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有這樣一座神奇的中學,不是市重點,錄取分數線卻隻比享譽全國多年的人大附中低2分。高中部自2021年開始招生以來,連續兩年一直位于朝陽區的榜首。翻開這所學校高中2022年畢業生的錄取學校名錄,就可以看出為什麼這麼多優秀學生和家長對這所成立僅9年的學校偏愛有加:賓夕法尼亞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國王學院、羅德島設計學院……
2020年,該校成功送出成立後的第一批畢業生,其中1人被哈佛大學錄取,74%學生被美國前30綜合大學和文理學院錄取,95%學生被美國前50綜合大學和文理學院錄取,而申請藝術方向的學生,100%被英美專業排名第一的藝術院校錄取。
作為這所學校創建以來的第一任校長,夏青峰更是一個與衆不同的教育工作者。在與師生合影時,校長們往往端坐在正中央,他卻喜歡站在角落。教育部直屬《中國教育報》這樣描述他的特别之處:“很多校長熱衷于用制度來約束師生,夏青峰則更相信信任的力量,打造舒展的校園文化。”
作為一名深受學生愛戴和家長信任的校長,夏青峰也在不斷地學習、實現自我成長。他說:“北京中學在不斷往前走,從相對粗放型的管理再向前一步,管理者的思維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而在當代中國,大批優秀企業家正是管理思維方式最好的老師,我希望向他們借鑒智慧,充實我的思考,也進一步完善學校的管理。”
1、内心躁動的年輕教師 1992年初,南方談話為中國的改革開放開啟了新階段。華夏大地上,變化日新月異,經濟發展持續加速,城市規模持續擴大。僅在教育領域,這一年國家教委辦公廳印發《全國城市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工作指導綱要》,修定《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工作指導綱要》,一系列改革走向更深化的領域。
把鏡頭持續放大聚焦、再聚焦。安徽省廬江縣沙溪鄉勝崗村,一直以來有個奇怪的事情,村中心小學不遠處有一片墳地,每到入夜,就有一個20出頭的年輕人就會跑到墳頭上去,一邊溜達一邊唱趙傳那首當時紅遍中國的歌“我是一隻小小小小鳥,想要飛,卻飛也飛不高……”
這個年輕人就是村中心小學的數學老師夏青峰,他的父親也是這個村裡的一名鄉村教師。今夏熱播的電影《隐入塵煙》裡說,農民的腳就像莊稼一樣長在土地上,除了驢子啃掉、鐮刀割掉,哪兒也去不了。而在夏青峰父親的那個時代,鄉村教師也同樣深深紮根在這方寸天地。這也是夏青峰最初并不想當教師的原因。
但個人命運總難免跟曆史的洪流緊緊相連。改革開放後的十多年時間裡,各項事業飛速發展,這背後需要大量的新時代人才來支撐。而基礎教育成為了為新時代培育人才的關鍵環節。為了給基礎教育領域輸送優秀的師資人才,全國各地都成立了中等師範學校(以下簡稱“中師”),中考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被選拔進入中師,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小學校,從而成為國家的公辦教師。
在那個我國仍然處于二元體制的時代,這是衆多農民家庭的孩子夢寐以求的出路。夏青峰就這樣進入中師,并在畢業後成為了本村的一名教師。雖然與自己的意願相悖,但是這個年輕的教師思維活躍,知識豐富,很受村裡的學生們喜愛。漸漸地他也喜歡上了這個職業。
但喜歡是一回事,心中的不甘是另一回事。他渴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渴望去迎接更大的挑戰。正如《平凡的世界》中描寫的孫少平,讓同鄉和兄弟都不解的甯願去大城市做建築工或者挖煤工一樣,在那個變革的時代,内心的洪荒之力驅使着這個小村落裡的知識青年去做些什麼。在夜晚的墳地唱歌,成為了釋放能量的重要出口。
1992年的暑假,已經工作了3年的夏青峰第一次走出了那個小村落,坐火車來到廣州打短工:一份工地上的電焊工作,一份餐館裡的服務員工作。
2、叩開命運之門 人常說目标明确的人總會有所建樹,也許沒錯,但同時,很多人并沒有那麼明确的目标,甚至在很多年都是迷茫的,他們的特點隻是心中有火,眼裡有光,不願意折服于命運的安排,不願任時光虛擲。
1993年暑假,夏青峰再次放下教鞭、卷起袖管,買火車票奔赴了另一個經濟相對發達的城市——蘇州。問他為什麼兩個暑假接連往外跑,他告訴嘉賓商學:“也許想要攢一點錢來考研?但這件事當時并不緊急,我其實也不知道為了什麼,也許就是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那個大城市快速發展、快速建設的年代,工地上的工作是永遠不缺的。後面的人轉頭看時,會把他們統一臉譜化成為一個詞“農民工”,但其實在這個集體裡,不知道藏了多少昔日的榮譽和即将成真的夢想。
在蘇州,22歲的數學老師夏青峰找了一份“掄大錘”的工作——拆除舊房屋。一場接連數日的大雨來襲,工地被迫停工,工友們都窩在工棚裡打撲克。夏青峰象征性地應付了幾手,就走出工棚,面對着漫天的水霧再次陷入沉思:這,就是全部了嗎?
