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九”時間和方法
中國北方冬季寒冷,為消磨漫長的冬季,古人發明了數“九”,即從冬至這一天開始算起 ,每九天算“一”,以此類推。等數到“九”時,便已是春暖花開之時。
數九的民間方法多樣,主要有三種:
一、唱“九”
漢族民間廣為流傳的冬至“九九消寒歌”,俗稱“九九歌”,生動形象地記錄了冬至到來年春分之間的氣候、物候變化情況,同時也表述了農事活動的一些規律。廣泛流傳的“九九消寒歌”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由于各地氣候寒暖不一,各地的九九歌也就有些區别,如九九歌為:“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緣淩走;五九半,淩碴散;春打六九頭,脫襖換個牛;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寬;八九不犁地,隻待三五日;九九楊花開,以後九不來。”
二、畫素梅
畫素梅:冬至畫素梅一枝,梅花瓣共計八十一,每天染一瓣,都染完以後,則九九盡,春天臨,曰“九九消寒圖”。
畫梅方法多樣,北宋記載:
每日點染一枚花瓣,一般點法是上點陰,下點晴,左風右雨雪當中,八十一天過後,還收獲了這一冬的天氣日曆。
康熙時記載:“晴塗紅色,陰藍色,雨塗綠色,風塗黃色,雪可以空白不塗,或填鉛粉。九九完成,已是冬去春來,每格筆畫顔色不同,五顔六色,美不勝收。
三、寫“九”
“道光初年,禦制‘九九消寒圖’,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字皆九筆也。當時道光帝親書這九個雙鈎空心字,讓大臣們逐日描紅填寫一畫。
《九九消寒圖》不僅僅是古人的閑趣,其實也和大多數傳統文化和風俗,是一種生活方式,而這種生活方式傳達了無限的情思深意,或是寄托美好願望,或是真誠的祝福。這都是值得我們學習以及延續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