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濟甯文化和自然遺産日

濟甯文化和自然遺産日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2-15 06:42:40

民俗既是社會意識形态之一,又是一種曆史悠久的文化遺産。早在《漢書·王吉傳》一書中就有“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的記載。濟甯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在不同的人文環境裡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沉澱成了獨特的民俗文化,今天就帶大家走進濟甯民俗文化大觀園,喚醒你的兒時記憶。

濟甯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濟甯民俗文化大觀園)1

漕河出名蟋,漕河蟋蟀(當地稱為蛐蛐兒)素有個頭大、性情烈、彈跳力強、好鬥而著稱。漕河鬥蟋品種主要有近百餘種,僅單青蟲就不下30種。兖州市 “漕河鬥蟋”及鬥蟋會是兖州人民在長期農耕生活中形成的以“鬥蟋—娛人”為内容,以捕蟋、養蟋、賞蟋、鬥蟋、售蟋為載體,含有曆史、民俗、藝術、商貿等諸多文化内容的傳統民間文化活動。

濟甯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濟甯民俗文化大觀園)2

漁家虎飾是微山湖區一種極具鄉土氣息的民間布藝品,它品種繁多,造型獨特,色彩絢麗,對比強烈,具有極強的觀賞性和藝術性。長期漂泊在湖面上的漁民,由于生活環境、醫療水平很差,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茁壯地成長,她們寄希望于虎。讓虎飾成為承擔精神價值的符号、賦吉祥如意、辟邪鎮惡的含義于其中。漁家虎飾系列主要包括:布老虎、虎枕頭、虎頭袢子、虎頭鞋、虎頭帽、虎頭暖袖(手套)、雙面虎頭手提包等。

濟甯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濟甯民俗文化大觀園)3

拉糧船也是直接從運河民俗生活中演化而來的藝術。由漕運習俗中而來,是流行在微山、魚台運河岸畔的一種民間舞蹈。表演時,飾纖夫的演員摹仿于運河中拉漕船的習慣動作,随着打擊樂起舞。此舞,由起航、航行、闖閘、闖灘、搏擊、靠岸、歡慶等七個段落組成。所表現的拉糧船的生活情景,驚險生動,動作粗犷,很具觀賞性。拉糧船的表演者,舊時常與端鼓腔藝人聯袂出演于各漁村中。

穿

濟甯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濟甯民俗文化大觀園)4

濟甯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濟甯民俗文化大觀園)5

嘉祥彩印花布,盛行于明末清初,流傳至今,用途廣泛,形式多樣。多為民間生活用品,如門簾、床圍、帳檐和花包袱等。以奇異的藝術形式,獨特的面貌,古仆而濃豔的風格見長,它以彩印包袱、桌圍、門簾的形式流傳于鄉裡。彩印花布以當地土布為原料,镂刻紙印顔色鮮豔,彩印圖案内容多取材于吉祥的故事與傳說,諸如 “十二龍戲珠”、“丹鳳朝陽”、“麒麟送子”、“喜鵲仙梅”、“貓蝶富貴”、“荷塘鴛鴦”等等。它繼承了漢畫像石的特色,以平視與散點透視為主,構圖飽滿,色彩豔麗,對比強烈,質仆豪放,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濟甯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濟甯民俗文化大觀園)6

魯錦是魯西南民間織錦的簡稱,它是山東省獨有的一種民間純棉手工紡織品,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民族特色。魯錦織造曆史悠久,元明之際,随着棉花在黃河流域的大面積種植,魯西南人民将傳統的葛、麻、絲、織繡工藝揉于棉紡,形成了魯西南棉錦。魯錦的織造工藝極為複雜,從采棉紡線到上機織布大大小小要經過七十二道工序,它以22種基本色線可以變幻出1990多種絢麗多彩的圖案,堪稱千變萬化,巧奪天工。魯錦的圖案意境,是靠各種色線交織出各種各樣的幾何圖形來體現,而不是具體的事物形象。通過抽象圖案的重複、平行、連續、間隔、對比等變化,形成特有的節奏和韻律,它反映生活的形式是曲折的、間接的,因而更具有藝術魅力。

濟甯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濟甯民俗文化大觀園)7

魯西南鼓吹樂是一種以唢呐演奏為主打樂的傳統民間藝術,以濟甯市嘉祥唢呐與微山唢呐為典型代表。嘉祥縣素有“唢呐之鄉”的美譽,民間亦有“走進嘉祥縣,唢呐聲不斷”的順口溜,鼓吹樂在這裡已有500多年的曆史。唢呐演奏風格獨特,質樸豪放,高亢激昂,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現采錄挖掘整理出123首瀕臨失傳的傳統曲牌,刻印成冊,并有30首載入《中國民間音樂集成·山東卷》。

濟甯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濟甯民俗文化大觀園)8

濟甯漁鼓屬山東漁鼓,從清代到20世紀60年代一直活躍在濟甯運河岸邊。它的伴奏樂器隻有一隻漁鼓、一對簡闆。說、唱、伴奏全是一人,用左臂抱漁鼓,左手打簡闆,右手拍漁鼓兼表演。形式簡便靈活,說唱樸實大方,深受聽衆喜愛。

濟甯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濟甯民俗文化大觀園)9

棗梆系指山西上黨梆子傳入山東的分支,因它用棗木梆子擊節,定名為“棗梆”。主要流行于魯西南的菏澤、梁山等地,早期班社有義盛班、高升班、義和班等。山西人到山東經商,由來已久。據菏澤縣山西會館的碑碣記載,早在清代乾隆年間,就有山西商人在這一帶經營典當、鹽、煙、染坊等行業,掌握了一部分經濟實力。他們将家鄉流行的戲曲形式帶到了魯西南,起初隻有清唱,沒有化裝演出。至光緒初年,山西連年遇災,戲曲職業班社外出流動演出,其中十萬班曾在魯西南巡回演出達1年之久。接着,山西藝人潘朝緒來到郓城、梁山一帶收徒傳藝,組成最早的職業班社義盛班。

濟甯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濟甯民俗文化大觀園)10

濟甯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濟甯民俗文化大觀園)11

魚台木版年畫創始于唐代,在明清時期得以繁榮和發展,以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淳樸鮮明的藝術風格,成為本地區家家戶戶年節必備之物。魚台木版年畫有手繪、木闆套印、木印填色三種,以線條粗犷、色彩絢麗、造型簡練、構圖飽滿、裝飾性強為特色。裝飾手法上突破傳統,丹作底色,色彩強烈富麗,人物衣飾上的花紋用線條流暢的寫金描銀渲染,俗稱“寫花”,極富民間畫的韻味,為其他地區民間年畫所罕見,成為魚台地區的顯著特征。

溫馨提示

春節期間,濟甯市博物館(新館)為市民朋友準備了《儒運濟甯·大觀萬象——民間收藏精品展》,帶您一起重溫兒時記憶,感受民俗魅力,期待您的光臨!

展覽地址:濟甯市博物館新館(太白湖新區運河路140号濟甯市文化中心)

(濟甯市博物館)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