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首選車輛——山地車
山地車,速度不如公路車,舒适不如旅行車,爬坡不如攀爬車,方便不如折疊車,美觀不如競速車,抗造不如大二八。但是綜合實力,卻比任何一輛車都要出衆,山地車的耐用性價比更高一些,以及适用性更廣一些。
二,教大家如何選購一輛适用于騎行的山地車。
騎行,并不是非得貴的就是好車,主要還是看它各方面的性能。本人以“好用不貴”的原則,教大家如何選車,至于大家具體選什麼樣價位的山地車,什麼品牌的山地車,還是看看你的打算如何。
在這裡,各個車子的品牌,各個車系,我不做介紹,各個品牌車的優勢我不介紹。我隻是想讓小白對自行車有所了解。很多人,騎了好多年的車子,對于各個零部件的名稱不知道,對于自己的車子配置不清楚,在這裡,我就簡單的科普一下。
山地車是專門為越野(丘陵,小徑,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行走而設計的自行車,一九七七年誕生于美國西岸的舊金山。
1,山地車分類
1),普通越野XC(Cross Country)
輕度越野車型,有很強的爬坡性能,用于普通的山地越野,也是山地車中最輕便最實用的車型,較追求輕量化與高速通過性,因此新車型多為29寸大輪徑,多為硬架。
2),林道TR(Trail)
騎行路線多為林間小道,因此得名,注重騎行的流暢性,多為全避震車型。
3),全山地AM (All Moutain)
正如其名,車輛性能平均,連續爬坡或下坡都能勝任,但都不專長,對于隻想擁有一輛車但卻能騎更多地形或想進行長途越野旅行的人來說是最佳選擇。
4),雙人競速DS(Dual Slalom)
雙人曲道賽用車,因強調高速過彎,飛跳,打泵(pump一種借助地形加速的技巧),車輛多為短行程或中等行程,由土坡,林道,AM,FR車改造而來。
5),自由騎FR(Free Ride)
一種不拘泥于地形限制的技巧性騎行,05到10年左右風靡美國車界。傾向于高速高強度,借助自然地形或人工修築的跳台來進行很大的騰越,喜歡在空中各種特技動作。
6),飛躍DJ(Dirt Jumping)
借助人工修建的場地進行空中騰越與特技動作,車輛多為硬尾,短後叉,強調強度與幾何角度,車架多為co-mo鋼,有較大的跨下空間。
7),速降DH(Down Hill)
專注于下坡與大落差,多用雙肩前叉,車架強度高,整車重量多在17KG以上,有很大的預壓。
個人建議:長途騎行,購買普通越野車(XC),或者全山地車(AM)。
2,車架
一部山地車是否騎的舒适,是否輕巧易控,能承受多高的強度,能用多長的時間,能否升級等,關鍵就是看車架了。車架大緻分為兩種:硬尾車架、全避震車架(軟尾車架)。
至于山地車車架的大小,幾乎所有的山地車都是26的,車架也就是17/18寸:适合身高:165cm-175cm。
山地車的材質有鋁合金的,特點是較輕,可塑性好,但沒有韌性,更适合平整路面。鋼架結實耐用,韌性好,但是比較重。碳纖維很輕,可塑性好,價格太貴。钛合金,結實耐用,韌性也還行,價格也較貴。
本人建議:
1),選硬尾車架。
2),首先,我簡單說下車架尺寸的重要性。車架尺寸一定要适合你的身材。如果偏大或過小,都會影響你的騎行姿勢,導緻你騎車要比别人費勁,并且長時間還可能會導緻運動傷害。但是,這也不是絕對的,比如如果你經常上山下坡,那麼車架尺寸就應該偏小點,如果你隻用于平路騎行,那麼車架尺寸稍大點也沒關系。
對于我們業餘愛好者來說,不可能去量身訂做一個車架,也不可能利用複雜的公式去換算什麼,我們要做的,就是騎上去舒服就行。
