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短暫的強漢将星——骠騎将軍霍去病(1)主筆:閑樂生 霍去病出生于西漢建元元年(前140年),他與衛青一樣,也是個私生子。其生母正是衛青的二姐衛少兒,其生父霍仲孺,則和衛青的生父鄭季一樣,也是平陽縣的一個小吏。“仲”就是排行老二的意思,“孺”就是小孩兒、幼兒的意思;霍仲孺,其實就是霍小二的意思,跟劉季、鄭季的名字一樣,檔次都不高,看來家庭出身一般。所以,衛少兒雖與霍仲孺私通,且未婚先孕,但由于衛子夫很快就得到了漢武帝的寵愛,所以衛少兒也飛上枝頭變鳳凰,幹脆抛棄了霍仲孺,攜子獨自來到長安,又與“檔次更高”的陳平曾孫陳掌私通,漢武帝一看,幹脆就将霍少兒賜婚給了陳掌。當時,霍去病尚在襁褓之中,對自己的生父一無所知。
受到舅舅衛青的影響,霍去病在少年時代就“善騎射”。漢武帝很喜歡他,讓他做了自己的近臣侍中,準備也将他培養成一個抗匈名将。
這一天很快到來了,
元朔六年(前123年),年僅十八歲的霍去病被武帝任命為剽姚校尉(注1),命其随大将軍衛青出擊匈奴。
衛青就給了霍去病八百骠騎,讓他趁着漢匈主力大戰之機,深入匈奴後方腹地,相機打擊匈奴後勤力量。
衛青這麼做,本來隻是想碰碰運氣,可沒想到,霍去病這位少年軍事天才,給了他一個奇迹。
霍去病打仗,從不看孫吳兵法(注2),所以沒有任何章法,他唯一的章法,就是快!
速度快,就不需要糧草,不需要後勤,數百裡轉瞬即至,戰士們想要生存,就隻能戰勝敵人,然後直接從戰利品中獲取補給。霍去病為這種戰法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鷹擊!他的副手趙破奴,也因此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名号,叫鷹擊司馬。
匈奴的馬不是很快麼?霍去病的馬更快,比長空飛鷹還快,它遠翔千裡,一擊即中,根本不給敵人任何喘息的機會。
如果說衛青的大軍是一尊重炮,行動緩慢,但威力無窮;那麼霍去病的八百骁騎就是一柄暗器,銳小鋒利,殺人于無形。
另外,霍去病打仗,非常重視情報作用,史書上記載了好幾位霍去病部将,都是從匈奴投降過來的;比如他的副手趙破奴,雖然是邊塞漢人,但幼時就流浪于匈奴地區,後歸漢從軍。此外還有後來被封為宜冠侯高不識,被封煇渠侯的仆多,都是從匈奴投降過來的帶路黨。以匈奴人“破奴”,這大概就是霍去病的成功密碼。
于是,匈奴這次慘了。
在草原的深處,匈奴單于伊稚斜安排了一支預備隊,或者說是後勤部隊,由自己的相國率領,共有五千餘人,這支部隊本沒有參戰任務,為的隻是有備無患。匈奴單于此役之部署,不可謂不精密也,可惜他将注意力太過放在衛青身上,從而忽略了一個更加可怕的殺手。結果導緻這躲在後方最安全的預備隊,竟變成了草原飛鷹霍去病的獵物。有備無患成了無備有患。
當霍去病意氣揚揚的立馬在一處小山坡上,望着山谷中一眼望不到盡頭的匈奴營帳,他難掩心中激動:真好大一塊肥肉,大家随我沖,今日便在此大快朵頤一番!
真好大的口氣,自己這邊不過才八百人,就想吃人家五千餘人,你吞的下嗎你!
嘿嘿,霍去病笑。吞不下也可以狠狠的啃一口,能吃多少吃多少,吃不完打包。
果然,當霍去病八百骠騎從小山坡上沖下,那麼快的速度,那麼彪悍的氣勢,搞得匈奴人還以為單于駕到,慌忙出來迎駕,等發現事情有點不對,遲了,鋒利的劍鋒已刺穿他們的喉嚨,再醒來,已是奈何橋邊。
常言道兵貴神速,行軍的迅速與突然性,是戰争的靈魂,将其發揮到極限,足以扭轉一切人數與地形上的劣勢。所以有句俗話叫做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排第一。世間戰法浩瀚無窮,但萬法不離其宗,隻一個快字,霍去病就掌握了戰争的真谛,這莫非就是性格産生的能力,天生就是軍事奇才?
