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簡介蒙古族

簡介蒙古族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8-09 20:55:25

簡介蒙古族(土默特文史資料)1

民俗風情

蒙古族的風俗習慣

待客風俗

蒙古族自古以來就有各種迎賓禮節。預約的會客,不論是社會團體還是私人會面,主人總是遠遠的迎候着客人。蒙古民族對來客,不論是熟人還是陌生人,一見面總是熱情問候:“他賽音百努(安好)。”随後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請客人進蒙古包。當草原上的主人把您迎進蒙古包後,賓主相序而坐在蒙古包的左側。一般來了十分尊貴的賓客,主人會主動讓您坐在正北(男坐進包後的西側,女坐進包後的東側)位置上。這時候,主婦會把香甜的奶食品、手扒肉擺在客人面前,然後端上一碗滾燙飄香的奶茶,請客人們品嘗。接着在問候和笑聲中開始敬酒,主人手捧哈達,托着銀碗、齊眉舉盤,把美酒敬獻在您的面前。如果客人一飲而盡,主人會非常高興,頓時主客情融,氣氛很快會熱烈起來;如果您不善飲酒,接過銀碗品一品也可以。但最好是把碗中酒喝了,這表達了對主人的尊重與親密。 哈達是蒙古族日常行禮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獻哈達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禮節。獻哈達時,主人張開雙手捧着哈達,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詞或贊詞,渲染敬重的氣氛,同時将哈達的折疊口向着接受哈達的賓客。賓客要站起身面向獻哈達者,集中精力聽祝詞和接受敬酒。接受哈達時,賓客應微向前躬身,獻哈達者将哈達挂于賓客頸上。賓客應雙手合掌于胸前,向獻哈達者表示謝意。

到牧民家做客,主人首先會給賓客敬上一碗奶茶。賓客要微欠起身用雙手或右手去接,千萬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節。主人斟茶時,賓客若不想要茶,請用碗邊輕輕把勺或壺嘴一碰,主人便即刻會明白賓客的用意。客來敬茶是一種高尚的蒙古族傳統禮儀。在蒙古曆史上不論是富貴之家還是貧窮之家,不論是上層社會還是平民百姓,也不論在交際上或在家裡,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場合,莫不以茶為應酬品。家中有客來,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因此,牧民們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貴賓獻上一碗奶茶,接着主人又端上來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

羊背子是蒙古族的“餐中之尊”。它是由羊頭、羊身、肩骨、四條腿拼在一起,并按照一定規格,擺放在長方形的木制紅漆托盤裡。進餐時,人人手持蒙古刀,把整塊肉切成小塊,用手拿着吃。羊背子肥嫩,肉鮮味美。

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傳統方式。他們認為美酒是食品之精華,五谷之結晶,拿出最珍貴的食品敬獻,是表達草原牧人對客人的敬重和愛戴。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銀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長長的哈達之上,唱起動人的蒙古族傳統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讓不喝酒,就會被認為是對主人瞧不起,不願以誠相待。賓客應随即接住酒,接酒後用無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爐方向點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會喝酒也不要勉強,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純潔的情誼。接着穿戴民族盛裝的家庭主婦端來清香撲鼻的奶酒款待客人,這也是蒙古族的傳統禮節。

當客人告别的時候,常常是舉家相送,指明去路,并一再說“白乙日太!”“白乙日太烏查熱亞(希望我們愉快地再見)!”“阿木日、賽音、雅巴(祝您一路平安)!”

