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大學畢業秋招和春招哪個重要

大學畢業秋招和春招哪個重要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0 03:19:08

大學畢業秋招和春招哪個重要(秋招進行時大學生就業)1

2021年12月11日,湖南長沙師範學院2022屆畢業生供需見面會舉行。宋文志攝/光明圖片

大學畢業秋招和春招哪個重要(秋招進行時大學生就業)2

2021年11月6日,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單位聯合舉辦的校園招聘會在仰恩大學舉行。林升攝/光明圖片

“一直在等提前批offer的材料審核通知,身邊同學都陸續通過了,我遲遲未收到,今天終于接到審核通過的電話了。”心儀的公司有了消息,廣東某學校的一位微博網友心裡的“石頭”總算落了地。“雖然‘跑’的場子并不多,但真能體會到秋招人每天奔赴面試的身心疲憊。偶遇的一個女生,一天奔赴三場面試,中午隻能在滴滴上吃面包,同為秋招人,聽着就很心疼。”

線下專場招聘,線上直播帶崗,“國聘行動第三季”“宏志助航計劃”……年終歲尾,襲人的寒意未能擋住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秋招“趕場”的熱情。機遇與挑戰并存,一些企業在疫情後複工複産增加了新的機會,然而,應屆畢業生群體總量也在繼續增長。據教育部數據,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到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人。教育部、人社部也多次召開會議部署相關工作。那麼,此次秋招呈現哪些值得關注的新特點、新趨勢?畢業生身處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對徘徊與抉擇,如何“遇到更好的自己”,收獲新的成長?記者進行了采訪。

“搶人大戰”提前啟動,線上宣講雙選成常态

“招聘職數1,需求人數9,已面試人數12,等待1。”打開北京高校畢業生求職信息網的“招聘會”專欄,動态實時顯示的是北京市西城區某幼兒園相關職位的線上雙選“排隊”情景。記者發現,無論是分行業、分企業類型的專場招聘會,還是高校專場雙選會,受疫情影響,線上進行的占了大多數,但不能親臨現場的局限,并未澆滅畢業生“躍躍欲試”的熱情。

“投簡曆大概是2021年10月中旬開始的,感覺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是秋招的重頭,有大量的企業來宣講、發布職位,甚至會出現某一天某個時間點幾個知名的企業同時宣講的情況,自己還要猶豫下該去哪邊。”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碩士生楊林(化名)作為加入秋招大軍的一員,感覺2021年秋招的高峰“早了一些”。

相關統計數據佐證了楊林的“感受”。據梧桐果校招平台對近兩年校園雙選會情況的分析,2021屆校園雙選會場次最多的月份出現在10、11月,大多數優秀的企業可以滿足其80%左右的需求。中智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聯合預才網校園招聘平台發布的《2022高校應屆生秋季校招趨勢報告》也顯示,參加秋招的企業中近四分之三在2021年9月就拉開了招聘大幕,相比上年同期,32%的企業2022屆校招需求增加,其中四成民企的應屆生招聘需求擴張,高于其他類型企業。

“2021年的‘秋招季’時間較往年又進一步提前。往年秋招大部分單位都搶占‘金九銀十’的秋招黃金時段開啟,但2021年從8月份開始,很多單位就集中啟動了2022屆畢業生校園招聘,開始線上的‘搶人大戰’。”北京理工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林骥佳分析道,“另外,疫情後用人單位招聘方式也更加靈活和多元。以北理工為例,從秋季開學至今,共舉辦各類空中宣講會184場,數量是上年同期的2.1倍。空中宣講較線下形式,不受時間、城市、場地因素制約,能同一時間大範圍的覆蓋畢業生群體,增加單位的宣傳效果。”

供需矛盾愈加凸顯,求職自我定位很重要

記者注意到,多重準備、梯度選擇是不少畢業生的求職“策略”。“目前我國企、私企都有投遞,還在同時準備重慶的選調生考試。但選調生要到2022年1、2月份才能确定,所以我會統籌考慮,自己會列個表單把握時間。”楊林表示。

中智咨詢發布的報告顯示,從行業角度看,招聘需求和應聘者數量呈現出很大不均衡性,醫藥、生物工程、IT、互聯網、汽車、電子(半導體)行業需求大于求職人數;制造、運輸物流、金融、機械機電、工程、零售批發、建材行業需求小于求職人數。從崗位類型看,企業對研發工程師、銷售人員和一線技能人員的需求較大,其招聘難度也較高;财務、人力、行政等職能類崗位的簡曆投遞熱度較高,招聘需求量卻無明顯提升,因此求職競争将更加激烈。

從單位屬性講,公務員、事業單位等“體制内”崗位報考人數衆多、“上岸”難度更大也是不争的事實。“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今年學生的求職心态發生變化,更傾向于尋找穩定、有保障的工作。如公務員、事業單位、大型央企國企是學生求職的首選。以各省市的選調生為例,截至目前已報名1900人次,人數已經比上年同期翻倍。”林骥佳介紹。

