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ChatGPT人工智能很火爆,給人的感覺它無所不能,甚至還有人說它能替代和毀滅人類。實際上,本人作為一個寫了近20年程序的職業程序員,我認為有一種工作是人工之恩那個完全無法替代的。
人工智能的特性 我們首先要了解人工智能的内在理論和功能,才能知道人工智能到底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人工智能實際上是一套嚴密的數學模型,無論是卷積神經網絡什麼機器學習、深度學習之類的概念漫天飛,歸根到底人工智能是通過代碼實現的數學算法,是一套複雜的邏輯。
當我們知道啥是邏輯的時候,我們就知道人工智能最擅長的還是1 1=2這種嚴謹邏輯,以及推理邏輯。所以,人工智能必須有海量的學習素材,讓人工智能在邏輯上把不同的學習材料通過算法建立起内在的邏輯。比如,有一個結婚的人跟丈夫生氣,罵了一堆難聽的話。那麼下次有人問ChatGPT妻子會如何罵丈夫,它會把自己學習到的相關罵丈夫的話給你搬出來。
人工智能實際上是鹦鹉學舌 人工智能是強邏輯和弱邏輯的總和,弱邏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不懂事的孩子聽大人說話。例如,我小的時候,鄰居有一個孩子的名字叫“進亮”。大人們在一起說“挖坑的時候盡量挖深點”,我就十分好奇,為啥老是讓“進亮”幹這幹那的。
上面的例子很簡單,人工智能能夠聽明白詞彙,但卻很難理解詞彙在句子中的多義性。就好比兩個仇人吵架說:“你這個畜生”,跟兩個情侶之間說“你禽獸不如”,意義是完全不同的。
人工智能無法獲得人類情感 目前為止,人工智能可以根據需求自行寫代碼,這一點都不奇怪,因為寫代碼是屬于強邏輯工作。但人工智能卻無法模仿人類感情,就如同上面的例子,同樣是“禽獸”這個詞,同樣的句子,但說話人的關系不同、語氣不同、感情不同,意義就會是完全不同的。
說話人的關系、感情、心情、說話環境等非邏輯、非線性關系的時候,人工智能就抓瞎了。因為強邏輯哪怕是弱邏輯,它們是線性的,可預測和可控的。但人性是複雜的,喜怒哀樂隻需要眼神和感覺獲得一丁點信息就足以改變說話的情感和語氣。所以,人工智能最多是可以無限接近模仿人類情感,但卻無法真正做到。
人工智能到底無法取代什麼工作 我們分析了人工智能的上述特性,以及它的優勢和弱點,我們就能夠非常清楚地知道,人工智能無法勝任帶有感情、社會關系、頻繁變化的環境等非線性的工作。而帶有鮮明的感情、社會關系的工作以文學、藝術、公關等工作為代表,這些都是人工智能完全無法勝任的。
舉個例子,蘇轼能夠寫出《念奴嬌-赤壁懷古》,但人工智能打死它它也寫不出蘇轼這樣的詩詞。很簡單的道理,文學作品裡不僅僅是文字,更多的是弱邏輯或者非邏輯的情感表達。文字、邏輯、事物、環境等等隻是文學的素材,就像長在田野裡的花朵、高山上的雪蓮、水中的蓮荷等等,它們無法自行形成帶有強烈感情的詩篇。藝術和技術雖然隻有一字之差,但藝術是心靈的學問,而技術則是邏輯學問。
公關工作,這不是純邏輯關系,也不是弱邏輯就可以實現公關成功的。比如一個業務員去談業務,對方的決策人可能并不是因為你的産品好而同意跟你簽合同,而是因為業務員讓對方感覺到踏實可靠,所以是因為人才跟你簽合同的。
結束語: 随着人工智能的發展,那些強邏輯的工作會逐步被人工智能取代。而那些非線性、弱邏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的工作,是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所以,未來的社會,那些從事藝術、文學等知識、情感等社會性強的工作薪資會越來越高。你認為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