歲時風俗

蒙古民族最重要的節日要算過年,蒙古族過年,有小年和大年之分。

每年農曆臘月二十三為小年,這天是送火神爺的“年火”之日。除清掃環境外,還要合家團聚,燃放鞭炮,喝好酒,吃好 飯,并把牛羊肉、糖塊、面餅、奶食品供奉在神龛前,向竈神焚香叩拜,熱鬧非凡。

大年,也就是春節。蒙古族取奶食潔白無垢之意,稱春節為“白節”。除夕,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圍着火塘吃餃子。 飯罷,還要下棋,玩“嘎拉卡”(羊骨頭),在馬頭琴的伴奏下,通宵達旦地唱歌、玩耍。初一到初四,他們一般不遠行。初一開始拜年,首先要祭天。家裡留一兩位老年人或婦女,其餘人身着節日盛裝,手提銀壺奶茶,端着奶食品,來到用雪堆成的敖包上,将供品撒進點燃的火堆裡,然後叩頭祈求風調雨順,人畜平安。接着是家庭内部拜年。晚輩向長輩問安叩拜,老人手捧哈達,壯年人用小幅綢子、青年人則用色澤鮮豔的長條綢子叩拜,長輩賜給子孫食物和錢。家庭内部拜年結束後,人們首先到最年長者家中,進門時依年齡大小而先後進,拜完年後至少獻兩首頌詞,三支歌,對出色的歌手,戶主捧起放有哈達的奶食盤誦祝詞,歌手待誦詞完後将哈達揣進懷裡,接過奶食盤讓其他歌手品嘗。初五以後,他們才騎着駿馬,興高采烈地帶着禮物到親友家拜年,共進全羊酒宴。

生活風俗

服飾

蒙古族的服飾豔麗美觀,别具一格。頭飾、長袍、腰帶、蒙古靴是蒙古族服飾的四個主要部分。

頭飾:蒙古族婦女逢年過節、喜慶宴會、探親訪友會戴頭飾,經濟條件好一些的,是用珍貴的瑪瑙、珍珠、寶石、金銀等材料制成,長1公尺左右,從頭頂一直垂到雙肩,重一二公斤。平時,牧區婦女大都用紅色或綠色的長綢子纏在頭上。牧區的男子,冬季喜戴皮帽,夏季則戴前進帽。

腰帶:男、女牧民喜在腰間束布或絲綢腰帶。牧民系上腰帶騎馬,可以保持腰和肋骨的穩定與垂直,冬天還可保暖。

蒙古靴:蒙古靴好穿耐磨,鞋幫子上配有各種精美的圖案。靴子裡有的襯着皮子,有的墊着氈子。蒙古靴有單的、有棉的。蒙古靴尖端向上翹着,這是為适應騎馬的需要而設計的。

袍子:蒙古袍,寬大袖長。下端左右一般不分岔,領子較高,紐扣在右側。袍子的領口、袖口、邊沿,常用漂亮的花邊點綴,袍子的顔色,因地因人因季而異。

飲食

蒙古族牧民日食三餐,每餐都離不開奶與肉。

以奶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語稱“查幹伊得”,意為聖潔、純淨的食品,即“白食”,奶食品主要有六種:白油、黃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奶果子。

以肉類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語稱“烏蘭伊得”,意為“紅食”。牛、羊肉是蒙古族最普通也是最喜愛的食品。尤其願吃羊肉的“手扒肉”,羊肉的吃法多種多樣。常見亦享有盛名的有“手扒肉”、“全羊”,也叫“羊背子”。

在日常飲食中與紅食、白食占有同樣重要位置的是蒙古族特有食品——炒米。

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見的牛奶外,還食用羊奶、馬奶、鹿奶和駱駝奶,其中少部分做為鮮奶飲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奶茶是蒙古民族最喜好的飲料,一日三餐都要喝奶茶。奶酒,又叫蒙古酒。把發酵的奶放入鍋中慢火熬煮、蒸餾後即釀成透明醇香的奶酒,男女老幼皆可飲之。

典型食品: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爐烤帶皮整羊、手扒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餡餅等。民間還有稀奶油、奶皮子、煺毛整羊宴、熟烤羊、白菜羊肉卷、新蘇餅等。

居住

蒙古包是一種天幕式的住所,呈圓形尖頂。通常用羊毛氈子一層或二層覆蓋。蒙古包是滿族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包”滿語是“家”“屋 ”的意思。古時稱作“穹廬”“氈包”。