從廬江到廣州、蘇州,火車輕松連接了物理上的距離,而命運的變遷卻沒有售票口。就在停工的這幾天,夏青峰坐車來到了當時作為全國标杆的位于無錫市的華西村,卻并不知道去尋找什麼。也許是出于職業的好奇,他經過當地的華士中心小學時,刻意多停留了一會兒。
剛好校門口一位女士看他在校門口張望,問他找誰。夏青峰一時語塞,不知道如何回答,便打算轉身離開。但就在離開的一瞬間,他又轉回身,強撐着說了句:“我想找你們校長,我也是老師,我想問你們這裡招不招老師。”
夏青峰的這個回答其實原本沒有指望能夠收到正面回答。且不提見到校長是否有難度,要知道那個年代,找工作遠沒有現在這麼自由,特别是公職教師的調動。沒想到的是,這位女士真的就将他領到吳辰校長那裡,夏青峰的命運自此改變。
在校長的辦公室裡,吳辰發現這個小夥子有思想有見地,而且是一個受學生喜歡的好老師。夏青峰問過吳辰為什麼會邀請他來華士工作,吳辰說,她就是看中了夏青峰的那雙眼睛,亮亮的。後來的事實證明,至少在華士,這是一個伯樂與千裡馬的佳話。
到華士的第一年,夏青峰就開始一邊上課一邊給自己補課,開始攻讀大專。第三年,夏青峰就入選了“無錫市師德高尚好園丁”,次年,他又在全國優質課比賽中赢得全國一等獎的第一名。2005年,34歲的夏青峰完成了本科學曆,也被評為江蘇省數學特級教師。在随後的4年,又獲得了教育碩士學位,後來又獲得了教育博士學位。
連續10多年的學習,對于這個來自小村的小學教師來說,完全是一次重塑:視野的開闊、格局的放大和思維能力的提升。這讓他一步步地從一個普通鄉村教師成長為全省名師,進而成為整個教育機構的管理者。
2006年,夏青峰成為華士實驗學校校長。2007年,華士實驗教育集團成立,夏青峰任董事長、總校長。
3、二十載歸來仍是少年 在整個采訪過程中,嘉賓商學記者之所以一刻不停地感覺到夏青峰靈魂深處的洪荒之力,是因為他并非像很多人那樣,僅僅是對于線性的“向上”更感興趣,比如管理更大的公司,擔當更大的官職,或者積累更多的财富。夏青峰的“躁動”是希望有更多的施展,或者說,能接受更多的挑戰。
有一個鮮明的例子發生在夏青峰獲得全國教學比賽大獎之後,此時他在校内的職務已經是華士的副校長。有一年,夏青峰很想到企業去,他找到吳辰說明理由:自己從來沒有接觸過企業或者商業的世界,他希望去看看那個領域的樣子,或者在那裡重新開始。
當時華士剛好有一個剛剛起步的校辦廠,知人善任的吳辰幹脆讓夏青峰當了這個廠的營銷經理,把廣州及周邊的幾個城市劃給了他負責“包片”。夏青峰回憶,這個新職位讓他非常興奮。至今他仍然記得,他如何熬夜讀完了一本《最偉大的推銷員》,并按照裡面所說的“堅持去敲開第101個大門”,記得如何連續兩天在同一家下遊工廠門口,陪保安一起抽煙,隻為了讓這個保安給廠長遞個介紹信。
事業順利,功成名就是很多人渴望的事。同時對于那些心理能量過于充盈的人來說,一個階段的成功後,往往會追求更大的挑戰。
華士教育集團成立後規模不斷擴大,2年後已經成為一個囊括幼兒園、小學、中學等數十所學校,上萬學生的大集團。從鄉村教師到一個師生過萬的大教育集團的董事長,此刻的夏青峰已算有所成就了。但此時的夏青峰,那顆少年心又開始了新的躁動。
2010年,北京市朝陽區推進教育強區的“朝陽行動”進入第三年,39歲的夏青峰剛好到北京出差,趕上了朝陽區面向全國招聘校長的考試。他試着考了一下,沒想到接到了錄用的信息。這時他已經任教超過20年,僅華士教育集團當校長都有4年了。
