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小學生們表演中華傳統戲曲選段。中新社記者張暢攝日前,第四屆戲曲文化傳播與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中國戲曲學院院長巴圖及其他專家從戲曲教育、戲曲進校園等方面探讨了戲曲發展面臨的問題及路徑。未來,這..."/>

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戲曲藝術衰落的原因

戲曲藝術衰落的原因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4 03:00:20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27日電(記者上官雲)戲曲藝術,屬于中華傳統文化,一直以來雅俗共賞。但由于社會發展,可選擇的文娛活動增多等原因,戲曲的傳承與發展一度有些不樂觀,常令人感到惋惜。

戲曲藝術衰落的原因(戲曲發展仍有難題待解)1

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

資料圖:小學生們表演中華傳統戲曲選段。 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

日前,第四屆戲曲文化傳播與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中國戲曲學院院長巴圖及其他專家從戲曲教育、戲曲進校園等方面探讨了戲曲發展面臨的問題及路徑。未來,這一項傳統藝術應如何繼續前行?

戲曲藝術發展遇難題?

在當天的論壇上,戲曲藝術發展遇到瓶頸、骨幹人才匮乏等問題,是與會者讨論的焦點之一。

這并不是業内首次讨論相關話題。早前,便有“武戲人才傳承遇到難題”的說法,有業内人士認為,如果不加強人才培養,一些優秀的傳統武戲可能會逐漸消失。

新劇目的創排也存在瑕疵。著名京劇演員王平便曾說過,新創京劇的布景、道具确實華麗,但卻丢掉了戲曲本質的東西,“一些新劇目被觀衆說是‘話劇加唱’,并非毫無道理”。

“當前戲曲藝術存在‘失衡’。” 中國戲曲學院客座教授翟惠生也注意到上述問題。他表示,比如,戲曲演的是“故事”,實際是一種價值觀的體現。可是現在舞台上沒有“人物”,念白也削弱得厲害,有些演員隻停留在表演層面。

“新戲得得有深厚的基本功和傳統積累,該留的必須留,不該留的可以往前再邁步。”翟惠生說,自己并不反對排演新戲,但是要按照戲曲規律辦事,表演要符合戲曲邏輯。

戲曲藝術衰落的原因(戲曲發展仍有難題待解)2

資料圖:傳統戲曲大劇《鎖麟囊》在甘肅大劇院上演。 鐘欣攝

他認為,要解決“失衡”的問題,就要提到“教育”,“讓戲曲藝術有生命力,真正能夠走出去”。

人才培養如何駛入“快車道”

其實,針對戲曲傳承難題,以及戲曲人才培養、美育工作,各方面一直在做出努力。

在專業人才培養方面,2017年,“全國京劇文醜中青年高端人才研習班”舉辦,以求打造醜行中青年人才梯隊。

今年11月底,“京劇葉派小生藝術人才高級研修班”項目正式完成,20名有潛力、在職的京劇小生演員,由京劇表演藝術家葉少蘭擔任導師,彙集多名專家,以利于流派藝術的傳承。

前不久,中國戲曲學院國際文化交流系與中演演出院線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簽署人才聯合培養協議亦正式簽約,為戲曲專業人才的培養、實踐提供較好的平台。

戲曲教育的另一個小側面,就要提到近年來蓬勃開展的“戲曲進校園”活動。此前出台的《關于戲曲進校園的實施意見》明确提出,2020年,戲曲進校園實現常态化、機制化、普及化,基本實現全覆蓋。

戲曲藝術衰落的原因(戲曲發展仍有難題待解)3

資料圖:戲曲名家為大學生授藝。 田進 攝

而且,越來越多的學生京劇藝術社團,京劇興趣小組也在建立起來。曾女士對記者說,自己有一個8歲的女兒,剛進入小學就讀時就報名參加了學校的京劇社團。

她說,和女兒一樣的小朋友還有不少,“傳統戲曲對孩子的性情、氣質都有潛移默化的陶冶,也能提高文化素養”。

戲曲教育發展要有“普及”思維

确實,如曾女士所言,不管是加強專業人才教育,還是做好美育工作,都對戲曲發展、普及産生積極影響,讓這門傳統藝術在更大範圍的人群内得到傳播,自然會達到弘揚傳統文化的效果。

“教育”,是古老戲曲藝術傳承下去的關鍵詞之一。

戲曲藝術衰落的原因(戲曲發展仍有難題待解)4

資料圖:京劇走進小學校園傳承國粹文化 張泉 攝

巴圖亦表示,2018年,中國戲曲學院設立了行當齊全的昆曲大班;在2019年的招生結構中,依然會适當地拓展昆曲招生規模,“戲曲教育在戲曲行業,戲曲文化事業發展領域之中是一個核心領域”。

“戲曲教育、發展要有普及的思維,要懂得普及路徑。”中國戲曲學院繼續教育部主任姚志強覺得,對戲曲教育來說,在加強專業表演人才培養的同時,那些和戲曲有關的專業,導演、戲文等,也需要關注。

姚志強認為,除了演員自身基本功要加強,要繼承戲曲中的優良傳統外,其相關專業的人才亦是身在其中,都要懂得戲曲這種傳統文化的形式和内涵,“如此才能形成合力,把‘戲曲進校園’、戲曲教育和傳承等工作落到實處”。(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