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朱熹的教育現實意義和自己的理解

朱熹的教育現實意義和自己的理解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0-14 09:17:08

  朱熹和孔子一樣,不僅是思想家,也是公認的教育家,朱熹是倡導和推行書院教育的代表人物。書院起源于漢代的精舍,唐代發展成為書院,但這時的書院并不是聚衆講學的場所,而是官方的藏書機構。北宋以後書院逐漸向講學和研究學問的機構演變,對我國古代教育的發展産生重大的影響。

  朱熹的教育現實意義和自己的理解(書院教育的重要推行者)(1)

  朱熹

  朱熹是一位把教師當成終生職業的大學問家。朱熹把民族的憂患寄托于教育拯救,将教育作為一生的追求,并且認為教育的最好平台就是書院。朱熹一生創建了寒泉精舍、晦庵草堂、武夷精舍、考亭書院4所書院,修複了著名的廬山白鹿洞書院、長沙嶽麓書院等3所書院,并先後在54所書院講學過。這裡僅介紹下朱熹親自創辦的四所書院:

  寒泉精舍

  寒泉精舍是朱熹創立的第一所書院,也是朱熹創建書院和書院講學的重要開端,為朱熹創建理學思想體系奠定了第一塊基石。

  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親祝氏去世,朱熹将母親安葬建陽崇泰裡後山寒泉塢。次年在墓旁築室,匾額為“寒泉精舍”。何謂“寒泉”?《詩經•邶風•凱風》:“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後世以“寒泉”喻子孝其母。

  朱熹一邊為母守孝,一邊讀書著述,開始了長達六年的寒泉著述生活。完成了《資治通鑒綱目》《西銘解》《伊洛淵源錄》《程氏外書》《近思錄》《宋名臣言行錄》《太極圖解》《通書解》等著作。

  宋淳熙二年(1175年)正月,呂祖謙從浙江東陽來訪朱熹,在寒泉精舍相聚一個半月。他們共同研究北宋周敦頤、張載、程颢、程頤四人的著作,為他們學問之浩瀚精深所折服,感其“廣大闳博,若無津涯”,初學者不易把握理學要義,于是精選622條,輯成《近思錄》,史稱“寒泉之會”

  朱熹的教育現實意義和自己的理解(書院教育的重要推行者)(2)

  武夷山響聲岩崖刻記載了呂祖謙與朱熹等共遊武夷山的事迹

  雲谷晦庵草堂

  朱熹創建的第二所書院,位于南平市建陽區崇泰裡雲谷廬峰之巅。朱熹寒泉著述期間常往返于五夫與寒泉精舍,路過雲谷山發現景色怡人,便委托弟子蔡元定在山上建三間草堂作為歇息之所。淳熙二年(1175年)雲谷晦庵草堂落成,朱熹作《雲谷記》贊此地“曠然者可望,奧然者可居”,希望能在此“耕山釣書,養性讀書,彈琴擊缶”,後朱熹将講學中心轉移到晦庵草堂。

  寒泉精舍與晦庵草堂的共同特點是規模小,設施簡陋,且均建在山野荒僻之處,遠離市井喧嚣。而此時為朱熹考亭學派的萌芽時期,故從學門人僅22人,且從學時間先後不一,故平常日子大概隻有二、三人而已。

  朱熹的教育現實意義和自己的理解(書院教育的重要推行者)(3)

  今武夷新區雲谷風景

  武夷精舍

  武夷精舍,建于宋淳熙十年(1183年),地處武夷山隐屏峰下九曲溪畔,是朱熹創建的第三所書院。朱熹在此著書立說、倡道講學,一些著名的學者如蔡元定、黃幹、詹體仁、真德秀、李闳祖和葉味道等近百人,都曾就學于武夷精舍。武夷精舍相對于此前的寒泉精舍、晦庵草堂,不僅書院的創建日臻完善,書院講學也進入了成熟階段。同時,武夷山也逐漸成為朱熹理學發展和傳播的中心,後人稱之為“道南理窟”。

  朱熹的教育現實意義和自己的理解(書院教育的重要推行者)(4)

  武夷精舍

  從淳熙十年到紹熙元年(1183-1190年)的8年裡,朱熹大部分時間均在此講學授徒或開展學術讨論。在此期間,朱熹先後完成著作《易學啟蒙》、《小學》、《周子通書》、《大學章句序》、《中庸章句序》等,同時,還創作了《武夷精舍雜詠》、《詩集傳》、《武夷棹歌》等詩。

  朱熹的教育現實意義和自己的理解(書院教育的重要推行者)(5)

  武夷山“道南理窟”題刻

  在武夷山,朱熹将讀書、講學融入品茗、琴歌、酒賦、悠遊山水之中。淳熙十四年(1187年)春天,朱熹帶領門人弟子暢遊九曲,寫下脍炙人口的《武夷棹歌十首》組詩,畫屏般地展示九曲溪的旖旎風光,成為傳響武夷山的千古絕唱。

  《武夷棹歌》十首

  武夷山上有仙靈,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識個中奇絕處,棹歌閑聽兩三聲。

  一曲溪邊上釣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橋一斷無消息,萬壑千岩鎖翠煙。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臨水為誰容?

  道人不複陽台夢,興入前山翠幾重?

  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幾何年。

  桑田海水今如許,泡沫風燈敢自憐?

  四曲東西兩石岩,岩花垂露碧㲯毵。

  金雞叫罷無人見,月滿空山水滿潭。

  五曲山高雲氣深,長時煙雨暗平林。

  林間有客無人識,欸乃聲中無故心。

  六曲蒼屏繞碧灣,茅茨終日掩柴關。

  客來倚棹岩花落,猿鳥不驚春意閑。

  七曲移船上碧灘,隐屏仙掌更回看。

  人言此處無佳景,隻有石堂空翠寒。

  八曲風煙勢欲開,鼓樓岩下水萦回。

  莫言此處無佳景,自是遊人不上來!

  九曲将窮眼豁然,桑麻雨露見平川。

  漁郎更覓桃源路,除是人間别有天。

  朱熹的教育現實意義和自己的理解(書院教育的重要推行者)(6)

  《武夷棹歌》之一曲

  朱熹的教育現實意義和自己的理解(書院教育的重要推行者)(7)

  《武夷棹歌》之九曲

  考亭書院

  考亭書院是朱熹創建的第四所書院,也是他創建的最後一所書院。地點在建陽三桂裡考亭村宋紹熙二年(1191年)朱熹遵照父親遺願在考亭建新居,次年在宅東面建“竹林精舍”,後改為“滄洲精舍”,有講學、藏書、祭祀三大功能。淳祐四年(1244年)宋理宗禦書“考亭書院”匾額,滄洲精舍遂改稱考亭書院。

  朱熹的教育現實意義和自己的理解(書院教育的重要推行者)(8)

  滄洲精舍

  書院以《白鹿洞書院揭示》為學規,招收弟子,教化人才,傳播理學。四方學子不遠千裡前來考亭求學問道,許多理學家慕名到考亭與朱熹切磋學問,研讨學術,形成了著名的“考亭學派”。期間朱熹完成了理學代表作《四書章句集注》《禮儀集傳集注》《楚辭集注》《辯證》《後語》等。

  朱熹的教育現實意義和自己的理解(書院教育的重要推行者)(9)

  考亭書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