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名字】觀過知仁
【成語拼音】guān guò zhī rén
【成語釋義】觀過知仁是一則來源于曆史故事的成語,指察看一個人所犯過錯的性質,就可以了解他的為人;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
【成語出處】子曰:“人之過也,各于其黨,觀過,斯知仁矣!”(《論語·裡仁》)後人據此概括出成語“觀過知仁”。
【成語造句】
1.性惶懼自首,具述父言,與語道:“汝以親故受污名,還可原諒,古人所謂觀過知仁,便是為此。
2.高宗緣保母劬勞之恩,并極尊崇之義,雖事乖典禮,而觀過知仁。
3.通過對他所犯錯誤的分析,也可了解他的為人,這就是古人說的觀過知仁的道理。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孟孫出門打獵,費了很大勁,才獵到一隻小麋鹿。于是,他高興地讓自己的手下秦西巴将它帶回去,準備殺了吃掉。
秦西巴在返回的途中,發現小麋鹿的母親一直跟在他後面,并不時發出陣陣哀鳴聲。秦西巴于心不忍,便把小麋鹿放了,母鹿和小鹿高興地跑回了山林。
孟孫回來後,知道自己好不容易才捉到的麋鹿被放跑了,很生氣,問:“我捕到了小鹿,你卻将它放走了,這是什麼意思?”秦西巴回答說:“路上母鹿一直跟在後面哀叫,我實在不忍心,就私自把小鹿放了,讓它跟母鹿走了。”孟孫勃然大怒,将秦西巴痛責一頓,然後把他趕走了。
但是三個月以後,孟孫又将秦西巴召來并委以重任,讓他擔任自己兒子的老師。有人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孟孫說:“他既然不忍心看到小鹿遭難,又怎麼會忍心陷害我的兒子呢?”
【成語寓意】
秦西巴因為先前放鹿的過失反而得到了孟孫的信任,這正是由于他内在的仁德。了解一個人,不僅要看到他的優點,還要對其缺點有正确的認識。事實上,每個人都難免會有過錯,但過錯的性質有所不同。有的過錯是“十惡不赦”的,有的過錯卻有種種複雜的原因,這些需要人們做細緻的觀察、分析,找出他之所以犯錯誤的原因,從他的過錯中進一步認識他的品質,發現他的優點和長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