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水腔”芗劇源于漳州歌仔戲,主要分布于今山腰街道、前黃鎮,至今已60多年,與漳州芗劇、莆仙戲、高甲戲、台灣歌仔戲及北管等存在深遠淵源關系。1948年,漳州“金瑞興”戲班到前黃村演出,村中十餘個青年跟班學戲,辦起村芗劇團。1951年後,山腰相繼組建鸢峰、錦塔、古縣芗劇團。2004年,廈大教授陳世雄稱泉港芗劇為“鹹水腔”芗劇,名稱沿用至今。“鹹水腔”芗劇舞台演出念白為山腰腔,音樂曲牌大緻與漳州芗劇相同,采用少量北管和莆仙戲音樂,唱腔基本模仿漳州芗劇。表演技藝受莆仙戲影響,旦角學莆仙戲科步,醜角學高甲戲步科。目前,山腰街道有30多個芗劇團,表演劇目200多個,代表劇目有《秦香蓮》《邊關審子》《風筝緣》等。2007年3月,入選首批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來源:微信公衆号 志慧泉港
0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