結果,大多數匈奴人還來不及上馬,就被八百骠騎往來一通沖殺,死傷無數。匈奴相國與當戶(匈奴管民政之官)見事不妙,趕緊跪地投降。匈奴單于的叔父羅姑比自恃勇猛,不肯投降,竟帶了一幫人徑直前來挑戰,卻被霍去病一劍砍落馬下,生擒活捉。而趁着這會兒功夫,匈奴人抓緊時間四面逃散。霍去病兵少,顧不了其他,隻得窮追猛打一支,并最終将其一網打盡。兵士們砍了那為首将官的頭,一問俘虜,竟是伊稚斜的堂祖父藉若侯産。
雖砍不了匈奴單于的頭,卻送他爺爺上西天了,一時間,漢軍歡聲雷動。
此役,霍去病獨以八百虎贲之士,深入胡境,馬踏匈奴,擊潰近十倍于己之敵,斬首虜兩千零二十八級,包括數名匈奴的高官以及單于的長輩,要麼命喪黃泉,要麼成了漢軍的俘虜。如此完勝,可謂驚世駭俗,冠絕三軍。衛青聞訊後心内大石終于落地,一整夜歡喜無限,簡直比自己打了勝仗還開心。
——好小子,真能打,比舅舅我還能打,你是咱們家的驕傲!
霍去病初試牛刀,就砍了頭大象回來,進步的比當年衛青還快!看來,又一顆外戚将星要冉冉升起了,未央宮内,漢武帝抱着漠南捷報,在睡夢中笑醒。
對于皇權來說,外戚使起來順手,用起來放心,再加上超能打仗,功高而不震主,這簡直是任何皇帝都夢寐以求的神器,而且一來就是兩個,劉徹當真是祖墳上冒青煙,鴻運當頭,想不名垂百世都難哪!
次日,武帝下诏:“剽姚校尉霍去病,斬敵首級與俘虜敵酋人數均居全軍第一,勇冠三軍,功亦冠三軍,是以千六百戶封去病為冠軍侯(注3)。”
霍去病一戰封侯,且年僅十八歲,我查了查史書,目前為止,隻發現這一例。
什麼是少年得志,這就是少年得志!所謂英雄不問出身低,更加不問年齡低,人家十八歲就立下了旁人八輩子都未必能達成功業。這就是網上說的,出道即巅峰,起點即王者,再來一句,不服不行。
兩年後,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霍去病又被提拔為骠騎将軍,率一萬騎兵,從隴西郡出塞,兵發河西。再次踏上光榮之旅。
霍去病隻有一萬騎,而匈奴河西各部總計有十餘萬軍,但他無所畏懼。
除了最大的兩個王渾邪王與休屠王外,河西走廊上還散居了好些匈奴小王,說句群龍無首或許不準确,因為匈奴單于伊稚斜派了個兒子到這裡督撫匈奴諸種落,但說句一盤散沙卻毫不過分,因為他們缺少統一的指揮号令,通常都是各自為戰,這就給了霍去病極好的各個擊破的機會。
霍去病大軍從隴西郡出發後,馬不停蹄,一路飛兵,越烏戾山(今甘肅靖遠縣東南端之屈吳山),渡黃河,伐速濮部(匈奴名族,常與單于婚姻),涉狐奴水(今甘肅武威市石羊河),六日轉戰千餘裡,踏破匈奴五王國,有如摧枯拉朽般将河西諸小王紛紛擊潰。這些部落本是匈奴的“外圍組織”和“脅從分子”,所以霍去病在穿插分割并包圍這些部落後,很輕易的就迫降了他們,并承諾歸順後絕不搶掠他們的财産與子民。這樣一則是為了減輕負擔而在接下來的戰鬥中輕裝上陣以便高速推進,讓其他頑抗的匈奴正規軍始終無法做出有組織有計劃的反擊。二則就是為了孤立“欽差大臣”伊稚斜之子。
看來,霍去病不僅是個軍事天才,而且頗有政治頭腦。他為了分化瓦解匈奴河西各部,竟甯願放棄軍功的重要憑證俘虜數,這可真不像一個二十歲的小将所為。另外我猜,在出征之前,霍去病一定有找過曾出使西域途徑河西走廊的博望侯張骞,向他詳細詢問了河西的地形、風土,以及部族等情況,所以他才能有的放矢,如此迅捷取得勝利。
結果一轉眼,伊稚斜的兒子變成了光杆司令,他一看大事不好,趕緊拔腿就溜,還好他跑得快,就差那麼一丁點兒,霍去病的騎兵就俘虜了他,真可惜。
接着,霍去病繼續縱橫河西,往北再回頭向南,在焉支山(今甘肅張掖市山丹縣大黃山)南北殺了一整個來回,追的渾邪休屠二王到處跑,終于在臯蘭山(今甘肅臨夏縣東南)這個地方,匈奴人無處可逃了,因為再向東南跑就是黃河,河那邊就是漢朝隴西郡地界,事到如今,他們已再無退路,所以他們決定在此反擊。無論如何,漢軍一萬騎已經連續作戰了二千裡,人困馬乏,也許這就是個絕地翻盤的最好機會。
圖:臯蘭山霍去病塑像
霍去病見此,不驚反喜,他要的就是這個結果,他已經厭倦了攆兔子。所謂深入敵境,利于速戰,他現在迫切需要一場決戰,給負隅頑抗的匈奴人以最沉重的打擊!
