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01 20:58:18

文/ 孫延宜(山東)


“一山一水一聖人”是山東主要文旅資源和品牌的概括,但其中關于“一水”的解釋不一。

一本有關清代紀曉岚的遺事書中說,紀曉岚南下杭州主考,江南舉子故意在門口貼了一副上聯:多山多水多才子。江南人傑地靈,才子多如繁星,此是江南實情,但貼給來自北方的主考官看,那當然是有故意給紀曉岚顔色看的意思,誰知紀曉岚才思敏捷,立馬書“一山一水一聖人”對之,江南舉子歎服。

(第1863期也說一山一水一聖人)1

這“一山一水一聖人”的佳對,大概率不是出自紀曉岚之手,而是有出自山東利津籍名人嶽鎮南、山東東平籍進士劉公瓘、“關東才子”王爾烈三種說法,故事版本都是北方籍官員到南方主考,時間都在乾嘉年間,從這兩個因素來看,故事有一定的真實性。清代江南已是魚米之鄉,經濟發展帶來了人文繁茂,“多山多水多才子”就點出了江南才子傲嬌的一面。

“一山一水一聖人”對“多山多水多才子”,雖然不是很規範,但重要的是,“一山一水一聖人”在氣勢上完全壓倒了上聯,讀書人科舉考試讀的就是反映儒家學問道德的“四書五經”,他們當然知道這“一聖人”之高山仰止,對江南才子實為“衆小”的“完全碾壓。

那麼,其中的“一水”指的是什麼呢?作為北方與南方的對比,“一山一水一聖人”中的“水”,人們自然首先想到了黃河,而且也極為貼切。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以黃河為中心繁育發展的黃河文明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在我國5000多年文明史上,黃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漢民族、漢字、漢文化和思想都在黃河流域形成,然後不斷向四周擴展。

20世紀八九十年代,随着經濟社會的發展,旅遊業漸漸興起,“一山一水一聖人”便被借用為山東主要旅遊資源的概括。進入新世紀以後,随着“黃金周”的推出,國民旅遊更是蓬勃興起。“一山”(泰山)和“一聖人”(孔子)的解釋始終沒有産生歧義,“一水”則有了“多解”。有人認為,從當時的旅遊路線來說,‘一水’有可能是指濟南的趵突泉。”也有人認為,“一水”指山東周邊的渤海和黃海。因為山東是一個瀕海的省份,陸地面積15.67萬平方公裡,還有3345公裡的海岸線。但後來還是“黃河”占了上風了,不過問題是,從北方對南方的角度來看,“一山一水一聖人”中的“水”指“黃河”沒有問題,但從山東的角度來看,“一山一水一聖人”中的“水”指“黃河”則不合适,即使這種角度隻是來自旅遊業。道理很簡單,黃河全長5464公裡,自西向東分别流經青海、四川、甘肅、甯夏、内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山東是“入海口”。黃河确實流經山東不假,但僅是9省區之一,如果山東把“一水”說成“俺家的”,顯然不合适。

(第1863期也說一山一水一聖人)2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關于山東文旅資源有了相對準确的“公益廣告詞”:“……泰山從這裡崛起、孔子在這裡誕生、黃河從這裡入海。”這樣的描述倒是十分準确,沒有了歧解,“黃河從這裡入海”是實實在在的,這個“入海口”誰也拿不走,這比模糊的“一水”解釋顯然要準确得多了。

然而,對聯中的“一山一水”起初所指的究竟是什麼呢?我思考再三,覺得或許是指“尼丘(尼山)”和“泗水河”吧。這可從《古代漢語詞典》裡看出點兒端睨來(孔子與二者的淵源)。

尼父——古代對孔子的稱呼。“尼”是孔子的字(名丘,字仲尼),“父”同“甫”,是古代對男子的美稱。《禮記·檀弓上》:“魯哀公诔孔丘曰:‘天下不遺耆老,莫相予位焉!嗚呼哀哉,尼父!’”

尼丘——山名。在山東曲阜市東南。《史記·孔子世家》:“(叔梁)纥與顔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于尼丘得孔子。”

可見,尼丘(尼山),是孔子的誕生地,亦為孔子的名與字。

泗上——(1)泗水(發源于山東泗水縣陪尾山)之濱。《左傳·哀公八年》:“明日,舍于庚宗,遂次于泗上。”(2)因春秋時孔子在泗上講學授徒,後以泗上借指學術之鄉。《南齊書·劉善明傳》:“令泗上歸業,稷下還風,君欲誰讓邪?”

(第1863期也說一山一水一聖人)3

可見,泗水之濱乃學術之鄉,泗水河在曆史上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啊!

子在川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形容時間像流水一樣不停地流逝,一去不複返,感慨人生世事變化之快,亦有惜時之意在其中。衆人皆知,這裡的“川”也是指泗水河。

您說,“一山一水一聖人”之“一山一水”若不是指它們,還能會指别的什麼呢?


片來源于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