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關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作用

關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作用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9-03 09:52:03

道德人生最幸福,德才兼備最快樂!

傳播:國學丨文化丨親子丨教育丨中醫 | 健康

傳遞:愛地球 | 愛萬物 | 正能量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深入分析曆史,我們不難發現,中華民族文化的三大特點對保障文明延續發揮了巨大作用。


第一個特點:漢語南腔北調,漢字“書同文”,語言和文字各自獨立,确保了中華民族大家庭能夠長期和諧地統一在中華大地之上。


中華民族是代表中國現代民族的共同體名稱。


中華民族共包括56個民族,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


中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地域複雜,民族衆多,


每個地區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文化,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語言現象,


但是漢字以其強大的穩定性,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一,對于維系中華民族長期統一地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關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作用(中華民族文化的三大特點對保障文明延續發揮了巨大作用)1


漢字是一種形音字,每個字都能表意, 發音卻是五花八門的,中國每個省甚至每個縣都有一種屬于本地的發音,而這些漢字是非常穩定的。


漢字的個數從古至今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漢字的形體雖然發生了演變,但古代漢字大多是可以認識和解讀的,漢字的穩定性是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持久穩定的一個重要保證。


語言的豐富多彩和文字的相對穩定性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大特色,确保了中華民族大家庭能夠長期和諧地統一在中華大地上,文化之根深植在東方這一塊沃土之上。


第二個特點:中華民族在伏羲易道文化、軒轅黃帝法道文化、老子德道文化的滋養下,形成了自然的道德信仰厚土,在曆史上并不依賴于宗教信仰而枉自鄙薄。


中華民族的文化根柢是道德文化,它初創于伏羲的易道文化,成形于軒轅黃帝的法道文化,成熟于老子的德道文化,


共同構成了以易闡道、以法論道、以德證道的三部曲,


非常完美地構成了中華道德文化大系統,道德文化的基因主宰着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曆史發的進程。


雖然漢代以來儒學文化獨霸達千年之久,但儒學從根本上說也是來源于道學,其思想中的仁愛忠恕也是道學思想的發展延續。


曆史上,佛學自印度傳入中國,也隻是發展成為中國文化的一支輔根,而始終沒有進入社會主流;


道教更是在東漢末年才産生,而且遠避荒山野郊,與人民大衆相去甚遠。


由此可見,道德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靈魂,雖然幾經風雨滄桑,亂世洗禮,


但是信仰道德、敬天愛地,順應自然的特點始終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主旋律,照耀着中華民族前進的方向。


關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作用(中華民族文化的三大特點對保障文明延續發揮了巨大作用)2


第三個特點:農耕文明與天地自然的緊密依存關系,造就了中華民族尊道貴德的天人合一文化。

世界東方的農耕文明把農事治理和修身治理必須效法天地規律、法則、秩序的原理以及其中的度數信結合起來,


完整地實現了體内和體外的春種、夏長、秋成、冬藏,誕生了中國天人合一的道德修身文化,創立了天人合一的農曆曆法。


農曆參考太陽回歸年為年的長度,取月相的變化周期為月的長度,通過設置閏月以使平均曆年與回歸年相适應,


并加入二十四節氣成分,反映了太陽、月亮與地球之間的關系,


科學體現了漢民族天人合一、陰陽和諧的傳統理念,是人們治事與修身的根本法則。


在以治事為主體的農曆當中,立春是古代氣象學中質象春天的開始,是五運六炁節氣能量變化中春季肝木仁德能量布輸的起始點;


立夏是古代氣象學中質象夏天的開始,是五運六炁(氣)節氣能量變化中夏季心火禮德能量布輸的起始點;


立秋是古代氣象學中質象秋天的開始,是五運六炁(氣)節氣能量變化中秋季肺金義德能量布輸的起始點;


立冬是古代氣象學中質象冬天的開始,是五運六炁(氣)節氣能量變化中冬季腎水智德能量布輸的起始點,


這些時間的節點科學地反映了能量變化的年度周期率。


冬至時節,一陽初動,天地陽氣開始萌發,經過小寒大寒,進入春季,天地能量由複卦變成臨卦泰卦,


外界氣溫由寒轉暖,萬物開始萌發,這時的農民也順時而動,抓緊播種,


籽粒在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氧氣,開始發芽,農事操作也伴随着間苗、除草、澆水、追肥、防病蟲等活動而展開。


天時由春季進夏季,天地能量由大壯卦形成夬卦變成乾卦,


植物得益于天地充沛的能量而旺盛生長,高溫來襲,農事操作也伴随着除草、通風防蟲、防旱防澇、防暑、防暴雨等活動而進行。


夏季過後,秋天到來,天地能量由姤卦形成遯卦變成否卦,


植物生長完成,開花結籽,籽粒成熟,農民抓緊收割,搶收搶曬,深翻土壤。


秋季過後,冬天來臨,萬物凋零,百蟲蟄伏,能量斂藏,由觀卦形成剝卦變成坤卦,


農事操作也開始貯藏食糧、防寒防凍,蓄水保墒,澆封凍水,這就是農事中的度數信。


而修身明德之人在體内也同樣要進行如此春種、夏長、秋成、冬藏的過程,才能修身有成,功熟果圓而結成靈丹,這就是天人合一文化的奧秘和修身法則。


在尊道貴德、敬天愛地、順天應人、治人事天的中國曆史中,皇權治理國事,曆代都非常重視古代聖悊們創立的五運六炁(氣)學說,


依照天地陰陽能量的進退,順應五德能量輸布的周期律,重視節氣能量的興替交接轉換,運用五運六炁(氣)周期律指導國事與農事的治理。


在古代,從帝王到百姓都非常重視年度周期律中的四立,立夏節氣,君臣必然會在皇城的南郊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迎接立夏來臨;


立冬節氣,君王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祭壇祭祀感恩,迎接年度周期律中冬時的來臨,


祈願冬時風調雨順,避免天象災禍,


表達對北方宇天腎水能量照臨大地的敬畏與酬謝,虔誠地祈求水德能量的豐富與平順。


由此可見古人對天人合一文化的重視。


正是由于古人對天人合一文化的重視,才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聖賢人才,使我國永久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中華民族文化的這三大特點,可以說在整個人類文化體系中也是不可多得的瑰寶。


在這三大特點中,語言和文字各自獨立是确保中華民族大家庭能夠長期和諧統一的基礎,也是确保中華民族文化能夠薪火傳承五千年而不斷裂的根本保證;


中華民族在伏羲易道文化、軒轅黃帝法道文化、老子德道文化的滋養下,擁有了自己獨特的一脈相承的道德文化體系,


從而為民族發展提供了充沛的精神營養,形成了自然的道德信仰厚土,信仰堅實,并不依賴于宗教信仰而枉自鄙薄;


在生存發展的過程中,中華先民将農耕文明與天地自然的規律緊密結合起來,締造了中華民族尊道貴德的天人合一文化,


使天地自然和諧地統一起來,避免了對自然的肆意掠奪和破壞,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創造了優越的環境條件,培育造就了大批的聖賢人才。


這三大特點強有力地維系了中華文明的綿延,也必将在實現民族偉大複興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關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作用(中華民族文化的三大特點對保障文明延續發揮了巨大作用)3


資料來源:熊春錦先生講學記錄和專著

整理:柳忠醫

編輯:王欲剛 任延春 徐藝嘉

配圖:張彩霞

排版:劉述紀

文章轉載自道德知音


免責聲明:本号發布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源自網絡的部分,其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有疑問敬請告訴我們,定将妥善處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