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聽音器材
前端:以便攜為主,簡單嘗試台機。(畢竟MM400為便攜直推耳機)
樂圖PAW PICO、iPod三代、凱音N5(個人均衡Mod版)、樂彼LP5金版、iPhone5、堅果pro高配版、索尼D321便攜CD随身聽、乂度XD05便攜解碼耳放一體機、奧萊爾B1ltd耳放限量版;先鋒U05解碼耳放一體機(雙9018芯片)、明1704mini V4解碼器 凱音iHA6耳放。
對比耳機:以頭戴為主,簡單比對耳塞(老初沒旗艦,也不适合以旗艦比對吧)
AKGK702 65th、K701(國産版)、K601、K240s(奧産)及240Rs、森海塞爾HD600、拜亞動力DT770e,便攜頭戴除了Y45bt之外要麼送人要麼出掉,dt1350、t51p、Y50bt、K451、愛麗絲M1、索尼7506、a1、鐵三角msr7、bose QC35等憑記憶吧,耳塞天龍C700、720、821,記憶中的AKG K3003、拜亞動力榭藍圖、威索尼克GR07X、GR07 37周年等,以及若幹平頭塞……這些耳機不在行文中一一比對,但均經過親耳聽過,作為聽感判斷與分析的依據。
2、驅動需求
MM400的阻抗為32歐,靈敏度96dB/mW。32 96是我個人比較偏愛的設定,兼顧易于驅動和聲音的安定。
實測N5mod開高增益,直推可以發揮至少八成五以上的實力。減去的一成五不是很好判斷,因為我對N5的mod調音并不完美,依據mod後其他耳機的表現,高頻的毛刺感應該由此造成,但低頻稍顯拖沓松散。
乂度XD05開低增益即可完全驅動,中等增益即可滿足大動态需求。索尼D321在動态突出的同時,具有起伏更加流暢的樂感。在LP5 Gold驅動下細膩很多,中頻更實,高頻亮而不刺,體現出樂彼注重美感的調音取向。
貓咪亂入!!!
樂圖PICO是我特别喜歡的小機器,隻有藍牙接收器大小,綜合素質卻能令很多老燒驚歎不已。但它并不能良好的驅動MM400,主要是聲音密度不足,另外,線條感突出的調音與MM400不太搭配。
上台後的“美眉絲柏”火力全開,在凱音iHA6的驅動下,即使設置為低增益、低電流、插低阻孔,安定感和耐聽度都會下降,當然,這也和iHA6的風格特性有關。
MM400原配帶麥線,明确了手機驅動的使用方式。我特别仔細試聽了iPhone5和堅果pro接原廠typeC轉接。手機驅動下的MM400,主要表現為高頻偏暗、中頻密度差、低頻過肥的問題,但難得的是,聲音是總體健康的,即使在安卓系統的驅動下也不會悶糊和破碎,而且流行人聲能夠保持聲音的完整性,具有舒适的聽感和流暢的樂感。
通過追加比對的iPod三代,可以看出,蘋果設備的調音的确有獨到之處。三頻均衡,并且很聰明的優先保障了多數聲音最集中的中頻表現。
3、聲音的溫度感與解析力
聲音的冷暖,其實不僅與三頻能量分布有關,也和調音的染色、解析力等指标相關。
與時下要麼暖聲、要麼冷脆的流行風氣不同,MM400的溫度是中性的,略帶一點暖。如果說k3003是初春林間的清泉,k240s是盛夏的黃昏,“美眉絲柏”就是金秋的午後,帶着上一季的餘溫。陽光照亮了逆光的楊樹葉,透着小小的一絲戀戀不舍,而風中傳來的時光步履,清晰而堅定。
仔細聆聽MM400,你會震撼于她強大的解析力。
可以說,她足以傳達所有等級前端的信息量。這種解析力,不是通過刻意調高某一頻段來實現的“僞解析”——其實鑒别僞解析非常簡單,就是聽齒音,尤其是女聲齒音。
飛揚的齒音會制造高解析的假象,但卻會掩蓋本來該有的聲音細節。而用MM400聆聽音樂,你會聽到王菲演唱天空不插電版時,口水的流轉,換氣如同輕輕的歎息,甚至會聽到唇齒相碰的聲音。
而蘇菲穆特的流浪者之歌,你會聽到高音區劃開空氣的感覺,會聽到中頻旋律中,樂音發出之前琴弓摩擦琴弦的空音。
中性的調音,使得MM400具有良好的人聲适應性。也許你會覺得她的女聲不夠毒,男聲不會“自帶”低音炮。
但她的女毒如明前龍井,清爽甘冽不會妖豔,王菲的雪中蓮,能聽到空靈中有着成熟女人的情愫起伏;
她的男聲不會故作深沉,強大的解析力、足夠的信息量、優秀的中頻密度,如同細品多年窖藏的熟普洱,鮑勃迪倫的煙嗓,不隻有沙啞和厚重,還有直貫頭顱的震顫,讓你真切感受到層層疊疊的人生況味。
4、聲底、動态與瞬态
初聽MM400,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她格外幹淨通透的聲底。輔之以幹脆利落的瞬态表現,以美女來形容,就是兼有潑辣與清純,絕不會有渾濁和破碎的感覺——要知道,風塵感可是美之大忌!
