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脫貧搬遷工作現場經驗交流

脫貧搬遷工作現場經驗交流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8 10:34:20

沅陵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屬于典型的老、少、邊、窮、庫地區。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緻富”的目标,探索實施了“四有四安”後續幫扶模式,為易地搬遷群衆打造了順心、安心、暖心的生産生活和發展環境,實現了攻堅脫貧新跨越。全縣共實施易地扶貧搬遷4832戶18044人,其中安置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534戶17047人,同步搬遷人口298戶997人。建成集中安置點34個2706戶10068人,分散安置1828戶6979人。重點打造了全省占地面積最大的安置點太安社區,安置搬遷群衆1391戶543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58戶5207人,同步搬遷33戶225人。今年6月26日,中央電視台新聞時政頻道《朝聞天下》以“太安社區:易地搬遷後的第一個端午節”為題,超長時間專題報道沅陵“太安社區”易扶搬遷成功案例。

脫貧搬遷工作現場經驗交流(異地搬遷新生活)1

一、有服務,家庭安居。精心開展“十項服務”,提升搬遷群衆幸福感和滿意度。一是落實就學服務。以就近原則落實搬遷群衆子女轉學銜接工作,讓搬遷群衆子女及時入學。補齊安置點教育資源缺口,新建或改造擴容一批安置區周邊學校和社區幼兒園,提升就學承載能力,最大限度地滿足搬遷群衆子女就學需求。太安社區新建公辦全日制幼兒園,設班級10個,容納學生300餘人。二是落實就醫服務。結合安置點規模和地理條件,合理配置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在安置規模較大的安置區單獨設立衛生室,其餘安置點依托所在地衛生院和衛生室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同時,建立了随醫就診制度、急救應急制度,對搬遷戶建立健康狀況信息檔案,定期組織縣鄉骨幹醫生到安置地開展醫療服務,全面落實健康扶貧政策,強化醫生簽約服務,對安置區内的高血壓、糖尿病、重症精神病、肺結核等重大慢性病患者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上門診斷服務,對一般服務對象每年至少開展一次上門診斷服務,實現小病不出社區。三是落實交通服務。積極完善安置區公共交通服務,鄉鎮33個安置區實現車船全覆蓋。将太安社區納入城市大交通功能體系,通過延伸1路公交車的營運時間、完善公共交通配套設施和燈光照明設施、增加公交車營運數量等方式,保障居民出行便捷。四是落實物業服務。逐步完善安置區物業服務體系,在規模較大的安置小區成立物業管理公司,提供垃圾清收處理、水電費用收取、道路維護、房屋維修、小區亮化綠化、治安巡邏及老人“大物件”存放等多項服務。太安社區采取“管委會 物業管理”模式,由管委會成員兼任物業公司管理人員,為搬遷群衆提供免費服務。鼓勵和支持安置區有能力的居民成立家政服務小組、勞務服務小組、志願者服務小組、紅白喜事服務小組等社會服務小組,經常開展“送溫暖、送文化”、義診、普法、助學、助老、助殘等社會公益活動,營造和諧的社區生活氛圍。五是落實購物服務。在安置區合理配置購物商店,提供價廉物美的生活用品和副食品,滿足安置點居民生活需求。積極引進佳惠超市入駐太安社區,實行平價銷售,進一步降低搬遷戶外出購物成本。同時出台優惠政策,布局了一批特色購物小店,方便群衆生活。六是落實“微菜園”服務。充分利用安置點周邊土地資源,打造出一塊塊“微菜園”,劃分給易地扶貧搬遷群衆耕種,幫助他們節省生活開支。太安社區按照戶均30平方米的标準為搬遷戶劃分“微菜園”,實現蔬菜自給自足。七是落實權益保障服務。建立安置房維修和維護制度,省建工集團三公司組建專門的維修維護專班,開展每月一次的後期維護和維修巡查制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和維修;安置點明确維護和維修負責人,全天候受理安置房維修和維護事宜。搬遷群衆原遷出地的各項受益保持不變,即原有山林權屬、耕地、稻田等涉農受益和原有各項村集體受益不變,同時,還能享受到遷入地正常的各項權益,實現均等化的“同村待遇”和“同點待遇”。八是落實政務服務。鄉鎮33個集中安置點均依托所在村居成立了黨小組和管理小組;太安社區成立了黨總支、兩個黨支部、管委會,健全了以樓棟為單元52個管理體系和服務團隊,設立“一站式”便民服務中心,為搬遷群衆提供培訓招聘、法律咨詢、矛盾調處、家政、社保、戶籍、金融、不動産登記等服務;荔溪鄉搬遷到麻溪鋪鎮的安置戶300多人,為方便搬遷群衆辦事,設立了荔溪鄉臨時性駐麻溪鋪鎮辦事處,有效避免“兩頭跑”的麻煩。九是落實關愛服務。實行關愛基金制度,積極籌措關愛資金,每年投入200萬元對弱勢搬遷群體就醫、子女就學、部分公共設施維修維護進行補貼,減輕貧困群衆經濟負擔。從今年元月1日起,對全縣安置區搬遷群主每戶每月減免10度電費,免交4噸水費及生活污水處理費,免交生活垃圾處理費。對集中安置點免收三年的物業服務費。對34個集中安置點,縣财政直接補貼三年的有線電視收視費。十是落實文體服務。完善配套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成娛樂廣場、籃球場、圖書室、文體室、老年活動室、宣傳欄等文化陣地,不斷夯實文化活動陣地,組織開展籃球賽、廣場舞、文藝晚會等社區文化體育活動,豐富群衆的業餘文化生活。