如果自己想組裝一輛車子,購買車架的話,首先去網上搜各種數據和資料,然後再去實體店試騎,這樣才能保證購買一個适合自己的車架。
3),車架材質當然是钛合金或者是碳纖維是最好的,至于鋼架和鋁合金,各有各的優勢,價格也就差一二百左右,鋁合金更輕一些,就算有掉漆的地方,也不會生鏽,不容易潰爛。
3,前叉
前叉是山地車中科技含量較高的部件,硬前叉的山地車已經不多見了,基本都是帶避震器的前叉。
1),彈簧叉:最低檔的叉,沒有阻尼。
特點:便宜,最為常見。
2),阻力叉:以阻力叉為介質,沒有阻尼。
特點: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不過阻力叉用三年左右會老化,需要換。
3),油簧叉:以彈簧為回彈介質,以油為阻尼。
特點:最重,但是最結實。彈簧用起來比較潤,對小震動反應靈敏,一般半年換一次避震油,拆叉換油。
4),油氣叉:以空氣為回彈介質,以震油為阻尼。
特點:比油簧叉輕,但結實度有所降低。(也不至于低到哪兒去,普通越野足夠了。)半年打一次氣,車行都會提供專門的氣筒免費打,單獨買也可以。以空氣為介質的好處是重量更輕點,可以在高速越野中保護騎行者的手腕部位,不過對小震動反應不太靈敏。
鎖死Lockout,也就是前叉帶鎖死功能:騎行的時候,通過一個特殊的旋鈕,能把前叉鎖死,跟硬叉一樣,對任何障礙物都沒有減震的反應。這樣可以減少懈力,使爬坡變得更容易,騎長途時也可以省力些。鎖死結構有兩種,一種機械鎖死,一種阻尼鎖死。
個人建議:
1),除非骨灰級的汽油,要不然大家對前叉的了解知之甚少,買車的時候,帶什麼叉就用什麼叉,當然,好的叉整車的價格也會高很多。至于哪種叉好,誰用誰知道。
如果是騎長途,本人不建議買油簧叉和油氣叉,如果半路壞了,或者摔壞了,或者漏油了,你就等着哭吧,尤其是川藏線,滇藏線,青藏線以及拉薩到新疆喀什,内蒙古等等,這些地廣人稀的地方,想修修不了,想換沒有賣的。
如果想單獨購買前叉,建議還是多在網上搜搜各種數據,根據自己的需要購買。
2),如果購買整車,我們唯一可以選擇的,就是前叉最好帶鎖死功能,尤其是長途騎行。
4,制動系統
制動系統包括刹車、刹把、刹車線。山地車用兩種刹車:V刹,碟刹,而普通自行車的吊刹不常見。
1),V刹:力量很大,因為是靠摩擦輪圈制動,所以輪圈一定要調整到位,且不容易形變。
2),碟刹:比起V刹,更不容易把輪胎抱死,高速行駛的時候,抱死很危險,會導緻側滑和翻車。
3),碟刹分兩種:油壓碟刹和機械碟刹,油壓碟刹靠油去壓刹車片,獲得巨大的刹車力。線拉碟刹靠手指的力量去制動。
個人建議:
1),現在,V刹已經陸續淘汰,碟刹在美觀和實用方面更好一些,唯一麻煩的就是有時需要調整刹車來令片的間隙。
V刹在雨天騎行下坡的時候,比碟刹更危險一些,更容易刹車失靈。
長途騎行,必須備一兩副來令片,尤其是去多山的地區。
2),至于油壓和機械,看你自己的選擇了,機械更好維護一些。油刹如果在路上壞了,大多數的城市是修不了的,尤其在偏遠地區,你隻能要麼快遞一副新的,要麼換成機械的。
5,傳動系統
傳動系統包括牙盤、中軸、鍊條、飛輪。
1),牙盤:也叫齒盤。大部分是3個齒輪,有人追求輕量就改成兩個。
2),中軸:有一體中軸,梅花孔中軸和方孔中軸三種。
3),鍊條:這個是個易耗品,斷鍊條是經常的。好的鍊條傳動靈活,長時間使用也不會磨損。
4),飛輪:有7飛21速的,有8飛24速的,有9飛27速的,還有10飛30速的,SRAM更是出了11飛33速的飛輪。
個人建議:
1),牙盤的選擇,整車購買,基本都是3個齒輪的。
2),中軸,無論是哪種,整車購買,都是我們不可能選擇的,也不是我們選擇的主要所在。