“我最關注的是企業和崗位的發展前景,第二可能側重于工作強度,第三是薪資待遇。”楊林這樣對記者講述對自身的求職定位,“從崗位上講同專業的同學選擇業務類和管理行政類都有,基本上一半對一半,我自己可能不太傾向于選擇科研相關的崗位,更傾向于管理類。對于專業匹配度,我自己還是傾向于選擇和專業有一定相關度的,但也不是隻局限于生物領域,如咨詢類的企業,有時也會投遞。”

“我想,供給需求不平衡的情況,既有經濟發展狀況的原因,也有高校專業設置結構自身的因素,具體到每個學校每個專業可能都不一樣。”林骥佳表示,同學們求職的時候要了解行業的需求情況,但也沒必要因為機構的調查結論吓着自己。“以我們的經驗和觀察來看,畢業生在求職時隻要充分了解自身的情況及崗位需求,應聘中不‘随大流’,不‘眼高手低’,發揮自身優勢長處,還是可以做到充分就業的。”

你願意做一天“職場新青年”嗎?天津市創新學生就業指導形式,錄制了“職場新青年”這樣一檔類似于真人秀的就業主題節目,請名校大學生在企業“角色體驗”一天,企業的人力資源主管結合學生的表現為他“量身定做”其未來職業發展的規劃和建議。

“我們既選擇了民營制造型企業、文化類企業,也選擇了知名度高的傳統大型國企。針對現在學生‘懶就業’‘慢就業’現象不同程度存在,這樣的活動可以引導學生真實了解企業情況和職場環境氛圍,增強學生就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把握好自身求職目标。現在節目正在制作即将推出。”天津市教委學生思想教育與管理處副處長滿榮表示。

新興行業、城市機會湧現,細了解慎選擇不可少

茶藝、廚藝、營養師、理發……在天津,隻要你是全體畢業年級學生,就可以不用花錢學一項小技能。滿榮介紹,2021年秋招天津繼續開展“愛津城·促就業·強技能”職業提升就業指導培訓,學校根據學生需求、興趣愛好和未來發展,依托人社部門對接承接職業技能培訓的培訓機構,在相應機構免費學習。學習環節包括“線上 線下”、理論學習與上機學習進修,還有名企參觀。“‘小技能’有可能是專業相關,也有可能隻是個‘加持項’,但能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競争力。”

為拓寬學生就業渠道,天津市還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平台經濟、共享經濟的優勢,同“雲賬戶”“豬八戒”等平台開展合作,給高校畢業生開店加盟免收會費年費的優惠,還會安排專家幫助指導畢業生如何開網店、如何做好經營等,幫助學生提升創業能力。此外,還為畢業生個體經營戶在網上平台交易提供上牌照、經濟補貼、賬戶管理等服務,為其創業提供流程上的便捷和風險保障。

多種形式的靈活就業方式打破了傳統就業形态的局限,而新興行業、城市機會的湧現,也為畢業生提供了新選擇。中智數據顯示,新一線城市企業的應屆生擴招趨勢最為明顯;前程無憂平台統計2022屆畢業生需求最多的10個城市,北京、上海、廣州一個招聘崗平均收到簡曆數40.3、36.2、26.9,而武漢、杭州、成都僅分别為10.4、17.8、24.7。從行業種類來看,随着技術革新、産業升級的深化,與數字化、研發創新相關的崗位不斷湧現且招聘需求量較大,如大數據分析師、自動化控制工程師、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芯片工程師、反欺詐算法工程師、雲計算工程師等等,“供不應求”趨勢明顯。

“我和同專業大多數同學對于工作地點大概是兩個考量方向,一個是學校所在地的上海,畢竟一線大城市機會比較多,資源也比較豐富;另外可能是自己家鄉所在省份、地區的城市,例如我是四川人,可能更多想考慮到成都或重慶發展。我自己可能更以上海為主,但也不會拒絕成都、重慶的機會。”楊林告訴記者,“至于新興行業和崗位,同專業會有同學選擇投快銷類企業。對不少同學來講也不會有‘北上廣執念’,如果新一線城市有好的機會,還是比較開放的。”

“新興城市、新崗位類型背後是新的發展機遇,給畢業生帶來了更多的選擇。但對畢業生尤其是‘熱門’專業學生來說,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什麼’,知道‘什麼是适合自己的’,而不是一股腦地投身到新興城市和新崗位的競争當中,這樣才能不會被那些眼花缭亂的人才政策弄得無所适從。”林骥佳建議,畢業生在選擇城市前應該充分分析,了解城市産業集群優勢,應聘崗位與自身專業結合情況。可以通過實習實踐、走訪參觀等形式實地了解所在城市的人文、環境、生活、人才政策等方面因素,更多排除不确定性,從而更加合理地選擇就業地域。

“個人認為學生要勇敢嘗試。目前我們統計的情況顯示,在研究生、本科生、職業院校學生三個群體裡,本科生就業是相對推動難度大的,希望學生能夠在秋招多嘗試,前期努力準備,後期要抓住機遇、放棄‘執念’,先就業後擇業,在社會磨煉中一步步發現自我,實現自我成長,達成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目标。”天津市教委學生思想教育與管理處處長楊明說。(記者 周世祥)

來源: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