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陶瓷的故鄉,素有“瓷器之國”的美譽。在安徒生童話中,遠在天國的瓷塔(今南京大報恩寺)在風媽媽的飛舞振動下,鈴铛搖晃得叮叮當當響,人們似乎可以從側面窺探到,西方人很早便将中國和瓷器緊密聯系起來。
瓷器(china)和中國(China)雖然有同形異源的考據之争,但陶瓷作為中國與世界對話的國家名片則有口皆碑。以瓷磚為主的現代建築陶瓷,大多為舶來品,但國人對于瓷磚的認知,有個不成文的共識,那就是:買瓷磚,一定要買廣東佛山的瓷磚。佛山無形中成為優質瓷磚的代表,成為人們心目中的“中國瓷磚之都”。
然而,中國的瓷磚生産不可能隻局限于某個地區,山東淄博、江西景德、福建磁竈也是規模氣候早已成熟的瓷磚産區。尤其是山東淄博,早在20世紀80年代,其生産能力和生産水平就遠超廣東佛山,如今卻因質量問題和環保整治深陷泥淖,逐漸在瓷磚生産市場中掉隊。
位于佛山市禅城區石灣鎮的南風古竈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龍窯,該窯址現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旗鼓相當:淄博昔日影響力不輸佛山
淄博是國内陶瓷的主要産區之一,其産能和區域品牌影響力僅次于佛山。淄博制陶曆史源遠流長,尤其琉璃制造工藝更是曾獨步天下。明代萬曆年間,淄博博山區一帶,料爐遍地,已是中國工藝琉璃的主要産區。1980年,淄博陶瓷在日本大阪展出時,日本陶瓷專家如此稱許:“從雨點瓷到現代藝術陶瓷,淄博可以說是巧匠輩出,佳作如林。”
而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淄博陶瓷的影響力甚至超過佛山;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其生産能力和瓷磚質量也與佛山旗鼓相當。一位淄博陶瓷廠的老闆說:“我經常跟佛山來的同行開玩笑說,我1987年高中畢業後進入鄉鎮辦的陶瓷廠上班,每月就能拿到480多元的工資,你們那時能拿多少?他們有的笑笑,有的不說話,因為這樣的工資待遇在當時确實很高。”那個年代,很多地方的工人每月工資隻有100元,這樣的高工資也從側面證明了當時淄博陶瓷的實力。
博山陶瓷琉璃藝術博物館是國内目前展示面積最大、品種最齊全、展示水平最高的現代化陶瓷博物館之一。
淄博淄川區的一位陶瓷老闆還清楚地記得:“1994年的時候,佛山的小地磚拉到淄博的建陶市場上對外批發,售價是2.80元/片;而同樣規格的小地磚,淄博企業生産的出廠價是4.10元/片。”他反複強調,在那個時候,根本沒有淄博瓷磚比佛山瓷磚低等這一說,淄博瓷磚的單價一直高于佛山瓷磚。當然,佛山瓷磚的價格低也是由于那時瓷磚的生産線産能大、成本低,走的是産量路線。
但變化很快随之而來,淄博陶瓷的失利起于20世紀的最後幾年。那個時候瓷磚市場生意紅火,許多人帶着大量資金湧入陶瓷行業。佛山大建生産線,淄博也同樣在建。
佛山陶瓷的生産線産量大、成本低,在瓷磚行業尚處于賣方市場的時候,産量大就代表着賺錢多。佛山陶企很快就超越了淄博陶企,這時很多淄博陶企坐不住了,開始跟風佛山。原有的生産線能拉大産能的拉大産能,生産線能建多長的就建多長。産能越拉越大的時候,淄博對産品品質卻少了足夠的重視。
淄博一家企業老闆如此反思:“就在淄博陶企眯着眼睛,跟着佛山學拉大産能時,丢掉了淄博陶瓷最優秀的東西——産品的質量。而佛山陶企在賺到第一桶金後,卻轉而重視産品品質,在各地建材市場上建設專賣店,專心做起品牌來,從而一下子拉開了佛山瓷磚和淄博瓷磚的差距。”
