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郎情妾意琴瑟和鳴

郎情妾意琴瑟和鳴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5-05 00:37:55

郎情妾意琴瑟和鳴?琴瑟和鳴 夫唱婦随-----我眼中的蘇東坡之四,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郎情妾意琴瑟和鳴?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郎情妾意琴瑟和鳴(琴瑟和鳴夫唱婦随)1

郎情妾意琴瑟和鳴

琴瑟和鳴 夫唱婦随

-----我眼中的蘇東坡之四

作者 山東濟甯日報社高級記者張玲

才高八鬥、滿腹經綸、才華蓋世的蘇轼,有着怎樣的家庭生活?他的妻子是誰?夫妻感情怎樣?蘇轼對他的妻子又有着怎樣的評價?

有人說,對待家人的态度,最能反映一個人的本來面目。

這位北宋時期文學成就的最高代表;這位宋朝詩歌、散文、書法、繪畫的領軍人物;這位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深受百姓愛戴的清廉好官,先後有三位人生伴侶,蘇轼對待她們都是真誠相待、體貼入微、疼愛有加。

雖然她們出身不同、性格迥異,文化程度更不一樣,但有一點完全相同:那就是她們對蘇轼毫無保留、刻骨銘心、鞠躬盡瘁的敬愛!

正是這份敬愛,使蘇轼豐富多彩的人生找到了快樂的源泉;正是這份敬愛,使蘇轼跌宕起伏的宦海生涯充滿了溫暖。蘇轼和她們也因此演繹出恩山義海、相敬如賓、鸾鳳和鳴的千古絕唱。

不思量 自難忘

蘇轼的結發妻子名叫王弗,四川眉山人,鄉貢進士王方的女兒。

那一年的春天,18歲的天才少年蘇轼迎娶了年僅15歲的書香門第出身的王弗。婚後的王弗伺候公婆,料理家務,寬待下人,和睦鄰裡,赢得蘇家全族上下老幼和左鄰右舍的一

緻贊揚。

年少時的蘇轼,年輕氣盛,恃才而傲,血氣方剛,根本未把15歲的新婚小妻子放在眼裡,以為王弗同大多數女子一樣隻知道柴米油鹽,隻知道生兒育女。

年少時的王弗,少言寡語,謙和溫柔,沉穩内斂,性格與蘇轼互補。蘇轼讀書時,王弗有時就在一旁做針線,不時給蘇轼添茶倒水。

有一次,蘇轼背誦《詩經》,一時卡了殼,王弗馬上輕聲接上下一句。又有一次,蘇轼背誦韓愈的名篇《祭十二郎文》,一時又忘了下一句,王弗又及時接上。

這次,蘇轼詫異了, 他一面用疑惑的目光望着這個新婚的小妻子,一面從滿屋子的書籍中,随便找出幾本考量妻子。

王弗對蘇轼的提問都是安然自若、應答自如。從此,這位學富五車、才學超衆、文采四溢的少年天才蘇轼不禁對妻子王弗肅然起敬、另眼看待。

在舉人、制科、殿試考試中脫穎而出、一鳴驚人的蘇轼,被朝廷派到安徽鳳翔做官。

蘇轼初入江湖、涉世未深,又生性豪爽,與人交往時總是滿腔熱情、坦誠相見、掏心掏肺,從來不懂得設防。

聰慧的王弗及時發現自己的夫君能分得清文章的好壞,在識人上卻存有缺憾。于是,睿智的她總是躲在屏風後面,觀察來訪者的神态舉止。

客人走後,王弗就對蘇轼指出哪些人心術不正、居心叵測,應敬而遠之;哪些人心地善良、襟懷坦白、光明磊落值得交往,以後發生的許多事實都驗證了王弗的判斷是正确的。蘇轼對王弗更加刮目相看、欽佩有加。

在嫁到蘇轼十年的生活中,王弗曾經陪伴蘇轼紅袖添香,熬過了寒窗苦讀的寂寞,也曾經曆了蘇轼春風得意、金榜題名的風光。

他們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不僅僅是一對情投意合、相敬如賓的恩愛夫妻,更是一對琴瑟之好、夫唱婦随的神仙伴侶。王弗以她的聰敏智慧,幫助蘇轼走向成熟,走向輝煌。

然而,人生無常、世事難料。也許上天嫉妒這對神仙伴侶,公元1065年,僅二十六歲王弗不幸抱病逝于京城開封。

王弗的早逝,帶給了蘇轼巨大的精神傷痛!直到王弗去世很久,蘇轼仍然對她刻骨銘心、沒齒難忘,想起她時仍舊淚流滿面。

一個秋天的晚上,蘇轼居然夢見了陰陽相隔了十一載的結發妻子。他夢見王弗正在梳妝台前梳妝呢。

為此,蘇轼寫下了那首脍炙人口、流傳千古、哀怨纏綿的挽歌《江城子》,來悼念這位令他終生難忘的亡妻: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裡孤墳,

