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日照文化旅遊節晚會

日照文化旅遊節晚會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6 02:28:11

日照文化旅遊節晚會?作者:喬忠延每逢皓月當空,尤其是拜祭月亮的中秋節來臨,我總是想,應該設一個太陽節,否則愧對太陽,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日照文化旅遊節晚會?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日照文化旅遊節晚會(光明文化周末版)1

日照文化旅遊節晚會

作者:喬忠延

每逢皓月當空,尤其是拜祭月亮的中秋節來臨,我總是想,應該設一個太陽節,否則愧對太陽。

後來得知,還真有個太陽節,并且在日照延續了幾千年。每年農曆六月十九,濤雒鎮上元村的民衆,拂曉前紛紛登上附近的天台山,面朝大海擺放好“三牲”“五谷”“百果”等祭品,跪地迎接日出。當太陽噴薄而出,海面灑滿燦燦金光,叩拜迎日的衆生便會歡躍舞蹈,唱起頌歌:“太陽一出紅彤彤,照得天地喜盈盈。敬祀百果和三牲,五谷歲歲好收成……”

日照在黃海邊,古人把渤海、黃海統稱為東海,這是一片遼闊的海域。日照曾名旸谷。《尚書·堯典》記載:“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旸谷,古代也稱嵎夷,屬于東夷範疇、膠東地帶。“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羲仲是帝堯身邊的要員,住在堯都平陽,即今日的臨汾。他不遠千裡去旸谷觀測天象,制定曆法,進而傳播給各個部族,指導農業耕種。據記載,宋元祐二年旸谷改稱日照,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可見,日照是觀測太陽的最佳之地。“寅賓出日,平秩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可以想象,每當朝霞輝映東方,羲仲即雙膝下跪,恭恭敬敬迎接太陽冉冉升起,并記下這個輝煌時刻。夕陽西下,當朱雀七宿出現在頭頂正南方,這一天晝夜長短恰好相等。一次、兩次、數次輪回重複,羲仲終于悟出,這是仲春,即後人所說的春分。這時氣候溫和,不再忽冷忽熱,鳥獸開始交歡育雛,這不正是下種的最佳時節嗎?那就告知衆人,盡快去原野上耜田撂籽。這就是“敬授民時”的初始!紅日,照亮了先民生存的天地,也照亮了先民心靈的蒼穹。

為了制定曆法和節氣,羲仲受命奔赴海濱,他在日照觀測太陽時,羲叔、和仲與和叔,分别在交趾、昧谷與幽都擔當同樣的使命。他們辛勞數載,帶回了觀測成果,據此,帝堯總結出天道法則,即中國古老的曆法和古樸的節氣。直到如今,曆法和節氣仍然是不少地方播種與收獲的指南。“驚蟄不耕田,不過三五天”,是春耕的時間;“白露種高山,寒露種平川”,是小麥下種的日子。在日照,也有類似的農諺:“驚蟄春雷響,萬物開始長”,馬上可以耕田播種;“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急需施肥助長。

這就是祖輩遵行的農耕法則,而這個法則曾經是隐藏在太陽裡的密碼。解開這個密碼後,用天道指導衆生耕種田地,實現了由狩獵取食到農耕文明的跨越,而農耕文明的新業态催生出了最早的國家雛形。

數千年後,氣象學家竺可桢先生回望解開太陽密碼的那次跨越,在《天道與人文》一書中欣然寫下:“四季之遞嬗,中國知之極早,二至、二分,已見于《尚書·堯典》,即今日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毫無疑問,那時中華先祖領跑在人類文明的最前端。

地處山西臨汾的陶寺遺址,發掘出了帝堯時期判斷節氣的觀象台。而早在1934年,考古專家即在日照發現了屬于龍山文化時期的堯王城遺址,面積達52萬平方米。有房屋建築,有黑陶灰陶,有石器玉器,還有10粒炭化水稻。這古老的水稻讓人看到了太陽的光芒,中華文明的光芒,它們照亮了遙遠的時空。

日照是一座太陽城,日照兒女祖祖輩輩給太陽過節,禮敬太陽,禮敬從太陽上放射出的人文光華。太陽文化千載傳承,于今為盛,太陽節正在成為一個譽滿華夏的文化旅遊品牌,它将讓更多中外遊客一同感受悠久深遠的中華文明。

《光明日報》( 2022年09月16日1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