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不易李雪琴采訪?一開始關注《毛雪汪》,是好奇經常被人誤以為是“社恐患者”的毛不易和明顯有“社交牛X症”的李雪琴搭檔會生産出“故事”還是“事故”,沒想到看過前傳之後,反而被堪稱經典複古的慢綜藝氛圍吸引了——兩個熟悉的朋友窩在沙發上随意聊天,想到哪兒說到哪兒,無所顧忌,天馬行空,就算偶爾冷場也完全不會尴尬,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毛不易李雪琴采訪?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開始關注《毛雪汪》,是好奇經常被人誤以為是“社恐患者”的毛不易和明顯有“社交牛X症”的李雪琴搭檔會生産出“故事”還是“事故”,沒想到看過前傳之後,反而被堪稱經典複古的慢綜藝氛圍吸引了——兩個熟悉的朋友窩在沙發上随意聊天,想到哪兒說到哪兒,無所顧忌,天馬行空,就算偶爾冷場也完全不會尴尬。
這個場景原本并不稀奇,在主打“接地氣”“治愈系”的慢綜藝中可以說是招牌般的存在。可是随着《向往的生活》《中餐廳》《五十公裡桃花塢》《同一屋檐下》《恰好是少年》等等高名氣、大投資的項目拉扯着整個類别在資本賽道上越奔越遠,大家忙碌一天回到家,期待放松時看到的往往是沒完沒了的遊戲任務、滿坑滿谷的植入廣告、生硬尴尬地照“腳本”宣科,時不時還要來幾個群體性社死現場。
當看到《毛雪汪》回歸到一個不寬敞但生活氣息滿滿的客廳,兩位對彼此非常熟悉的主咖很随意地坐在堆滿了玩偶和靠墊的懶人沙發上,有一搭沒一搭地讨論着要把節目做成什麼樣,毛不易的狗狗元寶在腳下跑來跑去的時候,久違地在慢綜藝裡感受到了真正慢下來,而不是看着一群嘉賓照着腳本表演悠閑,實則在緊鑼密鼓地“搬磚”。
甚至,如果用兩個詞總結《毛雪汪》前傳給人的感受,就是“随便”和“稀碎”。
毛不易和李雪琴“裝模作樣”讨論節目企劃時,李誕聽了馬上打車來扣錢的諧音梗和各種友台綜藝梗随口而出,充分發揮拟邀的優勢在嘉賓名單上大開腦洞,聊天的話題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想到啥就說啥。
嘉賓的行動也相當随意,毛不易會聊着聊着起身去拿水杯或者查看點的外賣有沒有送到,李雪琴拿完外賣回來坐下就忘了之前說到哪兒,倆人邊吃邊聊順便評點一句波紋薯條,元寶對着雞肉卷打個噴嚏給李雪琴的晚飯再加點兒料。
最具有賽博笑話氣息的部分,就是其他綜藝裡随處可見金主爸爸的産品露出,《毛雪汪》裡是滿屏的馬賽克,就連毛不易拿着杯子去倒水,回來的時候手都慘遭“河蟹”。
極具生活氣息的場景既滿足了觀衆對圈内好友相處方式的好奇心,從某種程度上也滿足了觀衆對明星私下生活的窺探欲,在話題設置上也盡量朝“安排了但又沒完全安排”的方向努力。
比如毛不易公司老闆馬昊來訪的部分中,雖然嘉賓們和屏幕前的觀衆共同圍觀毛不易和李雪琴過去的視頻資料明顯是為了引出關于身材容貌焦慮、他人不認可對自己的影響和入行之後心态變化等話題的讨論,但毛不易和李雪琴“有啥說啥”的坦誠和三位嘉賓之間彼此非常熟悉的關系,幫助節目氛圍在不過分嚴肅和最大限度地說心裡話上找到了合适的落點。
這是節目嘉賓們之間足夠熟悉的最大優勢,同時也是以老友關系作為基礎的慢綜藝中始終沒有解決的局限。
抛開檔期、酬勞等問題不談,當節目期數越來越多,主咖之間的新鮮話題會越來越少,關系足夠好的朋友也會不夠用。如果這個問題得不到突破,最後難免像《向往的生活》一樣,哪怕有黃磊和何炅這樣圈内少見的文化人支撐,新内容匮乏的痛點在節目中仍然愈演愈烈。
目前來看,毛不易和李雪琴的搭配還是非常新鮮的,兩人的風格和表現各有出彩之處,令人期待在鵝廠加持下拟邀嘉賓名單上放出的“豪言壯語”能實現多少。更希望《毛雪汪》回歸慢綜藝經典模式的同時,能在節目延續性上做出新的突破,畢竟重啟的結果如果就是把廣告越來越多、内容越來越稀薄的老路再走一遍,也就沒啥意思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