他不無感慨地說:“什麼佛山陶瓷、淄博陶瓷,這些說法是到了2000年左右才出現在市場上的,之前哪有這種說法?那時淄博陶瓷不比佛山陶瓷差,我們都是吃了亂跟風、拉大産能的虧。”如果當初淄博陶企穩紮穩打堅持自己的發展之路,也許如今兩個産區不會産生過大的差距。
産能調整:關停的生産線改種蘑菇
2016年,淄博為改變建陶産業“産品低檔、技術落後、污染嚴重”的被動局面,下決心關停一批“散亂污”企業,推動産業升級改造。淄博建陶産能與最高峰時相比,削減了近八成。産能規模和品牌容量的急劇下降,令當地不少建陶企業始料未及。
聚集了淄博80%建陶企業的淄川區,由2015年的149家企業、261條生産線和6.36億平方米産能,調減至20家企業、49條生産線和1.37億平方米産能。如此壯士斷腕去産能,無異于改變行業生态系統。山東省建築衛生陶瓷行業協會秘書長宋超謀認為,無論生産還是銷售,淄博想要真正緩過來還需要一段時間。
2014—2017年,全國平均每個省有5%—10%的陶瓷廠倒閉,處于完全廢棄的狀态;有10%—15%的陶瓷廠因各種原因處于完全停産狀态。
淄川區雙楊鎮建陶企業密集,當地一位基層官員表示,此前建陶産業占鎮級财政收入“半壁江山”,現在不到三分之一。曾經車水馬龍的三大建陶市場,如今門可羅雀。“前幾年陶博會客商雲集,手機信号都是滿格的,就是打不出電話。而現在,有些生産線已經停産,改種蘑菇了。”如此冷熱分明的變化,令人唏噓不已。
相比之下,早于淄博轉型的佛山,更側重轉移“強體”,而非關停“瘦身”。2008年,在金融危機沖擊下,珠三角地區很多企業訂單驟減,利潤下降。廣東省政府實施産業和勞動力“雙轉移”戰略,推動珠三角地區勞動密集型産業向東西兩翼、粵北山區轉移。
如同淄川區之于淄博,佛山大部分建陶企業都集中在禅城區。禅城區原有115家建陶企業,生産環節關閉和搬遷的占大多數,如今保留下來的隻有15家。據禅城區經濟和科技促進局副局長陳娴回憶,當時企業外遷主要轉移到江西、湖南和山東。走出去的企業,升級了環保标準;留下來的企業,環保力度提升更大。
禅城區經濟和科技促進局局長李凱認為,生産外遷是一個雙赢的選擇,企業原有土地可由工業改為商業用地,政府鼓勵經濟開發,且有财稅優惠政策,土地增值收益高;對産業承接地來說,可加速其工業發展,壯大地方實體經濟力量。“産業轉移遲早都得發生,如果不走出去,也不會成就現在的體量。”他說。
沉浮往事:南北陶瓷的鮮明反差
淄博和佛山,皆是曆史悠久的陶瓷産區。
位于魯中部的淄博,是齊文化的發祥地,陶瓷生産曆史悠久,在國内具有重要的地位。據史料記載和考古發掘證明,早在距今8000年前的後李文化時期,淄博地區就開始了陶瓷生産。西周初,齊國始專設“陶正”官,管理陶器生産,并在齊都城内設立制陶作坊,從事陶器的專業化生産。魏晉南北朝前後,淄博地區的陶瓷生産完成了由陶器向瓷器的過渡。唐宋時期,陶瓷生産技藝日趨精進,規模不斷擴大。明清時期,淄博陶瓷産品器型厚重,裝飾獨特,産銷兩旺,淄博也逐漸成為陶瓷生産和銷售中心。
到了近現代,淄博窯在陶藝創作方面出現新的變化,興起了市民階層喜愛的新彩繪,最醒目之處莫過于它濃郁的鄉土氣息,集中體現了當時老百姓的生活風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大批大師工匠創新精進,制出的滑石瓷、魯玉瓷、高石英瓷、魯光瓷、合成骨瓷“五朵金花”,奠定了“淄博陶瓷,當代國窯”的曆史底蘊。
淄博1954陶瓷文化創意園既保留了擁有60年曆史的老廠房、老設備,又融入了現代藝術設計元素。
佛山陶瓷則源于石灣陶瓷,石灣早在明清時期就享有“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石灣以陶為主,有“南國陶都”之稱。20世紀80年代初期,乘着改革開放的春風,石灣陶瓷開始大規模結構調整,發展建築陶瓷,而藝術陶瓷、日用陶瓷出現了明顯的縮産。90年代初期,國有企業開始改制,大量的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興起,産業輻射到南莊、西樵、官窯、樂平等地,覆蓋全佛山,并湧現了衆多優秀的民營品牌企業。