“北京也許不一樣,更大的世界,更大的挑戰,”夏青峰當時想:“而且,更重要的是,40歲之前再不折騰,以後折騰的動力就慢慢小了。”
就這樣,他離開了完成人生第二次成長的江蘇,成為了北漂一族。當時他擔任校長的管莊中心小學,規模隻相當于華士教育集團旗下10多所小學中的一個。在這裡,他通過改造校園環境、組織學生禮堂演出,邀請全國名師講座等一系列改變,開啟了一個校長的“二次創業”。
也是在這裡,他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水平被再次驗證,管莊中心小學在師生和家長心目中的形象在2年多的時間裡快速攀升,校園面貌煥然一新,成功升格為區教委直屬小學并更名為“朝陽區第二實驗小學”。
2013年,籌辦多年的北京中學正式成立,這所以北京為名的學校被各界寄予厚望,而夏青峰在管莊中心小學的表現使他成為了學校首任校長的人選。
4、讓北京中學成為“精神家園” 2020年,北京中學最早的一批通過“1 3”實驗項目入校的學生畢業。成立7年,北京中學和校長夏青峰交出了第一份“考卷”。到2022年三屆高考結束,學校每年都有10%—20%的學生升入清華北大,每年都有學生達到700分以上;國際升學三年中,分别有74%、100%、80%的申請美高方向學生升入美國前30名的大學,每年都有藤校錄取。不僅是高考成績亮眼,北京中學學生的綜合素質更是讓人刮目相看。
《中國教育報》描述北京中學的課程設置的時候,用了開設堪稱“奢侈”這個評價。報道稱,課程以基礎課程、拓展課程與潛能課程相融合。拓展課程分為閱曆、學院、雅趣、服務、健身五大系列,在豐富性的基礎上,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選擇性,旨在培養學生的領導力、創造力和優勢力。同時,學校鼓勵并指導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采用自修、研修、導修、講修的學習方式,并鼓勵學生免修學科。
在這樣一個與衆不同的體系下,北京中學的素質教育理念和實踐成功結出碩果。2020年成功考入哈佛大學的黃彥清,通過媽媽的信件對母校作出了這樣的評價:“北京中學特别注重培養孩子全面而自由地成長,課程個性化程度高。比如在校園裡他和小夥伴們參與邀請中科院主持的研究性學習,寒假到企業和自動化所參加職業體驗實習,一起自創了自己的快遞盒子項目,組隊參加國際建模比賽和投資大賽……北中的特點是無限放大每位學生的特點,所有潛力在北中都得到爆發的機會。”
近年來,夏青峰參加很多教育界的論壇訪,其中對于北京中學的辦學理念有非常豐富的闡述,這些闡述不斷被教育界媒體轉載。其中讓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學校的“信任文化”與“精神家園”兩點。相信信任的力量,讓人人得到尊重、人人享有機會、人人有所追求,人人體驗歡樂和成功。
問及心目中北京中學的理想的樣子是什麼,他說:“希望每個人都能真的喜歡學校這個地方,把學校當成一個家,獲得精神價值,獲得成長動力,達到享受學校的境界。學生有一個精神支點,即使他将來離開學校,或者處于人生低潮時,都能夠回顧學校,并在回顧的同時找到一種精神的力量。”
采訪、撰文|張南島
編輯|韓哲
出品|嘉賓商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