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2歲的辛全生,一個愛穿中式褂子的大爺,自稱一輩子沒上過班,說話爽朗,笑眯眯的。這位看着似普通鄰家大爺的人,有什麼特别之處呢?這麼說吧,前些日子故宮和央視一起舉辦了一次全國木匠大比拼,全國海選出了1000多個木匠,辛全生獲得了第一名。“決賽時仿造養心殿木門做了個小木門,故宮專家看了以後,給評的第一。”辛全生自信地說。他就是響當當的木匠“大師”,傳統木工榫卯技藝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
40多年木匠生涯
辛全生家裡有兄弟姐妹五個,他自己行二。16歲學藝的辛全生,當時學藝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能“有口飯吃”,有個手藝,所謂“幹活兒吃飯”。跟随一位天津的木匠老師傅,當年的小辛早上6點多去師傅家、晚上6點多回自己家,天天跟着師傅學徒。“那會兒師傅忙,我去的時候自己就有些基礎,一開始就能動手幫着幹粗活兒,刮刮料,一家一家跟着師傅去做木工,留着心認真看着師傅做活兒,然後自己上手練,那時候做得多的有‘高低高’的櫃兒,兩頭高中間低那種。學習的時候練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吃飯的時候拿筷子,手都在抖,累的。每天幹活兒都特别認真,生怕師傅不要自己,中午經常簡單吃個餅,就是從早忙到晚。就這樣學了快兩年,自然是不掙錢的,隻是賣力氣,努力學藝,臨走的時候師傅送了我一些工具,于是就這樣出師了。”
辛全生回憶,那時候做個專業木匠還是很掙錢的,普通人上班一個月隻能掙個不到20塊錢,但師傅那會兒不時的一天就能掙10多塊錢,打衣櫃、沙發、酒櫃、桌椅闆凳、床等等,忙得不行。在那樣的年代,人們家裡幾乎樣樣家具都是請木匠來打,特别是結婚用的家具。
離開第一位師傅後,辛全生在某高校基建隊做了一陣木工,每個月六七十塊工資,那時候認識了第二位師傅,跟了他學習了一年多與木建築有關的活兒。“我就倆師傅,其他時間都是自己實踐,自己琢磨,木匠這行,我一直做了40多年。”辛全生告訴記者。
木匠領域又新生
22歲時辛全生就結婚了,1982年那會兒有了閨女,辛全生逐漸察覺,木匠活兒開始少了,到了自己30歲的時候,辛全生發現仿佛突然之間,社會發展就變化了,人們生活條件變好,越來越愛直接去家具城買家具。木窗木門,沒有人讓他們去做了,甚至木盆,也悄然變成了塑料盆。
要面臨新時期下的生存問題,辛全生隻好轉行做别的,他批發過玉、豬肉,跑過運輸,做過生意,五花八門,什麼掙錢就做什麼,有的生意做得還不錯。但是隻要他一閑下來,就自己動手做木匠活兒,做家具。也有大老闆想高價收藏他做的木家具,比如一個越南黃花梨的梳妝台,上蠟不油漆,非常環保,十幾萬二十萬想買走,但辛全生不賣,一心琢磨着怎麼才能把木匠手藝發揚光大。
“不幹活兒我難受,必須天天做木匠活兒。”辛全生感慨:“雖然我做的有些生意還挺掙錢的,但心裡、手裡,從沒有舍棄過木匠手藝,因為我就喜歡木頭、木工,喜歡傳統的東西。可是當時,一度到了想找個木工同行聊聊天都找不到人。于是,上世紀90年代,我在網上開始發帖,把我做木工的照片和心得發到網上,驚喜地發現能聯絡到很多木工愛好者交流,我做的東西開始在全國木匠圈子出名,比如一塊木頭做出來的魯班枕,大家都很驚歎。我還建了好幾個分别有2000人的QQ群,叫‘木友之家’,這幾個群一直都十分活躍。活拆的129條魯班鎖、足球,我獨家的這些活兒都交流展示。有個裝魯班鎖的視頻,網上點擊量300多萬。2000年以後,我更是開了木工房,好的發展趨勢回歸了。”