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鬓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

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松岡。

得失如一 随遇而安

蘇轼的第二位妻子叫王閏之,是王弗的表妹。

或許是懵懂歲月的王閏之從堂姐王弗的口中知曉了姐夫蘇轼的為人和才情,或許是青春年少的王閏之對堂姐兩情相悅、幸福美滿的婚姻欽羨不已。

二十一歲那年,在堂姐去世的第二年,王閏之又邁進了蘇轼的家門,成為蘇轼的第二任妻子。

王閏之沒有堂姐王弗聰明,也沒有堂姐的才華,但她同堂姐一樣溫柔體貼、勤儉持家。

難能可貴的是王閏之對堂姐留下的兒子蘇邁視同己出,關懷備至,令蘇轼、蘇邁百感交集,感動萬分。

蘇轼對王閏之有兩個評價,第一個是“ 婦職既修,母儀甚敦,三子如一,愛出于天。”意思是說王閏之是位稱職的母親,對待三個兒子一視同仁,沒有偏頗。

第二個評價是“得失如一,随遇而安”。王閏之跟随蘇轼二十六年的時間裡,經曆了蘇轼在官場的曲折離奇、跌宕起伏。但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始終任勞任怨、無怨無悔。以她的善解人意,以她的細緻入微,以她的溫柔體貼,給蘇轼拂去疲憊的征塵,她給了蘇轼一個溫暖的避風港,一個溫馨、和美的家,一個珍藏幸福的存根!

王閏之去世的時候,蘇轼同樣非常難過。還專門寫了祭文悼念她“ 棄我而先,孰迎我門,孰饋我田,已矣奈何,淚盡目幹 。”意思是說,你去世了以後,再也沒有人站在門邊迎候我回家了,再也沒有人去照顧我們的田園了,我悲痛地眼淚已經流幹了。

敏而好義 忠敬如一

佳人伴才子,就像香燭襯紅酒。在蘇轼的生命中, 還有另外一位值得稱頌的傳奇女子。

她的出現,豐富了蘇轼波瀾壯闊的人生;她的存在,使蘇轼跌宕起伏、危機重重的 人生找到了知己,找到了知音,找到了摯友。她就是比蘇轼小十五歲的侍妾朝雲。

蘇轼對朝雲也有兩個評價,一是“敏而好義”,一個是“忠敬如 一”。

意思是說朝雲不但很聰穎,而且具有丈夫一樣的義氣。對于我,對于我們這個家,始終保持一顆忠心、愛心、誠心。

蘇轼被貶到惠州時,生活非常窘困、艱難。繼夫人王閏之已經去世, 家 裡的幾個侍妾也相繼離開,隻有朝雲始終如一、無怨無悔地陪伴在蘇轼身邊。

她陪着蘇轼參禅悟道、談詩論文,亦親亦友。朝雲一生都以侍妾的身份陪伴蘇轼,但她無怨無悔,這一陪就是二十三年。

無論人生、信仰,還是政治上的坎坷,朝雲對于蘇轼都更多了一份理解。在蘇轼看來,朝雲不僅是他的妻子,更多的時候是一個精神上的摯友,一個志同道合的紅顔知己,一個患難與共的朋友。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說的是有一個春天的下午,一家人在院子裡散步,蘇轼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問:你們猜猜,我這裡邊都裝的是什麼?一個奴婢就說,“是錦繡文章”。另外一個奴婢說,“是滿腹的經綸”。隻有朝雲說,“您這一肚子裝的都是不合時宜”。蘇轼聽了哈哈大笑說:“知我者,唯有朝雲也。”

朝雲雖然身份卑微,卻能夠帶給蘇轼精神上的理解和愉悅。她熱愛蘇轼,敬仰蘇轼,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蘇轼。

朝雲懂得蘇轼的理想抱負,懂得蘇轼的不平委屈,同樣也更加懂得蘇轼那顆在坎坷經曆中變得越來越從容淡定的心。

正是由于這份懂得,才能讓蘇轼的人生充滿了浪漫,充滿了傳奇;也正是這份懂得,才能給蘇轼曲折離奇、升騰跌宕的宦海塗抹了一層溫暖的亮色!

作 者 張 玲

作者簡介:

張玲,濟甯日報社高級記者,山東散文學會會員,濟甯朗誦協會副主席。從事新聞工作三十年。先後在《濟甯日報》、《大衆日報》、《法制日報》、《散文》等全國各大報刊發表新聞稿件數千篇,散文數百篇,并多次榮獲市、省、國家級獎勵。1999年,山東省出版社為其出版長篇報告文學集《明珠耀阙裡》;2000年,中國作家出版社為其出版散文集《翻閱生命》。2017年4月,其散文《母愛無言》榮獲第四屆全國文學藝術大賽一等獎。2017年10月,其散文《追逐幸福》榮獲第三屆“中華情”全國詩歌散文聯賽金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