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絕美舞蹈《洛神水賦》在網絡上爆紅,視頻中一女子翩若驚鴻般演繹了水下飛天,引得無數網友一片驚呼:我好像看到了神仙!沒錯,傳說中的洛神女确實是一位美麗仙女,那麼這位仙女又有着什麼樣的曆史淵源呢?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先來了解一下《洛神賦》和《洛神賦圖》,前者是三國時期曹植創作的名篇,而後者則是後世畫家顧恺之根據原文創作的畫卷。在我國文學繪畫史上,同一主題都成為名作而留于後世的并不多見,本文就來簡單介紹下《洛神賦》的文與畫。
曹植作為漢魏時期文學著名文學家,其才賦在兩晉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幾乎都可以說是文學家的典範,他一生創作詩約八十首,賦文約四十餘篇,可惜大都已失傳。
到了宋代,人們将其作品收集到一起著有《曹子建集》十卷,《洛神賦》就被收錄在了其中的第三卷。有興趣的可以翻開《洛神賦》原文,文中以夢幻般的手筆,描寫人與神之間的愛情,其優美惬意的文字,堪稱辭賦的傑作。
如此優美的描寫也和曹植自身的感情經曆有關,特别是其中對洛神女的贊美:已經将洛神女之美描寫的已經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曹植在此段中先寫洛神女的儀态美,這是從遠處觀望的整體印象;其次寫的是姿容美,突出近看的容貌、儀表;再其次是服飾美,描寫了洛神女的神仙衣着;最後是其氣質美,音調、氣息、神态等多種因素……
這是因為曹植自幼便喜歡上蔡縣令甄逸的女兒甄氏,隻是甄氏後來嫁給了袁紹的兒子。袁氏被曹操擊敗後,甄氏又轉嫁給曹丕,兩人育有一子曹叡(即魏明帝)。據曆史記載,甄氏是一位才女,《三國志卷五•魏書五•後妃傳》中還有錄入她的詩詞。
到了曹操晚年,曹丕的身邊另一個女人郭氏成功助其“上位”,而甄氏卻因為與曹植是“舊識”,最後被曹丕賜死。根據曆史記載,甄氏去世時以糠塞口,以發遮面,場面十分凄慘,曹植聽聞後,傷心不已。
後來,曹植被召入京,曹丕将甄氏生前的愛物玉镂金帶枕賜給他。曹植睹物思人,在從京城返回封地途經洛水的時候,思緒之間,居然與一貌似甄氏的洛神女不期而遇。如此猶似夢境一般的神遊便成為了曹植創作《感甄賦》的靈感和題材,等到魏明帝曹叡(甄氏之子)繼位,便将其更名為《洛神賦》。
到了東晉,顧恺之(早年有從軍經曆)作為著名畫家,留下了多幅名畫。《洛神賦圖》就是他以分段的構圖來展示故事情節,從而使故事在人物和山水的超時空轉換中得以展現的名畫。
雖然我們現在看到的隻是宋代的摹本,但是這種從版式結構上大膽突破時空的限制的方法,将各段故事形象生動的表達出來,使各個畫面形成一個整體。以畫來描寫一個故事發展的整個過程,使人們的在賞畫的同時亦随着畫家思路前行,同時也使得使畫意更為濃厚。
現在,就讓我們跟着畫卷,來對畫中的内容做個簡單的解讀。
第一幕 傍歇洛川
卷首的開篇畫的是日落西山,人困馬乏之狀态,此時的曹植在洛河邊停下馬車,雖然畫面的邊手處隻畫了仆人與馬不見車。但通過三匹馬分别在吃草、打滾、回首翹望的表現形式告訴了人們:車已停,馬已卸。這樣的表現手法不僅讓人聯想到畫面之外的場景,更隐喻着曹植對舊地的眷戀。
第二幕 洛神出場:曹植與洛神的眼神對望與曹植的贊美之詞
這一幕是貴族穿着的曹植在一群仆從的簇擁下,正漫不經心地遊山玩水,但眼前這位洛神女的突然出現,使得曹植“宛如夢幻”,便以玉佩為邀約,而這位洛神女周圍并無仆從,但在其身左上角絢麗的落日背景,身體周圍飄渺的山水景物的襯托下,與此時的曹植深情對望,形成了詩意般的畫境。這樣的對視,蘊涵着深長的意味:曹植對洛神女已有着心靈上的渴望與溝通。
