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3歲天才兒童王恒屹

3歲天才兒童王恒屹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0-07 08:39:23

  被康震、董卿、撒貝甯目為“神童”的他,在詩詞大會上又火了一把 3歲天才兒童王恒屹(小尼他4歲的身體裡住着一個大叔)(1)

  《中國詩詞大會》開春第一播,讓很多人對五歲半的王恒屹印象深刻。

  這個來自山東青島的小家夥,有着和他年齡不相符的沉穩:兩隻大眼虎虎生威,接物待人不卑不亢,而且一臉雲淡風清,簡直有種幽燕老将的氣韻。

  節目中有兩個好玩的鏡頭

  第一個。讓說出一個帶“南京”的詩句,眼看到了讀秒時刻,他脫口而出:“南京犀蒲道,四月熟黃梅。”

  談感受,他兩手一攤,說:“‘南京’我本來以為自己不會呢,結果它自己冒出來了。”

  這個小表情直接逗樂了評委席上的康震,他也兩手一攤,說:“沒辦法,咱就知道的那麼多!”

  3歲天才兒童王恒屹(小尼他4歲的身體裡住着一個大叔)(2)

  第二個。最後一道選擇題,王恒屹随手點了一個A,正确!接着他肩膀一聳,歎口氣說:“蒙的!”

  康震笑道:“我的天呢,太傲嬌了!”

  王恒屹沒有理由不傲嬌。

  他小小年紀,已經認識3000多個字,熟記580多首詩了。

  随便給他一本書他就能讀;給他起個頭,“三百千”、《弟子規》、《嶽陽樓記》、《少年中國說》等等等等順口就能接下來。

  不僅如此,給他一秒的音樂前奏,他能立馬辨出他熟悉的歌曲……

  王恒屹被稱作“行走的小詩詞庫”、“中華小曲庫”……

  ——知道悅華為什麼了解那麼多嗎?

  因為王恒屹從三歲起就已經是全國各大綜藝節目裡的“孩兒”了。

  在《出彩中國人》中,他是康震教授講述的“中國故事”中的“男一号”。

  在《挑戰不可能》中,他獲得了“挑戰不可能”年度獎項,是董卿為他頒獎。

  再揭個大家可能知道的“秘”,《中國詩詞大會》新晉主持人龍洋,和小恒屹是“舊相識”。

  在去年央視端午節節目中,作為主持人的她就得到過小恒屹的贊美:“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

  3歲天才兒童王恒屹(小尼他4歲的身體裡住着一個大叔)(3)

  這樣大家就知道王恒屹和《中國詩詞大會》淵源有多深了吧,就知道他為什麼會第一個上場,為什麼有那麼多鏡頭了吧,就知道他為什麼那麼淡定了吧?

  套用康震的一句話:“沒辦法,誰讓咱這麼牛!”

  在詩詞大會上,龍洋說他:“見多識廣,神童來着”

  蒙曼評價他:“小天才,表現力非常強,而且很淡定,所以我覺得方方面面超越了我們對一個五歲多的孩子的認識。——前途未可限量。

  那麼這個“天才”是怎樣被發現,或者說“神童”是怎樣煉就的呢?王恒屹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天資聰穎。 王恒屹家在青島李滄區,父母本科畢業,并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高知家庭。

  恒屹媽媽講,孩子一歲多點時,她在床邊讀《三字經》,有一天,讀到“人之”時,孩子接了個“初”,再讀“性本”,他又接了個“善”。

  發現了孩子的記憶力與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天賦後,全家就開始了有意識的培養。

  方法也不高大上——給他讀詩詞,教他認國旗,陪他聽音樂——這些辦法,現在的中國家庭都在用。

  結果,到三歲時,他已經認識了兩三千字,背下了100多首詩,熟悉了200多首歌曲。

  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孩子确實“天賦異秉”。

  3歲天才兒童王恒屹(小尼他4歲的身體裡住着一個大叔)(4)