蒙古包分兩種。一種是牧區夏季用的,為移轉式的,一種是冬營地為半固定式的。蒙古語稱移轉包為“烏爾郭格爾”。

蒙古包在大雪中阻力小,不積雪,下雨時包頂不存水。包的門方長而小且連地面,寒氣不易侵入。包的百葉哈納是用數根相等的細木棍和牛皮繩連結而成,用時拉開便成圓形的蒙古包牆,搬遷時折疊,又能當勒勒車的車闆。包的頂端有個口就是天窗,可通煙通氣,又可采光。

生産風俗

馬,是牧民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凡是放牧、探親訪友、出外辦事都需乘馬。馬的體質不但結實強健,而且極耐粗放飼養,以忍苦耐勞著稱。日行可達一百至一百五十公裡。草原牧民無論男女老幼都能騎馬。

勒勒車,也叫“大樣車”,這種車的輪子較高,直徑最長的有一米四、五。軸輪多是用桦、榆、硬雜木制成,車轅較長,除車身外一般相當于半身的長度。它可以拉水、搬運蒙古包、運燃料、用于婚喪嫁娶,适應于草原、沙漠上通行。

庫房車,車體上放置一木制長方形有蓋有門的櫃,櫃外用鐵皮包封,或圍生牛皮,可防風、防水、防潮。櫃内可儲藏糧食,肉食等生活用品。

拉水車,車上固定一大木桶或鐵制桶,用來拉飲用水,平時蓄水用。

駱駝,是沙漠地區的主要交通工具,特别是在冬季,牧民放牧願騎駱駝,騎乘較暖,忍苦耐勞,幾天不喂草、不飲水也能過的去。冬季行路,搬運主要依靠駱駝,在沙漠中,可常常見到成群結隊的駱駝,在海洋般的沙地上魚貫而行,因此駱駝被人稱為“沙漠之舟”。

祭祀風俗

祭“騰格裡”,蒙古語音譯,意為“天”。蒙古族薩滿教觀念之一。指上層世界,即天上;又指主宰一切自然現象的“先主”;還包含“命運”的意思。祭“騰格裡”是蒙古族重要祭典之一。祭天分以傳統奶制品上供的“白祭”和以宰羊血祭的“紅祭”兩種祭法。近代東部盟旗的民間祭天活動,多在七月初七或初八進行。

祭火

簡介蒙古族(土默特文史資料)2

蒙古族的牧民、獵民十分崇拜火,這是因為他們的祖先笃信具有自然屬性和萬物有靈觀念的薩滿教,認為火是天地分開時産生的,于是對“渥德噶賴汗•額赫”更加崇敬。祭火分年祭、月祭。年祭在陰曆臘月二十三舉行,在長者的主持下将黃油、白酒、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堆裡,感謝火神爺的庇佑,祈禱來年人畜兩旺、五谷豐登、吉祥如意。月祭常在每月初一、初二舉行。此外還有很多有關火的禁忌,反映蒙古人對火的崇敬,如:不能向火中潑水,不能用刀、棍在火中亂搗,不能向火中吐痰等。

祭敖包,祭敖包是蒙古人自古流傳下來的宗教習俗,在每年水草豐美時節舉行。敖包是石堆的意思。即在地面開闊、風景優美的山地高處,用石頭堆一座圓形實心塔,頂端立系有經文布條或牲畜毛角的長杆。屆時,供祭熟牛羊肉,主持人緻禱告詞,男女老少膜拜祈禱,祈求風調雨順、人畜平安。祭祀儀式結束後,常舉行賽馬、射箭、摔跤等競技活動。敖包祭是蒙古人為紀念發祥地額爾古納山林地帶而形成,表示對自己祖地的眷戀和對祖先的無限崇敬。這一信奉薩滿教時最重要的祭掃儀式,現已演變成了一年一度的節日活動。