3),購買整車,鍊條也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的。
如果是騎長途,最好到修自行車那裡買一小段鍊子,以備斷的時候接鍊子用。
買一瓶潤滑油,也就是鍊子油,隔一段時間加上一些,尤其是下雨之後。還有保持鍊子的清潔,騎車也會輕快一些。
4),整個傳動系統,我們最主要選擇的就是飛輪。
其實大家騎車是不會把所有檔用遍的,80%的時間隻用一個檔,這個檔一定是最适應車手蹬踏力度和頻率的。由此可見,檔數越多的變速系統,車手選擇适合自己的檔位就越精确。而且檔越多,換擋越順暢。
說句實話,誰都追求檔位多的,我也是一樣。可是長途騎行,大多還是選擇7飛21速的好。因為誰也不敢保證,飛輪的做工有沒有瑕疵,安裝有沒有偏差。如果騎行的過程中,飛輪發生故障,基本就等于報廢。尤其是去偏遠一些的地方,哪怕是城市,都很難買到8飛24速以上的飛輪,檔位越多的,就越不好買。買車的朋友,要注意這一點。
6,變速系統
變速系統包括變速變把、前撥、後撥、變速線。
1),變速器,國内最常見的兩個牌子,一是禧瑪諾Shimano(日本),二是速聯SRAM(美國),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國産牌子。
2),變把:分兩種,一是指撥(圖1),二是轉把(圖2),Shimano的變速器大多是指撥的,SRAM的轉把很有名。
現在一些山地車是雙控變速,把指撥和刹車的閘把做成一體的了,這樣的好處是具有極高的兼容性和美觀,不足之處是,萬一閘把壞了指撥沒壞,還是得全部一起換。
3),前撥:錢多的往XT上走,錢少的9速車用Alivio,10速車用Deore。
4),後撥:後撥是變速系統中最重要的,一定要結實耐用。
個人建議:
1),變速系統,大多數都是禧瑪諾Shimano這個品牌的,無論是禧瑪諾Shimano,還是速聯SRAM,以及台灣微轉,都可以,隻要不是國産的那些雜七雜八的就行,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國産的在質量上确實差很多,如果是國産牌子的,請慎重選擇。
2),轉把變檔時來得更快,有的人鐘愛指撥,因人而異了。指撥現在大多數都是雙控的。
3),後撥如果是整車購買,你的選擇面也不是很大,具體哪種好,我也不是很清楚。
如果想換一個後撥,具體型号,具體哪種和你的車子匹配,哪種更适合你,需要上網搜資料。
如果是後撥的尾鈎斷了,淘寶有賣的。
7,車輪
車輪包括車圈、鋼線、前後車軸、外胎、内胎。
1),車圈:山地車應選用雙層圈。因為雙層圈比單層圈更結實,更能經受惡劣地勢對單車性能的考驗。
2)車圈又分為:刀圈和工型圈。
刀圈優點是抗縱向的沖擊強,再大的強度也不會發生圓周變形,而橫向的變形是很好調整的;刀圈還能減小空氣阻力,工型圈抗橫向的沖擊能力強些。
3)鋼線(輻條):有兩種,一種是普通的,橫截面是圓形;另一種橫截面是扁的(風阻條),能減少正面的風阻。
4),車軸:又稱花鼓。用碟刹的朋友,應該選擇碟刹車軸,因為碟刹片是固定在碟刹軸上的;用V刹的朋友,可以用普通軸,如果以後想升級到碟刹,可先裝碟刹軸。
5)車軸分為[培林]軸和[珠檔]軸。培林軸,更換方便一些。
6)外胎:很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到騎手在特定路面對車的操控。不同的胎紋适應不同的路面。
胎紋越平,阻力越小,速度越快,在平地上的摩擦力越強。光頭胎,适合城市裡平整的水泥路。胎紋越凸,阻力越大,速度越慢,在山地上的摩擦力越強。
7),内胎:好品牌的内胎比雜牌子的内胎要厚實一些。
