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有什麼來曆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有什麼來曆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8-09 21:03:10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農曆三月三是中國一個傳統節日,每年的三月三日,各族都以不同的方式來慶祝。三月三日吃什麼,有哪些傳統習俗呢?

三月三,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三月初三。 古稱上巳節。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畲族的“烏飯節”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有什麼來曆(3月3日是什麼節日你知道嗎)1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畲族百姓都歡度“烏飯節”,家家都做烏米飯,全家共餐,饋贈親友。同時還聚集一起盤歌、跳舞,紀念這一節日。連江縣小滄民族自治鄉畲族百姓也過烏飯節,這一天山村熱鬧非凡。

烏米飯是畲族人用山上的一種叫烏稔樹野生植物,取葉煮湯,然後将糯米泡在湯裡數小時撈起,放在木甑裡蒸熟而成。這種烏米飯色澤藍綠烏黑,并帶油光,吃到嘴裡香軟可口。

由于烏稔有防腐、開脾作用,将烏米飯用苎麻袋裝起來,挂于通風陰涼處,數日不馊。如果再加上豬油熟炒,更加味美可口。因此有“一家蒸十家香”之說。

土族傳統節日“雞蛋會”

“雞蛋會”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曆三月三日或三月初八日、三月十八日,因地而異。屆時,在寺廟裡舉行獻牲酬祭,請法師誦經跳酬神舞,以禳災祛禍,保五谷豐登,人畜兩旺。與會群衆還随身攜帶許多熟雞蛋,一是自食,二是相互敲擊作戲。

“祭地蠶”

三月三日,是布依族較為普遍的傳統節日,俗稱“三月三”。節日來源與活動内容,随居住地區不同有所區别。貴陽市烏當區新堡鄉一帶布依族将“三月三”又叫“祭地蠶”,俗稱“地蠶會”。傳說古時有一莊稼漢,發現年年春播之後都有許多地蠶将幼苗咬死。經過反複觀察,他認為地蠶是天神放到大地的“天馬”。為避免幼苗遭受蟲害,他用了許多方法祭祀都不靈驗。後來,他在春播時炒包谷花去喂地蠶,結果保住了幼苗。這個消息很快傳到遠近的布依人家。

此後,這一帶的布依族為了保護農作物,争取獲得豐收,于每年三月初三這天,都用炒包谷花作供品,三五成群地至附近山坡祭祀“天神、地蠶”,祈求天神保佑,不叫地蠶咬死田地裡的禾苗,讓五谷豐登。祭畢,人們沿田邊土坎邊走邊唱山歌,并把包谷花撒向田土中。

“花炮節”

侗家傳說,古時侗家的原始屬地總是以桐樹開花時為插秧節。但有一年桐樹沒有開花,結果誤了農時,隻好逃荒到報京一帶,為了吸取過去的教訓,每到三月初三人們便吹蘆笙唱歌,走訪親友,并相互提醒該忙農事侗族,多于節日舉行搶花炮、鬥牛、鬥馬、對歌、踩堂等活動,亦稱“花炮節”。侗族三月三,節期為五天。每逢農曆三月初一,家家戶戶便開始準備。

“幹巴節”

瑤族以三月三為“幹巴節”,是集體漁獵的節日,并将捕獲的野物按戶分配,共享收獲的歡樂,後雲集于廣場,唱歌跳舞,歡度佳節。

三月三傳統習俗

漢族折疊安徽舒城、霍山吃蒿子粑粑

蒿子粑粑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有什麼來曆(3月3日是什麼節日你知道嗎)2

(一) 配料:野生蒿子、米面、臘肉、香蒜等

(二) 制法:

1、将新鮮的蒿子用手搓成一團,然後用木棍将蒿子的汁水敲打盡;

2、将臘肉切成小方塊,先放在鍋裡炒,臘肉出油時,将米面、切碎的蒿子、香蒜等放進鍋裡拌勻,添适量涼水焖一會盛起;

3、将盛起的面做成粑粑狀,要薄厚均勻,做好後放入鍋内加蓋,小火炕,約15分鐘左右即可。

蒿子粑粑,口感香脆,味鮮色美,為舒城、霍山獨有,傳說每年農曆三月三日,吃蒿子粑粑可“巴魂”。

荠菜煮雞蛋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有什麼來曆(3月3日是什麼節日你知道嗎)3

荠菜農曆三月三,國人有吃地菜煮雞蛋的習俗。荠菜又稱地菜、田兒菜等,是生長在田頭地角的一種野菜。雖說是野菜,卻鮮香可口、營養豐富。民諺曰:“三月三,荠菜當靈丹。”“三月三,荠菜煮雞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節。春食荠菜也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詩經》就有“其甘如荠”的吟詠;辛棄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荠菜花”的詩句。

台灣、福建地區三月三為“三月節”,“采鼠麹(曲)草,合米粉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台灣府志》),部分人士會選在三月初三的上巳節掃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重慶忠縣等地有“三月會”,舉行紀念抗敵将領巴蔓子的盛大活動,是日,群衆擡巴蔓子的偶像繞城遊行,後跟社火隊,玩龍燈、舞獅子,家家張燈結彩,燃放爆竹,熱鬧非凡。

