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在主題為“一生學習,萬物可教”的GET2019教育科技文化節上,深圳金視科技&麻吉星首席專家王緒溢發表了題為《用動畫說故事:素質教育的創新模式》的演講。
王緒溢表示,要改變教育,必須要從學校課堂教學開始,從以教師為中心,逐漸轉變到以學生為中心。同時,項目式學習等創新型學習方式,必須真正進入課堂才能發揮作用。
我來自台灣,畢業以後第一個工作是在台灣擔任小學老師;同時我也是個研究者,後來念碩士時研究如何用人工智能技術讓學生做智适應練習。現在我是一個企業工作者,工作和教育、環境、信息化改造有關系。
我從一所學校、一個開始來說起。福建上杭一中原先本科上線率很差,校長找到了我,我們把智慧課堂帶到了高中課堂。三年以後,2017年這一期學生本科率是89%,到今年又提升到97.7%。一所縣城的學校,通過信息化完全改變了一些學生的命運。
但能夠念大學就是一件好事情嗎?耶魯大學陳志武博士曾說,這麼多國内培養出來的傑出高材生,在專業上這麼突出,但思維方式那麼僵化、偏執,社會交往能力又那麼差,除了自己狹窄的專業,就不知道怎麼跟人打交道,怎麼表達自己。中國留學生國外打拼的弱勢,是整個教育體系造成的。
在台灣,初中畢業進入高一時會做一個性向測驗。其中一個孩子,有四個測驗都在高分區,超過99%的學生,分别是圖形推力、空間關系、知覺速度、機械推理,但是語文推理、數學推理、中文詞語、英文詞語四個分區的得分很低。這個孩子在設計方面非常突出,但是他進高中肯定非常辛苦,他高一第一次考試數學隻考了30多分。
要改變教育,第一個必須要從學校課堂教學開始。
我自己的感悟是,學校課堂有三個類型,教師中心、學生中心,中間一個是以生為本。目前我們學校課堂領域大量都是教師中心的課堂,老師恨不得把他所有的知識都傳遞給孩子。大部分老師沒有辦法一下子變成學生中心,就好像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信息化教學不是靠一體機、PPT講課,信息化教學是互動、深層、思考的。信息化、科技的工具能夠幫助老師實時了解眼前的情況,基于他們對于問題的理解,展開後續的教育。老師可以通過項目式學習的方式,改變課堂形式,打造學生中心的教學課堂。
在這樣的理念下,我去年打造了一個麻吉星教育體系。麻吉在閩南語裡就是好朋友的意思,麻吉星教育體系裡面的孩子都是好朋友,整個學習過程是和他的同學、同伴一起來協作的。我們通過協作,讓課堂成為學生中心的課堂,通過項目式學習的作品呈現學習成果。
動手做的時候就有思考,因為思考學習自然産生了。如果STEAM教育沒有進到課堂,起到的作用就非常有限,隻是興趣班、課後學習。但是進到課堂學科教學裡時,孩子整個學習的慣性、形态、模式、内容就會改變。
我們想要做聚焦課堂的STEAM教育。去年我們在深圳學生創客節上展示了一堂公開課,《新海底總動員》,項目是孩子聽完了這個音樂以後拍一個動畫片。老師做教學的時候融合了不同的學科,包括音樂、體育、美術、數學、信息技術、語文,把不同的學科放在整個單元教學過程當中。
這堂課有四個特點,第一,創建真實情境,融入到整個學習體系裡面。第二,學生主動參與,它是遊戲的過程;第三,跨學科知識與技能,過程和結果并重;第四,培養多元智能,學生探究力、協作力、表達力、創造力等不同維度都會被打分。
對我們而言,麻吉星希望連接課内和課外、覆蓋學校和家庭、打通線上和線下,打造一個完整的從教師中心到以生為本到學生中心的課堂教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