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家秀”和“買家秀”?一景區“天空之鏡”遭遊客當場吐槽。新京報我們視頻截圖
據新京報報道,5月25日,有網友吐槽某景區“天空之鏡”景點的實景和宣傳照反差太大。該景區微信公衆号介紹,“天空之鏡”是景區斥巨資打造,為國内首創。“而網友拍攝的視頻則顯示,“天空之鏡”上布滿腳印,步道兩側隻纏着幾道布條作為圍擋。
這真是“開局一張圖,内容全靠P”。光看文案與照片,這處所謂的“天空之鏡”可謂不去就後悔的人間仙境:站在天空之鏡上如同懸挂藍天之上,走在上面猶如漫步雲端,懸空而行……但到了之後,才發現這就是一面踩滿腳印的鏡子,人聲嘈雜,還能看到随意扔在地上的礦泉水瓶,妥妥地“去了就後悔的人間陷阱”。
可即便如此,景區工作人員在接受采訪時還是堅稱,照片是實景拍攝,之所以宣傳照片與實景反差較大,是因為“專業攝影師拍的”。
專業攝影師确實有這個能力,小水坑能拍出大海,50平米的開間能拍出大平層的感覺,但問題是這處景點與遊客的遊覽體驗差距實在太大,一句“實景拍攝”解答不了疑惑。
國内很多景區都存在這樣的現象,為了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到景區中遊玩,很多景區會進行誇大宣傳,“照騙”是一種,把景區冠以“最”字頭是一種,譬如最美、最大、最高等;以免費之名招攬遊客,再以各種名目收費也是一種。類似誇大、虛假宣傳,都對遊客權益造成了傷害,最終折損的是景區品牌。
這處名曰“天空之鏡”的景點,走的是典型的概念旅遊的路數。概念旅遊的套路是将景點附會一個唯美意象,起一個好聽的名字,然後通過大規模的宣傳推出景點。在網紅經濟火熱的當下,這種模式被景區廣泛采用,屢試不爽。
概念旅遊不是問題,問題在于,一些人将概念營銷做成了虛假宣傳,以概念之名行忽悠之實,這就完全跑偏了。實際上,别說是這處名氣不大的景點,就連以往的那些名山大川,在被火熱的旅遊産業裹挾之後,也屢屢被遊客投訴。這些案例也說明,景區宣傳最重要的還是“名副其實”。
這次疫情給旅遊産業帶來巨大沖擊,收入銳減。後疫情時期,各地景區紛紛複園複業,為彌補前期虧空,難免有些心急,表現出某種“流量饑渴症”,但再怎麼着急,也不能背棄了誠信經營的準則。
該景區的“天空之鏡”确實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有關景區營銷的醜陋,也照鑒了一個道理:把遊客當“猴”耍,隻會搞臭自身名聲,反受其害。
來源:新京報
編輯:毋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