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他們離世後肉身不腐,他們被尊稱為應身菩薩,是什麼創造了這樣的奇迹?難道這真的是刻苦修行的結果嗎?抑或是其中另有緣故?讓我們一起走進九華山,走進九華高僧的傳奇人生……
新羅王子誓别新羅每年的農曆七月三十日,九華山的僧人們都要舉行盛大的佛事活動以紀念九華山的開山祖師,傳說中真人應化轉世為地藏菩薩的異國高僧——金喬覺(金地藏)。這一天,是他的誕辰日,也是他圓寂的日子。神光嶺下,九華山佛學院的學僧們三步一拜,由山下的甘露寺一直拜到九華街南邊的肉身寶殿,從拂曉一直要拜到中午才能到達,對他們來說,這既是表達虔誠的一種方式,也是一項修煉。
這一天同樣是信徒們的節日。他們中的很多人千裡迢迢從世界各地趕來九華山,操着不同的語言,朝山敬香,祈願還願。
在朝拜的人群中,一個由韓國僧人帶領的朝拜團格外引人注目,他們帶來了自己家鄉的祭品,用自己民族的語言向地藏菩薩祈禱平安。韓國前總統盧泰愚和夫人,也曾專程來到九華山拜谒地藏菩薩,盛贊他是中韓文化交流的金色紐帶。
是怎樣的一位神 ,能讓四方僧衆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如此頂禮膜拜?從禅栖九華到肉身不腐,從金喬覺到地藏菩薩,千百年來,有關他的傳說紛亂雜陳,真僞難辨,是人是神,莫衷一是。據史料記載,公元719年金喬覺渡海來華求學。他雲遊各地,輾轉千裡,來到青陽九華山修行,一千三百多年的時光流轉,曆史給我們留下的線索模棱兩可。在九華山天台上面有一雙據說是金喬覺留下的腳印,于是我們登山前往查訪。
這雙腳印被僧人們認為是佛教的聖迹。這雙大大超出常人尺寸的腳印,真的是金喬覺留下的嗎?還是後人的僞刻? 我們無法判斷。故事和傳說中通常夾雜着太多的臆測和附會。茫茫九華山煙雲缥缈,1300年前的那個新羅僧人,他真的存在過嗎?
九華山北麓的老田吳村,是江南有名的千年古村。西漢時期吳氏始祖吳棟材棄官隐居于九華山,世代繁衍生息成為一大望族,俗稱"老田吳家"。據當地吳氏後代說,在1 300年前,吳家的祖先吳用之曾接待過一個來自異國的遊方僧人。
當年,一位異國僧人來到吳家求宿。吳用之也是一位樂善好施的人,就請僧人到吳家小祠堂裡住宿。吳用之每天給他送吃的喝的,天天不忘,日日準時。到第50天的時候,僧人說他要上山去了。吳用之就送他出老田吳村,一直送了好遠。在上山的路上僧人到一宿庵内寄宿一晚,第二天就上了九華山。
老人所說的異國僧人,就是金喬覺嗎?镌刻在九華行祠碑文中已模糊不清的一首由金喬覺所作的七律《酬惠米》,似乎透露了他的身世:
棄卻金銮衲布衣,浮海修身到華西。
原身自是酋王子,慕道相逢吳用之。
未敢扣門求他語,昨叨送米續晨炊。
而今飧食黃精飯,腹飽忘思前日饑。
唐代對外夷小國之王,一般稱做酋王,詩中的酋王子應該是金喬覺的謙稱。當年的吳用之不會知道,眼前這位風塵仆仆的異國僧人,竟是新羅王族;更不會想到日後他将成為萬衆膜拜的地藏菩薩。
一千多年的滄桑,幾乎所有與金喬覺有關的事物、遺迹都被神化了,真僞難辨。相傳金喬覺渡海來華,身邊帶着一隻白犬,在九華山化城寺,我們找到了那隻傳說中的白犬,從它身上已經完全看不出狗的樣子。 它的名字叫善聽(又稱地聽、谛聽),金喬覺轉世成為地藏王菩薩以後,他這隻白犬也就應身成了他的坐騎,九華山人又把它叫做獨角獸或四不像。
如今這隻傳說中的白犬已成為九華山民間的吉祥物。人們求諸僧人,為它開光,希望它能夠消災避邪,保佑平安。而它的主人金喬覺的身世仍然是一個曆史的謎團。
唐朝的時候,九華山有個大隐士叫費冠卿,他寫過一篇文章叫《九華山化城寺記》,在這篇文章裡頭有一段關于金喬覺的記錄。在化城寺藏經樓,我們終于找到了一段有關金喬覺來曆的記載:時有僧地藏,則新羅王子,頂聳奇骨,軀長七尺……落發、涉海,泛舟而徙。看來,金喬覺确有其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