8)車轱辘也大緻分為三種第一,負重輪組。第二,一體輪。第三,競技輪組9)選擇自行車輪組需要考慮的因素
1: 重量:
A:單純的輪重隻是一個靜态指針參考,對于爬坡較具參考價值。一般較好的前花鼓重約80-110gm,後花鼓200-270gm,鋼絲每根約9- 12gm,輪圈變化較大,純碳纖維約在210-300gm(窄框) 280-420gm(大闆框),鋁框350-500gm,鋼絲頭,鋁的約重0.5g,銅的1gm。整組重介于1100-1800gm間較常見。
B:相對旋轉重量 (rolling weight):比較重要。想象鍊球就較清楚,一個一公斤鍊球,鍊條一公尺來旋轉,要将它轉起來所需力量,與重量及鍊條長成正比。輪子也是同樣的道理,但是輪子的重量分布并不像鍊球般單純,鋼絲、輪圈分布從内到外都有,不過以輪圈與輪胎,所占比例最大,因其位最外緣,重量也最高。而花鼓的旋轉重量幾乎不用考慮。
2: 強度
輪子的強度決定于幾個因素,輪圈強度,鋼絲數目,鋼絲張力,花鼓強度。輪圈越寬,強度越強,需要鋼絲數目越少。剛絲數越多、編的張力越大,強度越強。花鼓強度越夠,強度也更好。強度越佳,傳動效能越佳。
3: 順暢度
主要在于花鼓的培林數目、大小及品質。越順暢則培林磨擦力越小,越省力。很多輕量化的花鼓除了用上钛的飛輪座,鋁合金甚至碳纖的軸。有些為減輕重量,用較小的培林,或少用一兩個培林,但賠上了耐用度與順暢度,并不是很理想。目前順暢度最好的培林是陶瓷的滾珠,因它可以做的更圓,号稱在40km/hr時,減低 0.8-1.0 watt功率損耗,不過代價也很高,如果有興趣,Zipp與Campagnolo都有此消金的選擇。
4: 刹車性能
鋁框的刹車性能較碳纖佳,散熱也較好,如再加以CNC或陶瓷邊-處理,連雨天都不用怕。碳纖輪框散熱較差,需用專用刹車片,刹車時較易有異音,吓到路人,長下坡時較令人擔憂。
5: 耐用度
通常是煞車面磨平了,碳纖的則可以看到碳纖維裸露,不過這與每個人煞車習慣與路況有關。有些則是培林先挂了。
個人建議:
1), 如果你的身高足夠的話,27.5的車輪絕對是不錯的選擇。該車型具有能使自行車發揮最佳的操控性、穩定性、安全性以及最佳的性能。其實大家常說的24的車子,26的車子,27.5 的車子,這個數據指是車輪的大小,而不是車架的大小。
2),車軸,這個是我們選擇的關鍵,最好購買培林軸,不光更換方便,而且比珠檔軸更耐用一些,珠檔軸對于間隙要求更嚴格一些,太松會磨損嚴重,太緊會騎車吃力。同樣加速,都說培林軸比珠檔軸滑行的距離更遠一些。
3),長途騎行不太适合光頭胎,光頭胎提速是一定的,但是在長途騎行不是特别的明顯,因為你騎行的路面不确定,光頭胎的抓地能力,也就是越野能力差很多。尤其是川藏線,最少不要用光頭胎,如果雨天下坡,那是相當危險。
4)購買外胎,也是一分價錢一分貨,好的外胎價格就會貴很多,普通的外胎也能騎2000公裡到3000公裡。
還有一種防刺穿外胎,上面有防刺穿的标志,具體效果如何,我也沒有用過,也不知道咋樣。
5),長途騎行,是一定要提前購買内胎的,實體店中一條内胎最少在20以上,但是網購的價格相比會便宜很多。
購買内胎,一定要看清楚型号,24,26或者是2.75的。美嘴,英嘴還是法嘴的。還有就是斷面的寬度,1,75或者是1.95 ,2.15等等,普通山地車的的内胎是美嘴,長嘴,26/1.95,至于内胎品牌,其實用着都差不多,買太貴的沒有必要,如果紮的位置紮正了,再好的内胎也是一樣廢。
騎行,必須學會粘胎換胎,要麼就找一個會粘胎的好基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