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好,歡迎來到百科全書。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太陽”。
在人類曆史上,太陽一直是許多人頂禮膜拜的對象。中華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為太陽神。而在古希臘神話中,太陽神則是宙斯(萬神之王)的兒子。既然太陽這麼偉大,那麼,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太陽吧。
大約46億年前,太陽星雲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體積縮小、密度變大、溫度升高,由此引發的核聚變反應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太陽誕生了。太陽是一顆黃矮星,黃矮星的壽命大緻為100億年,目前太陽大約45.7億歲。它正處于精力旺盛的中年期,還可以繼續燃燒約50億年。
太陽和其它天體一樣,也在圍繞自己的軸心自西向東自轉,但觀測和研究表明,太陽表面不同的緯度處,自轉速度不一樣。在赤道處,太陽自轉一周需要25.4天,而在緯度40°處需要27.2天,到了兩極地區,自轉一周則需要35天左右。這種自轉方式被稱為較差自轉。
太陽繞銀河系中心公轉,公轉周期約2.5億年。銀河系中心可能有巨大黑洞,但它周圍布滿了恒星,所以看上去像銀盤。這些恒星都繞銀核公轉。與地球公轉不同,這些恒星公轉每繞一周離銀核會越來越近。
太陽是位于太陽系中心的恒星,它幾乎是熱等離子體與磁場交織着的一個理想球體。從表面看,太陽好像是個球形的固體,其實不然,組成太陽的物質大多數是普通的氣體,其中氫約占71%,氦約占27%,其他元素約占2%。太陽從中心向外可分為核反應區、輻射區、對流區和太陽大氣層。太陽的大氣層像地球的大氣層一樣,可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性質分成各個圈層,即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層。我們平常看到的太陽表面,是太陽大氣層的光球層,平均溫度約是6000℃。太陽直徑大約是139萬千米,相當于地球直徑的109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其質量大約是200穰千克(地球的33萬倍),包含全太陽系99.8%以上的質量。太陽距離地球約1.5億千米,從地球到太陽上去步行要走3500多年,就是乘飛機,也要20多年。
太陽光,廣義的定義是來自太陽所有頻譜的電磁輻射。陽光照射的時間可以使用陽光錄影機、全天空輻射計或日射強度計來記錄。陽光需要8.3分鐘才能從太陽抵達地球。經過地球大氣層過濾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陽輻射,則稱為日光。當太陽輻射沒有被雲遮蔽,直接照射時通常被稱為陽光,是明亮的光線和輻射熱的組合。世界氣象組織定義“日照時間”是指一個地區直接接收到的陽光輻照度在每平方米120瓦特以上。直接照射的陽光亮度效能約有每瓦特93流明的輻射通量,其中包括紅外線、可見光和紫外線。明亮的陽光對地球表面上提供的照度大約是每平方米十萬流明。陽光是光合作用的關鍵因素,對于地球上的生命至關重要。
對于人類來說,太陽毫無疑問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體。世間萬物生長離不開太陽,試想:要是沒有太陽的話,地球會是什麼樣子?很顯然,如果沒有太陽,地球上就不可能有姿态萬千的生命現象,當然也不會孕育出作為智能生物的人類。太陽給人們以光明和溫暖,為地球生命提供了各種形式的能源。
每天一個小知識,讓學習改變自己,讓積累創造财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