霍去病對這場鏖戰信心滿滿,他的漢軍剽姚營最擅奔襲,最擅惡戰,人困馬乏,不存在的!
果然,漢軍将士們非常興奮,這一路來,匈奴人都是不戰即潰,隻知道逃跑,捕斬首虜數遠遠低于他們的預期,真太沒勁太令人失望了。如今大戰終于降臨,那高聳入雲閃着金光的臯蘭山,正是他們改變命運飛向光明的踏腳石啊,弟兄們,殺,殺敵立功搏功名的時候到了!
一日“合短兵”過後(注4),四野甯靜,殘陽映照在臯蘭山下,遍地都是匈奴人的屍體。
霍去病将滴血的長劍收入鞘中,仰天長嘯。他,又創造了一個奇迹。
匈奴各部共一萬三千人,被斬首8900級,損兵超過七成,折蘭王被殺,盧侯王被斬,渾邪王之子及其相國、都尉,全體被擒;另外還有堆積如山的甲仗辎重,甚至休屠部的聖物“祭天金人”都成了漢軍的戰利品(注5)。隻有渾邪王休屠王兩個老大率殘部潰散無蹤。
漢軍這邊,不但殺光了匈奴軍的全部精銳,并擒獲了大量俘虜與辎重,而且兵力損失基本可忽略不計(銳悍者誅,全甲獲醜)。如此神奇戰績,已經超越了衛青河南大捷。新的戰神,誕生了。
長安城未央宮内,漢武帝手捧“小金人”,與衛青彈冠相慶把酒高歌,興奮之餘随即下诏,益封霍去病二千戶。
至此,河西戰役已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最後的勝利還未到來,因為河西走廊還在匈奴人的手中,其各部之精銳雖然被殲,但殘部加起來仍有近十萬之衆。所以漢武帝的滿意也隻是暫時的,河西走廊,他志在必得,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必須醞釀一場更大規模的戰争。
注1:各種文本不同,剽姚,骠姚,票姚,嫖姚均可通假。其意,強勁疾捷之貌也。
注2:見《史記》卷111《衛将軍骠騎列傳》:“天子嘗欲教之孫吳兵法,對曰:‘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
注:3:《漢書》為兩千五百百戶,其所封之冠軍城在今河南内鄉縣。
注4:從“合短兵”三個字來看,霍去病并未與匈奴人比拼弓箭騎射,而是發揮漢人的兵器優勢,與其進行騎兵沖擊與短兵肉搏。
注5:有些古籍(《史記三家注》、《漢武故事》、《通典》、《陔馀叢考》等)說這些祭天金人正是從中亞經西域傳來之佛像,但通覽世界史,佛像是公元一、二世紀才産生的事情,最早誕生于中亞的貴霜,在此之前,佛教并不主張偶像崇拜,且未見其傳入匈奴之記載。可見這祭天金人應是匈奴本土的信仰。《漢書 地理志》也說“雲陽,有休屠、金人及徑路神祠三所,越巫、卯古、襄阝祠三所。”看來這就是個宗教博物館啊。另外《史記集解》也說:“匈奴祭天處本在雲陽甘泉山下,秦奪其地,後徙之休屠王右地,故休屠有祭天金人,象祭天人也。”所以漢武帝得到金人後,便将其送回甘泉山,放在甘泉宮裡祭拜供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