  如果說天賦是一方面的話,那麼小恒屹在專注力與對待事物的持久性也要高同齡的孩子一籌。 舉個側面的例子。在《挑戰不可能》中,有個還原詩句挑戰:把三個字還原成一聯詩。當完成到還剩兩個題目時,恒屹忽然卡住了。他睜大眼睛,陷入了“長考”。

  這可急壞了旁邊的小撒,他又是喊加油,又是提示換題目,但恒屹就盯在那裡,不為所動。最後董卿問:“用不用提示下?”恒屹答“不用”,因為他已經有答案了!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而言,小撒和董卿的做法恰恰是錯誤的,因為對孩子而言,那是幹擾,會分散孩子注意力的。

  當然這也從側面印證了王恒屹在思維品質上的優質。

  注意力與後天的培養關系尤大,對恒屹而言,他的專注力同他的背誦訓練密切相關

  3歲天才兒童王恒屹(小尼他4歲的身體裡住着一個大叔)(5)

  不僅如此,背誦訓練還可以促進理解力的提高。 有一個很好玩的例子。在一個綜藝節目中,主持人問他,你怎樣對待别人的關注?

  他回答:“他們誇我了,我心裡很不安。因為《弟子規》裡說了一句話:‘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聽到别人說(我)的過錯,就感到欣慰而承認,這樣才能進步。”

  小小的年紀,不僅會背《弟子規》,而且能理解到這個地步,實在是不容易。

  如果放在一般的孩子身上,恐怕連主持人提問中的“關注”這一詞也理解不了。

  可見,這個背誦訓練對孩子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不僅有注意力,還有理解力,甚至影響到了他的行動力。

  以上幾方面主要分析了王恒屹在智力方面的發展,這些與他的天賦和主觀努力密不可分。

  但怎樣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并讓他不怕挫折地為一個目标而持久努力,這應和家庭教育相關。 悅華并沒有機會深入了解這個家庭,所以所做分析全部基于各媒體的報道。

  媒體為小恒屹所貼的一個最顯眼的标簽就是——“奶奶帶大的孩子”。

  恒屹的父母不在青島工作,所以稍大點之後就交給奶奶帶。

  一提到“奶奶(或姥姥)帶大的孩子”,我們是不是就會自動腦補出這樣的畫面:衣着“紅綠配”,跳着廣場舞,鬧起來滿地打滾……

  3歲天才兒童王恒屹(小尼他4歲的身體裡住着一個大叔)(6)

  可人家祖孫是這樣的——

  鏡頭一。(某綜藝節目)

  主持人:小屹,介紹一下你和奶奶。

  王恒屹:我是我奶奶的孫子。

  鏡頭二。(某期《開門大吉》)

  小尼:小屹,你的夢想是什麼?

  王恒屹:為奶奶買個按摩椅,奶奶太辛苦了。

  這說明什麼呢?

  奶奶帶孫子并不可怕,關鍵是孫子遇到個什麼樣的奶奶——愛打麻将的奶奶,愛跳廣場舞的奶奶,還是愛詩詞歌賦的奶奶……

  小恒屹幸運的是,他剛好遇上了最後一個類型的。

  3歲天才兒童王恒屹(小尼他4歲的身體裡住着一個大叔)(7)

  這是個“學習型”的奶奶。 接手孫子後,這位50多一點的“年輕”奶奶,繼續按兒子、媳婦的既定方針辦,陪孫子讀書識字。這個過程,不僅孫子提高了,奶奶也從中學到了東西。

  有一段時間恒屹喜歡上了“飛花令”,于是祖孫二人就一起對詩。為什麼不和其他人對?因為别人不是對手——奶奶會背100多首,爸爸才會20首!