MM400的頻響範圍達10-40000Hz,遠高于當下正火的Hi-Res20-20000Hz的頻響指标,非常優秀。
優秀的指标,來自于天龍專屬的“Free Edge”技術制成、采用钕磁體驅動的40mm單元。振膜本身用高級碳紙複合材料混合制作,兼具輕重量和高剛性,能消除通常容易在單元邊緣産生的環繞回聲,使振膜進行純粹的往複式移動,獲得低失真度和廣闊的動态範圍。
而極寬的頻響範圍,也為MM400的動态表現奠定了基石。
感受瞬态,不一定要聽鼓點,因為鼓聲是最容易被後期調整和改變的聲音,配器編曲時钹的使用,也會改變低音瞬态的感覺。我更願意通過原始錄音和弦樂器來體會瞬态。安娜梅耶版的維瓦爾第-四季-夏之三,這段表現疾風驟雨的樂曲,瞬态不良則必然混亂,用MM400聽,各小提琴編組的急促旋律起止幹脆利落,原本交錯銜接的琴聲,能夠清晰的感知先後、遠近,就像盛夏的雷陣雨,雨點密集卻顆粒分明、線條銳利。
在高解析力的加持下,聽弗拉門戈吉他的快速指彈,更為過瘾。箱體共鳴适度,撥弦聲格外清脆,滑品摩擦,甚至指弦細微的摩擦聲清晰可辨。
5、三頻分布與密度
MM400堅持了天龍的調音傳統,這也是傳統HIFI的理念,那就是金字塔型分布的三頻。基本上,她的三頻能量比例約為2.5:3.5:4。
低頻:
較多的低頻量是氛圍感的基礎,“美眉絲柏”的下盤很穩。低頻相對于中頻比較蓬松,殘響稍多,驅動不良時,流行歌曲的低音貝斯有時會前後相連。彈性适中,不會過硬但也不算Q彈,好在出色的瞬态克服了一部分低頻的延遲感,不會拖沓,更不至于轟頭。也許受制于單元尺寸,“美眉絲柏”的低頻下潛并不深,普通流行錄音也就能達到上颚位置。
(Axl Rose,你能從這張俊美的臉孔,想到他嗓音能有多麼低沉嗎?)
一般來說,封閉式耳機容易做出足量的低頻。但容易混響過多,有些設計不良的耳機,甚至會出現明顯的山洞音。封閉式動圈耳機的山洞音其實難以完全避免,“美眉絲柏”山洞音比較輕微,或者說,對山洞音調控比較聰明,不會影響解析和聽感。
中頻:
“美眉絲柏”的中頻對于人聲愛好者來說,有些偏薄,但密度足夠,所以,你會覺得這不像是缺點,更像是特點。人聲不貼耳,距離适中,稍顯冷靜。拉弦樂器的箱體共鳴聲稍弱,所以小提琴會比真實的聲音稍亮一點,大提琴會少了一些深沉憂郁的氣息,但仍能保持厚實的質感。
高頻:
MM400的高頻很亮,比較尖銳,但不會刺。按照網友的評價,煲開的“美眉絲柏”高頻會柔順很多。但高頻質量很好,形體雖然偏瘦,但精細、密度足夠,絕不飄忽,宛如實質。小提琴的極高頻信息量豐富,不幹澀,三角鐵等高頻聲具有良好的延伸,鋼琴的高頻比較脆,泛音有點偏少,亮度足夠而靈性欠缺了一些。我這副耳機到手兩個月,一直不是主力,肯定尚未完全煲開,以上評判僅供參考。
密度:拿Hotel California現場版試音的人,往往隻喜歡聽前奏的吉他solo、兩側分别響起的沙錘、台下的掌聲和測低頻下潛的鼓點,而到主唱Don Henley的聲音出現時,便覺得索然無味。Don Henley的嗓音不如蠍子樂隊的Klaus Meine那般高亢嘹亮,也不如槍花Axl Rose那樣的深沉、深情而又放蕩不羁,甚至會覺得比較幹。但以MM400聆聽,高解析和高密度,使他的聲音更有實質感,從而體現出堅定的力量,這一點給我的印象頗深。
6、聲場、結像與定位
而美國胡桃木腔體,不僅具有“美顔”效果,也具有良好的聲學特性。密度中等,材質堅硬,雖然烘幹工藝難度高,但一旦定型穩定度優秀。優秀的剛性指标杜絕了有害的諧振,更重要的是,實木的微孔,使MM400這款封閉式耳機,得以獲得超過其他材質腔體産品更好的聲場表現。
縱向聲場是天龍的一貫優勢,也是“美眉絲柏”帶給不熟悉天龍的燒友們意外的驚喜。近乎正圓的聲場形狀,也能帶來更好的包圍感和沉浸感。
