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朋友問:B超檢查提示“實質回聲增粗”或“肝彌漫性病變”,是不是肝硬化了?
我會對他們說:這不能說明肝硬化。
他們會接着問:那是不是肝纖維化?
總之,先往大的懷疑,再往小了擔心。
“回聲增粗”、"光點增強“、“彌漫性病變”、“回聲不均勻”、“強回聲”、“結節”、“鈣化”等一衆紮心的術語,把肝病患者弄得茶飯不思、坐立不安。
肝髒B超的原理,是利用超聲波穿透肝髒實質,聲波在遇到肝内組織時,會産生反射波,通過探頭接收反射波後,電子計算機會計算把反射波形成圖像。
由于不同組織硬度和密度,圖像是不一樣的。
相當于有經驗的人去市場買西瓜,總喜歡敲一敲,通過發出的聲音判斷西瓜是不是熟透了:不成熟的和成熟的瓜的聲音不一樣。
當然,計算機處理的回聲,和敲西瓜發出的回聲,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肝實質回聲稍增粗,可見于早期肝硬化,更多見于其他沒有肝硬化、甚至完全健康的人。
之所以會有肝硬化的擔憂,主要是因為在人們的印象中,肝髒是非常細嫩而彈性的,跟“粗糙”這樣的字眼聯系起來,難免讓人心裡膈應得慌。
正常肝髒的基本結構單位是肝小葉,呈多角棱柱狀。肝小葉以中央靜脈為中心,肝細胞向四周呈放射狀規則排列。所以,正常肝髒的超聲回聲應該是均勻的,至于會不會增粗,取決于年齡以及是否曾經有過炎症等。
随着年齡的增大,人體的絕大多數器官,都會呈現逐漸衰老的變化。内髒衰老的變化,我們從外表上是無法看出來的,隻能通過功能來推斷。
但衰老不一定是不正常的,因為很多看上去衰老的人,其生理功能可以是完全正常的,這就是為什麼有些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能夠保持正常的原因之一。
既然不能從外表看出内髒的變化,那麼,内髒發生的形态變化,我們也是無從知道的,隻能借助于一些檢查來間接的判斷。
如果對内髒的衰老變化不太理解的話,我們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的皮膚,特别是臉上和手上的皮膚。
年紀大的人和年輕人的皮膚是不一樣的,或者說,人年長以後跟自己年輕時的皮膚模樣,是不一樣的,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皮膚由細膩變得粗糙。
就像郭達和蔡明的小品說的一樣,郭達說,你老了,原來的手,皮膚像“剝了殼的雞蛋”,現在的手,變成了“砂紙”。
肝實質回聲變粗糙,就類似這種感覺。肝彌漫性病變,則往往是肝炎發作時的聲像表現,有時也是回聲增粗的另一種描述方式。
這是在沒有生病的情況下,也會出現肝實質回聲增粗的狀況。
如果是在有肝病的情況下,比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也會這樣。
人在感染乙肝病毒之後,在生命的某一個時期,肝髒總會發生一些炎症反應。這種炎症反應,有時候人會感覺不到,所以,很多乙肝或丙肝病毒攜帶者,從來不認為自己有過肝炎發作,但事實并非如此。
肝髒發生炎症反應之後,肝細胞的排列可能會被周圍基質細胞的增值所打亂。
因為,炎症發生的時候,纖維化是會同時發生的。不過,不要看到纖維化就認為是肝硬化,纖維化是一種正常炎症的修複反應。
炎症伴随的纖維化,最終造成的後果,是肝細胞周圍結締組織比正常情況下要多一些。
這種情況,導緻最後的變化是,從整體上看,肝髒的質地會比正常顯得更為粗糙,從而導緻B超報告單上的實質回聲增粗。
早期肝硬化,在大多數時候,無法通過B超來診斷,但根據回聲增粗的程度以及是否均勻,可以做出是否有硬化趨勢的預測。
而如果是肝硬化,B超檢查不單會有“實質回聲增粗”的描述,同時可能還會有高回聲結節、回聲不均勻、門靜脈增寬、肝縮小、脾腫大、腹水等表現。
要确診是否有肝硬化還是肝纖維化,還需要結合其他檢查,比如肝髒的增強CT、血清纖維化指标的檢測、血常規,還有最近幾年比較熱門的FibroScan檢測肝髒的僵硬度(俗稱“肝彈”)。
當然,最準确的早期肝硬化的檢查,是病理組織學檢查,那是診斷肝硬化和肝纖維化的“金标準”。
最後,龍大夫提醒有這種問題的朋友,系統的查一下肝腎功能、血常規和甲胎蛋白,必要的時候可以做個增強CT或MRI的檢查。
如果沒有問題,就不必過分的擔憂。注意休息,避免勞累、熬夜、飲酒、抽煙,保持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就可以了。
以後,每隔6~12個月定期複查一次就可以了。
我是熱愛科普的龍大夫,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用,歡迎點贊、評論、轉發、贊賞!
更多精彩科普,将不定期呈現,敬請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