脫貧搬遷工作現場經驗交流(異地搬遷新生活)2

二、有就業,工作安定。制定出台就業增收“十條”措施,開辟了“七種”就業渠道,實現有勞動能力和有就業願望的搬遷群衆就業全覆蓋。一是勞務輸出就業。積極對接長沙、廣州、杭州、東莞等勞務協作平台,委托專門機構開展“訂單”式培訓,加強線上崗位發布、網上招聘,崗位匹配推送等貧困勞動力求職招聘對接服務。對批量返崗務工人員,實行免費技能培訓、免費健康體檢、免費包車、免費購買人身意外傷害“四項免費服務”措施,并提供“點對點、一站式”直達輸送服務,真正實現送出家門、送上車門、送進廠門“三門式”服務。全縣共實現43988貧困人口外出務工就業,其中易地搬遷人口5500餘人,今年累計發放縣外務工人員交通補貼120多萬元。二是扶貧車間就業。充分利用鄉村集體用房、閑置學校等場所,整合扶貧專項資金、政策性金融資金,創辦扶貧車間幫助搬遷戶就近就業。目前,全縣共建成扶貧車間288家,其中安置點扶貧車間11個。共安置就業人數3025人,其中貧困勞動力1446人,異地搬遷群衆530餘人,人均年增收2.4萬元。太安社區創辦美桀電子、德雲服飾扶貧車間,吸納各類就業1000餘人,人均月增收3000元左右。北溶鄉搬遷戶張新迪,原在廣東電子廠務工,入住太安社區後,在美桀電子信息扶貧車間上班,月增收4000餘元。三是本地園區就業。結合工業園區、旅遊園區、種養基地等用工需求,引導搬遷戶就近就業。太安社區200餘人到縣城工業園上班,月工資約4500元。全縣通過本地園區就業貧困人口3251人次,其中易地扶貧搬遷群衆820餘人次,人均年增收1.2萬元。四是扶貧特崗就業。統籌開發保潔護綠、治安協管、護河護路、交通勸導、社區物業等扶貧特崗和公益性崗位5712個,安置貧困戶4690人,其中易地搬遷群衆560人。五是自主創業就業。堅持各類創業就業優惠政策向搬遷群衆傾斜,幫助548名搬遷戶自主創業。太安社區租用門面免租金1年,已有45戶搬遷戶通過租用門面開展自主經營;132名搬遷戶利用财政貼息貸款、金融扶貧小額信貸、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在縣城自主創業。大合坪鄉搬遷戶符星和2018年申請小額信貸5萬元,養殖山雞3500隻、生豬100頭,銷售額達24萬元,家庭人均增收60000元。六是城鎮就業。充分挖掘城區學校、醫院、超市、酒店、機關、企事業單位等用工需求、做好組織引導和服務工作,為搬遷戶提供保安、保潔、銷售、雜務等用工崗位500多個,100名搬遷群衆在縣城上班增收,月工資約2500元。七是打零工就業。大力倡導有就業意願的留守老人、婦女在周邊鄉村做小工、打零工增收,主要為農業産業園區、建築工地及鄉鎮建房等季節性務工,既能在家門口打工掙錢,也不耽誤照顧家庭。全縣搬遷群衆打零工就業550人,人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三、有産業,收入安穩。做到“縣有主導産業、村有産業基地、戶有收入項目”。制定《沅陵縣促進貧困戶發展産業增收十條措施》,鼓勵貧困戶通過發展産業實現可持續增收,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由2013年底的2018元增加到2019年9209元,增長456.34%,年均增幅33.99%。一是實施産業覆蓋。立足安置點自身條件和安置戶自身實際,積極探索産業發展項目和經營合作模式,集中安置區因地制宜創辦産業園區基地,分散安置戶參與當地産業合作社,做到戶戶參與産業發展全覆蓋。全縣大力發展有色金屬、水利水電、電子信息、碣灘茶葉、生态文旅等“五大百億産業”,積極發展糧油作物、林藥果蔬、畜禽水産、特産加工、電商物流等“五大配套産業”,帶動全縣扶貧産業發展。麻溪鋪鎮組織沅陵碣灘茶葉有限公司對所有易地搬遷戶建立利益聯接,每年人均分紅160元。二是實施産區融合。大力實施“一區一産業”,将産業項目發展融入社區建設規劃之中,建立“黨組織 管委會 合作社”的“三位一體”發展模式,積極培育優質産業與安置社區深度融合,助力經濟發展。太安社區啟動蔬菜、水産、畜禽、茶葉、市場等“五大基地”建設,開辟搬遷戶可持續增收渠道。七甲坪鎮兩個安置點,今年來重點發展龍蝦養殖和辣椒種植項目,投資90萬元,其中安置點搬遷戶投入30萬元,規模達到150畝,由專合作社包銷,預計今年可人均分紅300元。三是實施資源租賃。堅持原遷出地的耕種地、林地承包、流轉等權益不變,遷入地的教育文化、醫療衛生、養老保險等保障政策落實到位,使安置戶擁有“雙保障”。按照“三權分置”的方式,對搬遷戶的原有山林、田、土确權頒證,由原村“兩委”負責管理,通過土地流轉、托管租賃等方式實現增收;對暫時未流轉的,由村集體托管租賃并安排補貼,讓搬遷戶有一定收益。四是實施利益聯結。全縣建立專業合作社733家,建立了山林田土資源租賃、扶貧到戶資金入股、參與勞務用工收入、電商合作消費扶貧、金融互助産業分紅、農家樂協會旅遊合作等六種利益聯結方式,實現所有搬遷戶産業幫扶全覆蓋。太安社區成立茶葉種植合作社,對貧困戶按2000元/人的标準安排扶貧資金,縣辰投茶葉公司與1359戶搬遷戶簽訂茶葉産業幫扶協議,實行保底分紅。同時,吸納貧困戶搬遷戶參與茶葉種植、加工、銷售等工作,确保搬遷群衆穩定增收。