在英德市英紅鎮華僑聚居區域,婦女會在三月三當天收集艾草、苎麻、路邊青等多種植物的葉子,和米粉做成粿子食用,據說能去百病。

會男女

三月三上巳節中有一種奇特的風俗,即“會男女”。我國衆多少數民族,如壯族、侗族、布依族、水族、低佬族、舍族等民族中,三月三是一個傳統節日。

這一天,壯族同胞都趕歌坪,搭歌棚,舉辦歌會,讓青年男女們對歌、碰雞蛋、抛繡球、談情說愛。侗族同胞搶花炮、鬥牛、鬥鳥、對歌、踩堂。布依族殺豬祭社神、山神,吃黃色糯米飯,各寨三四日内不相往來。瑤族也以三月三為歌節,除唱序歌、散歌外,還唱訴苦歌和謝仙歌。但很少唱情歌。舍族以三月三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烏米飯。

三月三、踏沙灘折疊在象山石浦鎮流傳着三月三踏沙灘的習俗。相傳當地農曆三月初三前後,地溫和水溫逐漸升高,淺海辣螺争相爬上灘頭繁殖。當地人便在這個季節去沙灘拾螺,由此産生“三月三、踏沙灘”的勞動場景。及至如今在當地已經形成了以民間民俗文化活動為主體,以體育、漁業競技項目以及所邀外地歌舞、雜技節目為陪襯的活動。

壯族

三月三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抛繡球,談情說愛。相傳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壯族多于三月三來掃墓,通常在三月三時蒸五色糯米飯。

侗族

節日舉行搶花炮、鬥牛、鬥馬、對歌、踩堂等活動,亦稱“花炮節”。

布依族

于節日殺豬祭社神、山神,吃黃糯米飯,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來。瑤族以三月三為“幹巴節”,是集體漁獵的節日,并将捕獲的野物魚類按戶分配,共享收獲的歡樂,後雲集于廣場,唱歌跳舞,歡度佳節。

畲族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有什麼來曆(3月3日是什麼節日你知道嗎)4

以三月三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烏米飯。

傳說,唐代畲族英雄雷萬興率起義軍抗擊官軍圍剿,以烏稔果充饑而軍威大振,于三月三這天突圍成功,連戰連捷。畲民為紀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烏米飯,集會對歌。在畲族民衆中,三月三是可以與春節相提并論的重大節日。此日,家家宰殺牲口,祭祀祖先。許多人家往往選擇這一天舉辦婚禮。節日裡吃烏米飯。夜幕降臨時,則舉行篝火會,競相對歌。畲民善對歌,此日往往要邀請省内外各地的畲族歌手登台獻藝,場面十分熱烈。

節日裡還要趕舞場,跳起火把舞、木拍靈刀舞、竹竿舞、龍燈舞、獅子舞、魚燈舞。同時還有問凳、操石磉、腹頂棍、操杠、趕野豬等畲族民間競技。“三月三”節日活動是畲族人文曆史的縮影,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在建設新農村和加強民族團結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由于畲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居住在東南沿海欠發達地區,随着現代化進程和畲族居住環境的改變,畲族的語言、服飾、歌舞正在逐漸漢化,“三月三”傳統節日活動也趨于萎縮,亟待加強保護。

黎族

稱三月三為“孚念孚”,為預祝“山蘭”(山地旱谷)和打獵豐收的節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們稱它為談愛日。關于它的來曆,有個美麗的傳說故事。

黎族“三月三”是黎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人們稱它為談愛日,與海南苗族節日相同。傳說,上古洪水時期,兄妹兩人躲在南瓜中幸存下來。為了成家立業,他們決定分頭尋找其他人,并約好來年農曆三月三會合。結果幾年過去兩人無功而返。妹妹見找不到别人,就忍痛用竹簽将自己的臉刺上花紋,又用植物染上了顔色,不讓哥哥認出自己,以結夫妻,從而使種族得以延續。這也是黎族“三月三”節和紋面來曆的傳說。至今在東方市東方鎮中方,每年農曆三月三,各地的黎族青年男女彙集一起,參加“三月三”盛會,載歌載舞、談情說愛。

土家族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有什麼來曆(3月3日是什麼節日你知道嗎)5

土家族的三月三,則是土家族的情人節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三月三慶典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為媒,以踩腳定親。

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傳統的三月三節日習俗。

“三月三、踏沙灘”是象山石浦鎮的一種民俗。關于它的由來,有幾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與生産勞動有關:當地農曆三月初三前後,地溫和水溫開始升高,淺海辣螺争相爬上灘頭繁殖。當地人便在這個季節去沙灘拾螺,由此産生 “三月三、踏沙灘”的勞動場景。

如今,雖然灘頭資源逐漸枯竭,當地老人仍耐不住在這個日子帶着晚輩趕沙灘,重溫昔日拾螺的場面。“三月三、踏沙灘”的勞動場景,也逐漸形成一個全新意的民俗文化活動。

如今的“三月三、踏沙灘”,在當地已經形成了以民間民俗文化活動為主體,以體育、漁業競技項目以及所邀外地歌舞、雜技節目為陪襯的特點。其中的文藝表演多種多樣,除了跑馬燈、舞龍燈、彩閣巡遊等,還有據《辣螺姑娘招親》等民間故事改編的越劇表演,以及 “辣螺姑娘抛彩球”在觀衆中招親等娛樂活動。這些活動具有民俗性、群衆性、參與性和娛樂性等特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