第三幕 洛神舞姿
這一幕則是洛神女在一片山水之間微微向曹植颔首緻謝,明顯此時洛神女也已動情,但兩人命運被洛水相隔,随手指向河水。而左上方的天空中,神女略帶傷感的悠悠舞姿,更表現出神女一絲的無奈,而将此三幕連在一起,正對應了賦中所言:“于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餘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同時也為後續兩人的分離做了鋪墊。
第四幕 衆神相迎
此時洛神女與曹植的愛情打動了衆神,所以山水之間與天空之中,出現了另兩組神女——山水中的神女舞姿優美,空中的神女則若隐若現。而後,一位獨立的神女則在山水間邊走邊舞,衆神女都在邊舞邊指引着曹植,追趕洛神。
第五幕 山樹相會
這一幕中,曹植在仆從的簇擁下坐在了山中大樹下,與近在眼前的洛神女交談,而且此時的曹植神情間都是對洛神女的仰慕之色,此景也是全幅畫卷中兩人距離最近的時候。有意者可以發現,這一幕中洛神女的表情比起第三幕更顯得含情脈脈。
第六幕 四神祝福
這一幕描繪了四神前來祝福曹植與洛神女的愛情的場面。右上角的風神正在收風,底下的河神正在水裡平息波浪,左面的黃河神在敲鼓祝福,正中央出現的則是中國神話故事中的創世女神:女娲。這一幕也對應了賦中語句:“屏翳收風,川後靜波。馮夷鳴鼓,女娲清歌。”
第七幕 乘鳥而逝
這一幕裡,人神有别的洛神女與曹植兩人即将分離,左面的洛神女乘着青鳥,與右面的曹植揮淚告别,畫中的兩人對彼此都顯得依依不舍。畫面中,洛神女第一次顯示出了憂郁的表情。
第八幕 六龍飛天
這一幕六條飛龍飛架雲車載着洛神女離開,在周圍還有與飛龍般身形大小的神鯉、面目猙獰的白色飛龍護駕,雲車上另一神女正在為洛神女駕車。洛神女卻因為與曹植的離别泫然欲泣、滿臉惆怅地回望。兩手間,一手拿着扇子,一手擡着衣袖,一副馬上就要以袖拂淚的情景。
第九幕 逆水追神
這一幕裡曹植不甘心洛神女的離去,帶着仆從禦着輕舟逆水而行,手中則拿着洛神女相贈的蒲扇,而追求者 河水相隔 洛神女的場景也不禁讓人聯想起《詩經》中的語句:“所謂佳人,在水一方。”(原文中沒有洛神女贈扇的語句)
第十幕 洛水守望
畫中的蠟燭說明此時已經是晚上。曹植到了此時還是沒有追上洛神女,所以坐在河岸邊的樹下,輾轉反側,夜不能寐。而之所以一直坐在岸邊,無非就是因為洛神女終究還是洛水之神女,所以曹植隻希望能夠在岸邊再見洛神女一面。整整一個晚上,曹植聽着河水聲,一直在守望着洛水。
最終幕 曹植東歸
天亮之後的曹植,隻得再次踏上了歸途,前往封地。但歸途中仍然對洛神女念念不忘,不停回頭張望,表情中留下了無限的惆怅。
到此,《洛神賦》以“辭彩華茂”的語言和引人入勝的情節描繪了美好的洛神造就了完美的神仙世界,但虛無缥缈神話的背後又是曹植生活的艱辛,曹植也是借虛構神話的世界,逃離苦難的現實。
整卷畫中,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傳神”,而這一幕幕也顯示出了作者的畫功。有時,一幅畫往往是一個年代美學的寫照,《洛神賦圖》可以流傳千古,不僅是因為記載了三國時期的曆史,還讓我們看到了整個漢晉南北朝時代的美學思想,進而明确了這個時代的繪畫發展史,即對意境、傳神的探索。雖然這樣的追求不是顧恺之起的頭,但是在之後一代又一代畫家中得以體現。
所以,這就是《洛神賦》和《洛神賦圖》,也最終成就了近日的爆紅舞蹈《洛神水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