籍之不足,是研究戰國及中山國曆史和語言文字的重要資料。

銘文構字秀麗、刀法娴熟,有所謂懸針篆風格,令人 歎服。

現藏河北省博物館。(真品在地庫,展出為複制)

五十二、劉勝金縷玉衣

664件永久禁止出國(664件永久禁止出國)9

西漢,1968年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

整套“玉衣”形體肥大,披金挂玉,全長188厘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約1100克。

玉片為岫岩玉制作,玉片的角上穿孔,用黃金制成的絲縷把它們編綴,故稱“金縷玉衣”。

上衣呈綠色,玉質瑩潤,下身為灰白和淡黃色,整體主要分為頭罩、上衣、手套、褲筒和鞋等五部分。

從外觀上看“玉衣”的形狀和人體幾乎一模一樣:頭部由臉蓋和臉罩組成,臉蓋上刻制出眼、鼻和嘴的形象。

組成臉蓋的玉片絕大部分是長方形的小玉片,雙眼和嘴是在較大的玉片上刻出,鼻子是用五塊長條瓦狀玉片合攏而成,惟妙惟肖。

上衣由前片、後片和左、右袖筒構成,各部分都是彼此分離的;

前片制成胸部寬廣、腹部鼓起的體型,後片的下端作出人體臀部的形狀。褲由左、右褲筒組成,也是各自分開的。

手部做成握拳狀,左右各握一璜形玉器,足 部作鞋狀。

一些玉璧,以及飯含、佩帶之物等。前胸和後背共置玉璧18塊,并有一定的排列方式。

在“玉衣”的頭部,有眼蓋、鼻塞、耳塞和口含,下腹部有罩生殖器用的小盒和塞,這些都是用玉制成的。

另外,頸下有瑪瑙珠48顆,腰部出玉帶鈎。

現藏河北省博物館。

五十三、長信宮燈

664件永久禁止出國(664件永久禁止出國)10

西漢,1968年河北滿城縣陵山出土。燈體通高48厘米,人高44.5厘米,重15.85公斤。采取分别鑄造,然後合成一整體的方法。通體鎏金,燈體是一位跽坐掌燈、優雅恬靜的宮女。中空,整體由頭部、身軀、右臂、燈座、燈盤和燈罩六部分組成,各部均可拆卸。宮女着廣袖内衣和長袍,左手持燈 座,右臂高舉與燈頂部相通,形成煙道。燈罩由兩片弧形闆合攏而成,可活動,以調節光照度和方向。燈盤有一方銎柄,内尚存朽木,座似豆形。器身共刻有銘文九 處65字,分别記載了該燈的容量、重量及所屬者。因燈上刻有“長信”字樣,故名“長信宮燈”。據考證,此燈原為西漢陽信侯劉揭所有。劉揭文帝時受封,景帝時被削爵,家産及其此燈被朝廷沒收,歸皇太後居所長信宮使用。後來皇太後窦氏又将此物賜于本族裔親窦绾。此燈做為宮廷和王府的專用品、禮品,可見它在當時也是很珍貴的。

長久以來,長信宮燈一直被認為是我國工藝美術品中的巅峰之作和民族工藝的重要代表而廣受贊譽。這不僅在于其獨一無二、稀有珍貴,更在于它精美絕倫的制作工藝和巧妙獨特的藝術構思,一改以往青銅器皿的神秘厚重,整個造型及裝飾風格都顯得舒展自如、輕巧華麗,是一件既實用、又美觀的燈具珍品,堪 稱“中華第一燈”。考古學和冶金史的研究專家一緻公認,此燈設計之精巧,制作工藝水平之高,在漢代宮燈中首屈一指。

現藏河北省博物館。

五十四、銅屏風構件5件

664件永久禁止出國(664件永久禁止出國)11

664件永久禁止出國(664件永久禁止出國)12

664件永久禁止出國(664件永久禁止出國)13

664件永久禁止出國(664件永久禁止出國)14

664件永久禁止出國(664件永久禁止出國)15

664件永久禁止出國(664件永久禁止出國)16

西漢南越王墓位于廣州解放北路的象崗山上,是西漢初年南越王國第二代王趙眜的陵墓。趙眜是趙佗的孫子,号稱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該墓于1983年6月被發現,挖掘完畢即在原地建立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發掘時,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玺”金印一方以及“趙眜”玉印,證明陵墓主人的身份。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譽為近代中國五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現藏廣州南越王博物館。

希望我的分享你能喜歡,謝謝關注轉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