娛樂風俗

賽馬

是草原上最激動人心的傳統體育娛樂活動,賽程通常是五十至七十華裡。賽手不穿靴襪,隻穿華麗的彩衣,頭上束着紅、 綠綢飄帶,顯得既輕便又英武。當駿馬疾馳的時侯,賽馬人騎在馬上如騰空一般,表現出娴熟的騎藝。

摔跤

蒙古式的摔跤是輪着摔,一上來就互相抓握,膝蓋以上任何部位着地都為失敗。摔跤人數是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等雙數,總數不能出現奇數。摔跤手的服飾比較講究,下身穿肥大的白褲子(班斯拉),外面再套一條繡有各種動物和花卉圖案的套褲,上衣是牛皮制做,上邊釘滿銀釘或銅釘(卓都格),背後中間有圓形銀鏡或“吉祥”之類的字,腰間系有紅、藍、黃三色綢子做的圍裙,腳登蒙古靴或馬靴。優勝者脖子上常套着五顔六色的布條頂圈“姜嘎”。

射箭

是蒙古民族最早用于軍事訓練,後改為娛樂活動。分靜射和騎射兩種。

馬頭琴

是蒙古民族特有的也是最喜愛的民族樂器,流傳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曆史。草原牧民愛馬頭琴,對馬頭琴有特殊的感情。馬頭琴的琴聲優美動聽,有人形容:“對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馬頭琴的旋律,遠比畫家的色彩和詩人的語言更加傳神”。

音樂 舞蹈

蒙古民族一向以能歌善舞著稱。每當宴會、慶祝節日, 歌聲常常一個接一個。唱古老的民歌,民間傳說的故事, 唱草原富饒美麗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蒙古歌曲,尾聲悠長而高亢,音調多激昂,歌的韻在句首不在句尾。一般宴會、節日、婚禮用的和奏樂器是兩股胡琴、四股胡琴、蕭等。

“好來寶”

是蒙古民間獨特的曲藝形式,是一種說唱藝術。它有固定的曲調和唱詞。一般是兩人拉着四胡對唱或一人自問自答。說唱演員不但能拉會唱,而且有觸景生情的靈感,有随編随唱的本領,民族風格、地方特色較濃。如:在錫林浩特市有時舞台上演出的新式“好來寶”人數不等,有自編、自拉、自演,曲調動聽,形式多樣且好看。

蒙古象棋

類似國際象棋,由棋盤和棋子組成,棋盤有深淺兩色間隔排列的64個小方塊,棋子共32枚,雙方各16枚,有諾顔(王爺),哈屯(王後),也稱波日斯,各一枚;哈薩嘎(車),駱駝,馬各2枚;厚烏(兒子)各8枚。 對奕時白格先走,以後雙方輪流走一着,吃掉對方的棋子,由原停的一格“王車易位”,“吃掉路兵”,“兵的升格”都算走一着,雙方任何一個“厚烏”到達對方最末一格時,都可變成自己一方的被吃掉的任何一個棋子。玩蒙古象棋,不能吃掉對方的“烏努欽厚烏”(孤兒)。“王”被對方将死,就算輸棋,雙方均剩“王”或雙方隻剩同色格的單駱駝算和棋。

“沙嘎”

沙嘎,指羊踝骨。沙嘎有多種玩法。沙嘎的寬凸面叫“好尼”(綿羊),寬凹面叫“牙瑪”(山羊),窄凸面叫“毛日”(馬),窄凹面叫“烏和日”或“特模”(牛或駱駝)。沙嘎正立的叫“翁高”,倒立的叫“通高”。

“那達慕”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曆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每年七、八月間舉行。“那達慕”在蒙語中是娛樂、遊戲的意思,它源于摔跤、射箭、賽馬三項競技,現已成為草原上慶豐收、進行物資交流和舉行民間體育活動的隆重集會。

