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青海蒙古族的風俗簡介

青海蒙古族的風俗簡介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2-25 21:24:11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撒拉族是中國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之一,他們世世代代居住在青海海東等地區。長期以來,他們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民族習俗,其婚喪嫁娶、節慶禮儀等都有着自己的特點。随着人民生活的顯著改善,他們的習俗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烙上了時代發展的印記。

青海蒙古族的風俗簡介(青海撒拉族的民族習俗)1

青海蒙古族的風俗簡介(青海撒拉族的民族習俗)2

撒拉族的傳統節日

對于撒拉族來說,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是他們重要的傳統節日。

●開齋節亦稱“小爾德節”,每年“賴買丹月”(伊斯蘭教曆9月)為齋戒月,期間凡成年穆斯林男女除一些特殊情況外,從黎明前到日落黃昏,戒除飲食房事,謹言慎行,清心寡欲。齋月最後一天晚上,尋看新月,見月開齋。開齋節的清晨,婦女們早起打掃庭院,準備豐盛的節日飲食。男人們沐浴後換上新衣服,灑上香水,大家高舉旌旗,浩浩蕩蕩到選定的場所參加會禮。會禮前念《古蘭經》章節,阿訇宣講瓦爾茲。會禮結束後,互緻“色倆目”問候,各自回家走親訪友,同餐共樂,歡度喜慶佳節。

●古爾邦節也叫“宰牲節”“大爾德節”。時間在每年伊斯蘭教曆12月10日至12日,即朝觐期的最後一天舉行。儀式同開齋節基本一緻。按照伊斯蘭教義,凡有一定經濟條件的穆斯林家庭,都有義務在節日期間宰牲(體美健壯、符合規定歲數、無殘疾或缺陷的駱駝、牛和羊),多半打成肉份子,分送給阿訇長老、鄰裡親友等,最好分送給鳏寡孤獨及貧窮之人。

●聖紀節伊斯蘭教曆3月12日舉行,是紀念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生日及亡日。節日期間,清真寺内懸挂橫幅,插滿旌旗,男女老幼共聚清真寺,同時邀請鄰村的伊麻目及男性教衆參加。信教群衆根據自己的财力拿出“乜貼”(錢、牛羊面油等)過聖紀節,整個儀式包括誦經、贊聖、演講等,緬懷穆聖的偉大成就和高貴品德,清真寺共同分享美食,有的村子最後根據家庭人口分發油香和肉份子。

青海蒙古族的風俗簡介(青海撒拉族的民族習俗)3

青海蒙古族的風俗簡介(青海撒拉族的民族習俗)4

撒拉族的婚嫁習俗

●婚嫁

撒拉族的傳統婚嫁充滿了濃郁的民族色彩。分四個步驟進行。當男家看中某家閨女時,就央請“嫂下”(媒人)帶上禮品向女家說親。女方家在征求女兒本人、舅舅、叔伯、兄弟、姑嫂等親屬諸人的同意後,最終由父母或監護人決定。這便是說親。獲女方同意後,男方擇定吉日,一般為“主麻日”(星期五),派媒人向女方送“訂婚茶”。一般是茶葉、衣料、耳環、化妝品等物。若女家接受物品,即表示同意,那麼女方以“油攪團”款待,以示團結和睦,永不反悔。回來時,媒人又帶一份“油攪團”送男方家,表達女家的同意;若女方退回送去的禮物則說明親事不成。這是送訂茶。之後行聘,由男女雙方商定吉日,聘禮的多少一般依男方的經濟狀況而定。送禮當天,男方家“孔木散”(親屬)的男子們,由媒人帶領浩浩蕩蕩前往女方家送聘禮。聘禮随着時代的發展,經曆了送牲畜、送衣料、送硬币、送現金及化妝品、首飾等過程。送聘禮的人到女方家後,女方家大擺筵席盛情款待。宴畢,由媒人同男方家長代表将所帶聘禮一一交接,女方同時給女婿回送衣料一件,黑圓帽一頂,繡花襪子一雙,腰帶一條,現金若幹。等婚期到來時,新郎由一近親已婚男青年陪同,在男方親友等簇擁下,前往女家證婚,先由女方一位長輩給新郎戴上新帽,系上繡花腰帶,男方親屬也給新郎披紅挂彩,以示祝賀。然後進堂屋坐在阿訇對面,阿訇念征婚經“尼卡亥”,新娘在閨房由其姑姑或親人梳發辮,上下各梳3下,挽成發髻戴上帽子和蓋頭,要放聲大哭,以示惜别和吉利。念畢“尼卡亥”後,新郎在伴郎引導下向女方長輩們道“賽倆目”,阿訇把放在炕桌上的紅棗、核桃、糖果等撒向院中,由在場者争搶,到此婚禮儀式結束。

當天或第二天新娘出嫁梳妝時要唱“撒赫斯”,由親屬攙扶,流淚退出大門,由哥哥或阿舅抱着騎上迎親馬,在伴娘和親友們等護送下前往男家。途中受到本村或别村相好婦女等禮遇,讓送親人飲食她們所準備的油攪團和熬茶,并表示謝意。到男家大門口新娘家長輩一人把新娘從馬背上抱到新房炕上,由新娘的嫂子或嬸娘用新筷子揭開新娘頭上的面紗,撒拉族叫“巴西阿什”,同時說唱一段新娘生根、開花、結果、和睦相處的祝詞。并端來盆淨水向新娘索要喜錢,新娘把硬币丢進水中表示清白如水,紮根結果,撒拉語叫“蓋吉爾喬依”。之後,女方為新娘展示嫁妝,并向男方近親、阿舅贈送禮品,男方也向女方親屬分送羊背子、衣料和現金,撒拉語叫“打發拉”,表示謝意。

早期結婚時,還由女方一位長輩或邀請的藝人說祝婚詞“吾熱赫蘇斯”,囑托親家對新娘多加愛護,祝願新郎、新娘白頭偕老。還表演“對委奧依納”駱駝舞,追述先民遷徙之事迹。3日後,新娘及男家婦女若幹人陪同回娘家,受到娘家人的熱情款待。

撒拉族的禮儀習俗

●洗浴撒拉族群衆特别講究衛生,都有沐浴的習慣,稱之為“帶水”或“大淨”,成年男女穆斯林相當注重,意為身體潔淨的人心靈純淨,惡魔不會纏身。大淨,阿拉伯語稱“烏斯裡”。先舉意,按照一定的順序(雙手、前後兩竅漱口、嗆鼻、洗臉、抹頸等)洗完小淨,都是從右到左,最後洗滌全身,每個毛孔都要洗到。

●記時撒拉族、回族按伊斯蘭教的五次禮拜記時。淩晨日出前1小時左右稱“班達”(晨禮),中午日稍偏約2點左右稱“撇申”(晌禮),下午4點左右日落前稱“底格爾”(晡禮),日落一刻以後稱“沙目”(昏禮),夜晚睡覺以前稱“虎夫旦”(宵禮)。一般看天色而定,冬夏兩季差别較大。

●誕生及取名嬰兒誕生時,産房除接生人員外,其他人不得随意入内。出生3天後請阿訇或親友中有名望的長者,舉行一定的宗教儀式後起名,主要有三種:引用伊斯蘭教“聖人”“先賢”的尊名;生日起名;數字命名(一般是爺爺的年歲)。

●社交社交每遇婚喪嫁娶、朝觐榮歸或節日,撒拉族攜帶禮品,或慰問,或祝賀,或看望,加強交流,情真意切。特别尊重阿訇、學者、長者。人與人見面時互緻“色倆目”(道安祝福)。

時報記者趙娜(搜集整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