  這是一個會言傳身教的奶奶。 董卿在“年度優秀挑戰者”的推薦詞裡宣讀道:“他(小屹)告訴我們‘挑戰不可能’,就是一遍不行兩遍,兩遍不行三遍。”

  而這個讓董卿印象深刻的“挑戰宣言”,正是來源于恒屹奶奶陪伴恒屹一起走過的日子。

  在學習中,小孩子難免會懈怠。不想學了,奶奶就拿身邊例子教育他:

  “你告訴我,說小朋友不喜歡學習,你就用‘幼不學,老何為’的話來幫助他。那輪到你了,你怎麼不想想這句話呢?”(大意)

  于是,“他一想,哦,也是,就說,‘那我還是來學習’吧。”

  《開門大吉》中,眼看到手的2000元的夢想基金由于一時失誤,全部歸零了。小小的孩子難受極了,在奶奶的懷裡他還是舉起小拳頭,拖着哭腔說:“我還會回來的,我還會回來的……”

  通過恒屹這個“奶奶帶大的孫子”,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天才”、“神童”之路,不僅要有智力相伴,還要在重重的挫折下脫胎換骨,雖然這一過程對一個五歲半的孩子而言實在是殘酷。

  這才是所謂的“情商”教育。

  3歲天才兒童王恒屹(小尼他4歲的身體裡住着一個大叔)(8)

  分析了一個天才孩子的成長之路,我們會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上有所收益,但悅華還有一點“冷思考” 在一個綜藝節目中,有這樣一個小細節讓人印象深刻:

  一個比恒屹大幾歲的小網紅,上節目出了名,很“嘚瑟”,對主持人說:“有兩個節目組來找我,讓我回絕了,我隻上這個節目。”

  那時的恒屹應該不到五歲,他奶聲奶氣地“怼”道:“謙虛使人進步。”

  畫外笑聲四起。

  這段畫面不知道經沒經過剪輯,但這句話從一個剛和這個世界相遇不足2000天的孩子嘴裡說出來,總有種無法形容的“違和感”!

  有時一恍惚,就覺得這個小恒屹簡直就是《慶餘年》裡那個穿越而來的小範閑。

  小尼曾這樣評價恒屹:“4歲的身體裡住着一個大叔。”

  還有個主持人也調侃恒屹媽媽:“小屹是你和外星人聯合出品的吧!”

  早慧的孩子是“神迹”,但怎樣讓早慧的孩子在漫長的一生中快樂地生活,怎樣讓他創造與他的聰慧相匹配的社會價值,卻是一個課題。

  3歲天才兒童王恒屹(小尼他4歲的身體裡住着一個大叔)(9)

  首先從外界角度說。 “聖代無隐者”。這個時代可以方便地發現天才、神童,并且通過媒體迅速宣傳、包裝,在短時間制造出轟動效應,這是天才們幸運的地方。

  但不可避免地,你接受了包裝,同時也就認可了改造。而媒體的“台本”、“效果”,使一個人不得不被動地接納很多東西——對一個小孩子而言,可能更加難以自适。

  所以,我們從王恒屹身上看到的“幽燕老将”的沉雄氣韻,與他本該天真爛漫的年齡形成了多麼大的反差!他能不能辨别哪種狀态是真實?

  其次從家庭而言。 一個媽媽這樣評價王恒屹:“作為人家的孩子,我會為他鼓掌、叫好;但要是我自己的孩子,我不會讓他壓力那麼大。”

  有時候我們對孩子強調堅持、堅強,卻忘記了他僅僅是個孩子。

  3歲天才兒童王恒屹(小尼他4歲的身體裡住着一個大叔)(10)

  還是回到《開門大吉》現場,小恒屹在得知失敗的一刹那,眼睛中那種黯淡讓人心痛。他四處尋找,原來是在尋找棒棒糖。

  他想用棒棒糖來安慰他的憂傷,但眼淚還是要流。

  “我還要回來的……”他小聲說。

  奶奶說:“大聲說出來。”

  我要是奶奶,我會說:“大聲哭出來。”

  哭,對孩子而言,并不代表不堅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