起名習俗

蒙古族男子起名的特點有:一、按民族心理習慣起名,如:帖木兒、格斯兒、巴特爾等; 二、按長輩的期望起名,如:吉雅賽音(好運)、巴雅爾(喜悅)、 白音(富足) 、吉日格勒(幸福)等; 三、按嬰兒出生時,長輩的年齡起名,如:賓塔(五十) 、吉仁泰(六十)、 達楞(七十) 等; 四、以勇猛的禽獸名稱起名,如:少布(飛禽)、 巴拉(虎)、 赤那(狼)、 阿不爾斯郎(獅子) 、部日固德(鷹)等; 五、按自然萬物名稱起名,如:朝魯(石頭) 、阿古拉(山)、 牧仁(河) 、塔拉(原野)等。

蒙古族女子起名的特點有:一、以明亮的星辰為名,如:娜仁(太陽) 、薩仁(月亮)、 敖敦(星辰) 、娜仁高娃(太陽般美麗) 、薩仁高娃(月亮般美麗)等; 二、以美麗的花草樹木為名,如:薩日朗花(山丹花) 、其其格(花兒) 、娜布其(葉子)等;三、以珠寶玉器為名,如:哈斯(玉)、 塔娜(珍珠)、 阿拉坦高娃(金子般美麗) 等; 四、以理想為名,如:斯琴(聰穎)、 烏雲(智慧) 、高娃(美麗)、 斯琴高娃(美麗聰穎)等。

按此方法,蒙古女子的名字還可以分出很多種。現代蒙古人的名字,最大特點是不帶名字前綴,因而它隻是名字,不應理解成姓名,有極個别帶姓氏前綴的,那隻是個别現象。

幾點禁忌

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對增進民族間的相互了解、加深友誼是必不可少的。蒙古民族的禁忌也是他們的風俗習慣之一。那麼,蒙古族的禁忌主要有哪些呢?

在蒙古民族的習慣中,騎馬、坐車到牧民家作客,接近蒙古包時,就要輕騎慢行,以免驚動畜群,在進蒙古包以前馬鞭和馬棒要放在門外,如帶入包内,則被看作對主人的不尊敬。進包時,不能踩門檻,要從火爐左側走,坐在蒙古包的西側和北側,蒙古族忌諱坐在蒙古包的西北角,東側是主人起居處,盡量不要坐。入座時不擋住北面挂着的佛像。進包後可席地而坐,不必脫鞋。在包裡作客,主人躬身端奶茶,客人應欠身雙手去接。包内西北角為供佛的地方,睡覺時腳不能伸向西北角。不宜用煙袋或手指人頭。鍋竈不許用腳踩碰,不能在火上烤腳,否則等于侮辱竈神。若門前有火堆或挂有紅布條等記号,表示這家有病人或産婦,忌外人進入。辦喪事時忌紅色和白色,辦喜事時忌黑色和黃色。禁止在參觀寺院經堂、供殿時吸煙、吐痰和亂摸法器、經典、佛像以及高聲喧嘩,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獵。出蒙古包後,不要立即上車、上馬,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了,再上車上馬。蒙古包内,若有了病人,便在包門的左側縛一條繩子,把繩子的頭埋在地下,表示主人不能待客,來訪者就不應進門。如果想要方便,記住去蒙古包南方較遠的地方。

轉載是一種動力 分享是一種美德

目前100000 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簡介蒙古族(土默特文史資料)3

簡介蒙古族(土默特文史資料)4

簡介蒙古族(土默特文史資料)5

簡介蒙古族(土默特文史資料)6

簡介蒙古族(土默特文史資料)7

簡介蒙古族(土默特文史資料)8

簡介蒙古族(土默特文史資料)9

簡介蒙古族(土默特文史資料)10

簡介蒙古族(土默特文史資料)11

簡介蒙古族(土默特文史資料)12

簡介蒙古族(土默特文史資料)13

簡介蒙古族(土默特文史資料)14

簡介蒙古族(土默特文史資料)15

簡介蒙古族(土默特文史資料)16

簡介蒙古族(土默特文史資料)1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