相對于其他産區,佛山建陶企業與品牌相得益彰。國内稍有規模的建陶企業,都在佛山注冊了品牌。這種“蹭佛山”品牌的現象,在業内早就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佛山陶瓷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潘勇文表示:“大約有8000個建陶品牌在佛山注冊,占全國所有建陶品牌的60%。”
而最讓潘勇文頭痛的是,礙于各地政府的“地方保護主義”,他們每年花大量精力做品牌維權,效果并不明顯。有業内人士統計,淄博陶瓷貼牌佛山的商家一度高達600多家。淄博一家陶瓷城反映,市場在銷的1000多個品牌,80%都是貼牌産品。
宋超謀将此歸結為陶瓷品牌建設的缺失。長久以來,淄博陶瓷享受了粗放發展帶來的快感,沉浸在規模優勢上不能自拔,不僅缺少核心技術,更不注重品牌建設,錯過了品牌建設的黃金期。未來,淄博陶瓷隻有在品牌建設上下功夫,才能将産品的附加值提上去,也才能向外界展示一個新的充滿活力的淄博建陶産業。
文旅融合:老廠區複活陶瓷産業
城市發展需要産業支撐,産業發展也需要空間載體的支撐。産業調整、城市更新、文旅融合、人才引進,這都是淄博和佛山面臨轉型升級的重要内容。
1998年,從淄博瓷廠走出去的任峰接手倒閉的瓷廠,組建了山東昆侖瓷器股份有限公司。他攢下的千萬身家,在解決完原企業數千名職工被拖欠的工資、醫藥費等問題後,早已所剩無幾。面對破舊的廠房,任峰隻好暫時擱置了改造計劃。在多方考察之後,他找到了文化繼承發展的契合點,“修舊如舊,新舊結合”的思想逐漸從想法變為事實:要将老廠房與現代新文化相融合,實現文化産業轉型升級。
長達46米的老窯車間搖身一變,成為“哈利·波特魔法餐廳”,這裡曾烤制過88米長的披薩。舊的老窯改造之後烤制出來的披薩,有一種獨特的香味。“陶瓷味的披薩,還是頭一回兒吃。”在哈利·波特魔法餐廳内,遊客品嘗着剛出爐的榴蓮、海鮮、芝士等不同口味的披薩,贊不絕口,還戲稱其“散發着一種陶瓷的清香”。餐廳内部哈利·波特魔法學校似的裝修,也使得這老瓷廠充滿了神秘感。
産自“南國陶都”陶灣的藝術陶瓷。
而老瓷廠的大碾盤被改建成音樂啤酒廣場,老廠房改建成陶瓷體驗區、琉璃坊,大師工作室、陶瓷學院、會展中心、陶瓷孵化器、昆侖魯青瓷神窯址也都在老廠的基礎上改建完成。娛樂休閑、文化體驗、陶瓷藝術完美結合。2013年,華東地區最大的陶瓷文化交流平台——淄川區1954陶瓷文化創意園也應運而生。
同樣在佛山,為“喚醒”建陶企業搬離後留下了的老廠房,“中國陶谷”由此誕生。佛山禅城區石灣鎮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楊濤表示:“幾年前,企業還熱衷于将這些空置的廠房用于房地産開發,現在則更傾向于承接文創産業。”
坐在佛山泛家居電商創意園的露天咖啡館裡,人們很難想象這個廢舊廠房曾經的模樣。由南風古竈、石灣古鎮文創園、泛家居電商創意園、新美術陶瓷廠等節點組成的“中國陶谷”,已成為廣東省首批特色小鎮創建示範點之一。通過保護性開發将塵封的老舊廠房活化成現代産業集聚地,通過修複曆史文物和引入新元素,陶瓷文化已和休閑旅遊共生共适,“中國陶谷”的建成最終影響并改變着佛山這座城市的發展格局和市民的生活品質。
文章選自《鳳凰品城市》2018年11月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