辛全生在木匠圈子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勤奮的他在頭條上至今已開欄發了600多條木工視頻,徒弟給他統計了一下,說一天看8小時的話,這些視頻要連續看19天才能看完。如今,“木友之家辛全生”的頭條号已經有28萬粉絲,優酷粉絲也幾十萬。通過互聯網,甚至全世界各地的“木匠”們都來切磋技藝了,“洋木匠”們來自印度、埃及、美國等等,有的還特意帶着翻譯人員一起來,來了以後就驚呆了,紛紛表示中國的傳統木工技藝太了不起。今年8月份,他還将受邀去韓國交流。
研究生也來學徒當木匠
談及傳承手藝的話題,辛全生顯得和有些非遺大師态度不同,他表示,自己不愁傳承人、不缺徒弟,現在是要來學的人太多,所以他要挑選好苗子。
首先徒弟一定人要厚道,不能奸詐,踏踏實實。“刮、鋸、鑿”這些基本功要好,還要有悟性。辛全生至今一共帶過80多個徒弟,廣州、新疆、深圳哪兒的都有,還有七八個女徒弟。徒弟中以20多歲、30多歲的為主,男性居多。其實,木匠這個手藝,十四五歲開始學最好。“女孩子大件做不了,200多斤的那些家具,她們力氣不夠,但做小件好,打磨很細心。現在我的木工房學徒一個月收學費5000多,管吃管住。徒弟們的差異性很大,同樣的一個活兒,有人幾天就會,有人幾個月幾年都不行,動手能力和悟性有差距。”
辛全生還告訴記者,現在的木匠手藝變得精細,不再又髒又累。“喜歡來做木匠的人越來越多,有時候我也想不明白為什麼這麼火,我有個北京徒弟是開公司的老闆,很有錢,卻專門找時間來學做木匠,他自己有時候默默做出來一個木凳子,高興得請所有學徒吃大餐。我覺得,也許做木工過程中精神上得到的安靜和放松,是他想要的吧。”
在木工房裡,記者見到了辛全生的兩位學徒,一位女學徒來自浙江舟山,她說自己就是木工手藝愛好者,特意來這裡學習一個月就走。還有一位姓周的男學徒更有意思,小夥子來自湖南,在上海科技大學考上了計算機系的研究生,結果退學了,因為太喜歡“當木匠”了,專門來拜師跟着辛全生學徒,已經學了5個多月了。“每天我做10個小時木工吧,現在我正在做博古架,就是小多寶槅。”小周告訴記者:“我從小喜歡動手,後來大學本科學了計算機,但直到上到研究生,我還是放不下做木工,今年決定放棄計算機專業,學木匠,以後拿這一行當職業。我爸爸是公務員、媽媽是護士,一開始很不理解我的選擇,最後陪我一起來木工房見了辛老師,交流之後爸媽最終尊重了我的選擇。我想以後把中國的傳統工藝,傳遞到世界各地。”
辛全生也感慨的說:“雖然我獨生女兒沒有做這行,但女兒會很為我驕傲,拿我做的東西送人,我小外孫4歲了,很喜歡看我的這些木工藝品。我覺得現在中國的父母太嬌慣孩子了,不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怕紮手啊,心疼孩子,導緻我們的孩子從小動手能力就不行。而且,大家隻會覺得上大學是唯一成功的道路,其實有的孩子很适合學手藝,也能成才,成為大師。”
關于未來的打算,辛全生表示想和大學之類的機構合作,辦一個木工藝品展館,“我不賣我那些精品,就是想把我的好東西向公衆免費展出、交流,讓國人更多了解中國好的傳統技藝。現在有的外國人,更加是不夠了解我們中國的傳統工藝有多厲害,之前有個瑞士人說中國的木工藝品不行,日本的行。來我這裡一看傻眼了,其實我們中國的技藝厲害得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