四、有動力,生活安心。幫助搬遷戶激發内生動力,樹立家庭發展目标,感受充滿希望的好日子。一是評比表彰激勵。以戶為單位開展環境衛生、勵志脫貧、孝親敬老、愛崗敬業等評比表彰活動,激發内生動力。2019年先後通過60多場次專題活動,表彰和宣傳脫貧緻富典型121人次,常态化執行一月一次的專題活動,不斷提升搬遷群衆精神風貌。二是教育培訓啟發。在安置區建設感恩文化長廊,引導搬遷戶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以感恩教育激發搬遷群衆脫貧緻富内生動力,樹立自強自立、不等不靠的思想,靠自身的辛勤勞動創造幸福生活。通過每戶張貼新舊住房對比照片,講好搬遷故事,教育和引導群衆感恩黨的好政策。太安社區舉辦“月圓太安一家親”“走進太安”等系列專題活動,營造搬遷社區濃濃的感恩氛圍。三是創先争優自勵。積極開展“文明家庭”、“衛生家庭”、“勤勞緻富模範戶”“身邊好人”等創先争優活動,激勵搬遷戶争當先進,勵志脫貧,勵志文明進步。太安社區北溶鄉搬遷戶李西玉,患皮膚癌導緻左腿截肢,但她身殘志堅,入住太安社區後,在“德雲服飾扶貧車間”當包裝工,月增收1600元。她吃苦耐勞、自力更生的事迹,讓鄰裡之間受到感染,樹立了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四是優惠政策引導。用好用活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激發搬遷群衆幹事創業的内生動力。支持引導搬遷貧困戶創業緻富,投放小額貸款3196.2萬元,貼息1098萬元,為665戶2331名搬遷群衆提供免擔保、免抵押且享受财政貼息貸款服務。(懷化市政協副主席、沅陵縣委書記 欽代壽)

來源: 中國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