結像較小,分離度出色,雖然橫向聲場并不占優勢,但良好的縱向聲場,組織起較為出色的層次感,不僅人聲與伴奏、小編制主樂器與協奏樂器主次分明,即使是古典交響,結像和定位也已經達到這個尺寸單元的極限,雖然難免稍顯擁擠,但能做到各就其位,即使氣勢有限,但能做到不混不亂,達到古典燒友可聽的水準。
羅馬尼亞指揮家切利比達凱的現場錄音,是我最喜愛的貝五版本,節奏緩慢,莊重,深沉,飽含感情,樂器質感出衆。雖然現場錄音有很多觀衆制造的雜音,卻恰好成為檢驗器材結像與定位的利器。
第四和第五交響曲的間隙掌聲可以清楚的辨别空間位置,非常真實。第五交響曲第一段弦樂奏鳴中,觀衆席有一聲咳嗽,即使在器樂的旋律中,位置依然可辨,接近次旗艦大耳的定位感。第一次聽到時,令我驚歎。
五、風格、優缺點總結與搭配建議
1、突出優勢
總結一句話概括,那就是:相對随身,絕對HIFI。
我是一個反感毒文的人。那些文字要麼以越級挑戰為誘惑,極盡吹噓,要麼以風花雪月之文筆,不知所雲。然而回頭看,兩大忌諱似乎我都犯了。甚至用上了“絕對”這個詞,當然,在這裡是個形容詞,代表着格外肯定的語氣。
——純淨度是MM400最令人驚豔的第一感;
——解析力是MM400最令人贊歎的優勢;
——大編制古典交響的結像和定位超乎預期;
——傳統金字塔型的三頻能量分布,依然是最優的調音方案,音樂适應性最強,對于多種音樂類型的普适,則是作為便攜耳機的額外收獲。
2、産品風格
顔值,讓你低估她的高素質;便攜直推的定位,讓你低估她在古典樂方面的表現。“美眉絲柏”的風格,還是更适合以女性來形容。但她不是鄰家女孩的小清新,也不是風情萬種的美婦人,不是男人婆,更不是溫婉型的小家碧玉。
忠實于hifi,絕不妖豔,精緻優雅,絕不油膩。雖然談不上大氣但決配得上中正。她的性格幹脆爽快——沒錯,她是春麗,她是史密斯夫人。
3、主要缺點
在特定的科技發展階段,産品的設計需要利弊取舍,沒有完美。完美主義,其實是初燒常常落入的思維陷阱和邏輯困境,也是追求“秒超平”、輕信“毒文”的内在動因。
天龍MM400的主要缺點:
——高頻偏細,流行人聲有些刺激(期待煲機改善)。
——中低頻的銜接連貫性還不夠完美,木吉他、大提琴等大共鳴箱的樂器,聲音的傳達還不夠渾然一體。
——三頻分布上,低頻還可以收一點,補一點中頻的厚度,這樣,小提琴的聲音會更加潤澤,就比較完美了。
——對音頻格式和錄音質量比較挑剔。
這一點還要話分兩頭。在測試中,國磚播放MP3格式,能夠明顯的感覺到音頻素質較差,主要表現為聲音密度差,低頻松散,高頻稀薄,透明度下降。反而在iPhone和iPod驅動下,蘋果設備體現出回放一緻性上的特殊優勢。就像小圖放大,Adobe PS擁有更加優化的算法,雖然信息量不會增加,但不會形成馬賽克和斑塊一樣。低品質文件在蘋果iPhone5s之前的手機、iPod系列産品上,往往比國磚上聽感更好,320k mp3與無損文件的差異較小。
4、音樂類型和搭配建議
她擅長的依次是小編制古典樂、現場人聲、流行人聲和古典交響。我極少聽民樂,這裡就不做評價了。
“美眉絲柏”高解析、快瞬态、線條感突出的聲音特質,使她更适合搭配中頻較厚、暖聲、潤澤的前端,但對于播放設備的聲音密度要求較高,不适合過分寬松風格的前端。
番外篇一:在音樂的記憶裡,人到中年
從文革的尾聲到改革開放,已過不惑之年的我,經曆了中國變化最為劇烈的幾十年。
小學時,離開父母在異鄉讀書的我,常常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每晚八點的音樂節目,有限的曲目經常重播,于是聽熟了馬刀舞曲、土耳其進行曲,也深深的被二泉映月和阿炳的故事感染。
後來,一位要好的同學家從香港走私回來一台三洋單喇叭磁帶錄音機(那是俗稱飯盒子),我倆常常在放學後,趁家長沒下班時,聽鄧麗君和劉文正的磁帶。那是珍貴而稀有的盜版,磁帶的貼紙,是那種洗印出來的照片相紙。
升入初中,回到父母身邊。為了讓我學外語,他們用買電視機的預算給我買了一台國産收錄機——很多同齡人的錄音機,大概都是以學外語的名義買的吧。
高中時代,聽着吳滌清、田震做習題,伴着《荷東》和《猛士》搖擺。高二的那個暑假,中央電視台播放了兩集專題節目,名字忘記了,一位有錄像機的同學錄了下來,我們幾個要好的一遍一遍的看。那裡面,有黃莺莺的《雪在燒》、姜育恒的《再回首》,還有張雨生的《我的未來不是夢》。然後是張明敏、費翔等一衆港台明星登陸央視春晚。
伴着齊秦的《狼》和《大約在冬季》走進大學校園,《外面的世界》真的精彩。每個周末,去外文書店的音樂專區,聽得多卻很少購買,古典音樂對于年輕的我,還是過于複雜沉悶。電力大廈的音像店,才是最愛。紫色盒子的原版帶,讓我知道了音質的差距,隻是價格有些奢侈。不知不覺中,擱闆上的磁帶從床頭排到床尾。小樂隊排練的時候,和準備演出的歌手飙高音,唱的是《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每年五四的青春詩會,一邊遴選同學的詩稿,一邊為詩朗誦尋找适合的配樂,那時最常用的是馬斯奈的沉思、克萊德曼的秋日私語。
從中學教師到離職下海,從國企、外企到私企;從哈爾濱到北京,再到哈爾濱;從青年到中年,再到一次次親友的聚散和永别。有些情緒,歌詞無法表達和承載,于是,聽音愛好從華語到歐美,從新世紀,到如今更多的聆聽古典樂——音樂對我來說,不是愛好,而是情感的寄托、心靈的慰藉,是一路走來的陪伴。
番外篇二:器材配置的老初觀點
綜合聽感,塞子不如頭戴、便攜頭戴不如全尺寸頭戴,性價比亦是如此;當然從使用的便利性、技術在未來的發展,可能就要反過來吧。
我的建議是,耳塞燒友,即使因為前端需求、使用方便性甚至個人關注因素,不願意花費成本和精力入手全尺寸大耳,也不妨入手一款高品質的便攜式頭戴,比如這款MM400,中等以上推力的國磚足以驅動,入門級器材乃至手機,也可以獲得健康的聲音和良好的聽感。可以獲得價格可能高出幾倍的耳塞水準,對聽力的損傷也小于入耳式耳塞。
另外,加入燒友群落,多咨詢、多探讨、多交換視聽、多參加聚會(如果你在哈爾濱,不妨加入我們的歌于斯,我在這裡,不僅能交換視聽大量的器材,更與不同年齡層的朋友結下了美好的友情,超越音響器材的廣泛話題,更增加了很多知識和感悟的收獲,和生活的樂趣),因為音樂器材的選擇,需要自己的耳朵喜歡,耳朵收貨才是真,器材搭配更是關鍵(既是難點、也是樂趣所在),絕不是簡單的價格組合,就像優秀的男和女,未必是最适合的一對兒。
音樂是心靈的感悟,也是創作者和聆聽者跨越時空的交流。音樂,也是生活中的人友誼的橋梁和思想的紐帶。人的精力何其有限,而好的音樂浩如煙海。通過分享與交流,不僅能收獲器材帶來的感官樂趣,也能有機會聽到更多的好音樂,而音樂能夠帶給我們的,遠多于器材。
音樂陪伴數十載,第一次寫這麼長的器材文。
感謝确佳影音,讓我在購買MM400的過程中,享受到快捷、專業、完善的服務,并提供這次征文機會,讓我這個懶人,有熱情分享。
感謝好友@蓋梁支座 督促我寫稿、@依稀已不再 給我鼓勵、感謝@壞-壞引領我加入歌于斯,感謝@夜行僧時常傾心交流,還為我提供LP5ltd、iPod等比對器材,
我是朗月,感謝您的耐心閱讀。願音樂永恒,願我們的音樂友誼,天長地久。
[End]
本文作者:國磚吧吧友“我是朗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